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第一完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知识点试题含解析.docx
12页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第一完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知识点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如图所示,水平面内有一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光滑且电阻不计匀强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阻值为R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t=0时,将开关S由1掷到2若分别用U、F、q和v表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通过导体棒的电荷量和导体棒的速度则下列图象表示这些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中可能正确的是参考答案:C开关S由1掷到2,电容器放电后会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导体棒通有电流后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而加速运动.导体棒切割磁感线,速度增大,感应电动势增大,则电流减小,安培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因导轨光滑,所以在有电流通过棒的过程中,棒是一直加速运动(变加速).由于通过棒的电流是按指数递减的,那么棒受到的安培力也是按指数递减的,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它的加速度是按指数递减的.由于电容器放电产生电流使得导体棒受安培力而运动,而导体棒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会给电容器充电.当充电和放电达到一种平衡时,导体棒做匀速运动.当棒匀速运动后,棒因切割磁感线有电动势,所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能稳定在某个不为0的数值,即电容器的电量应稳定在某个不为0的数值(不会减少到0).这时电容器的电压等于棒的电动势数值,棒中无电流.故本题应选C.2. (多选)如图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端较近,小物体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
先让物体从A端由静止开始滑到B端,然后将A端着地,抬高B,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体从B由静止开始下滑到A端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物体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B.物体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长C.物体滑到底端时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D.物体从顶端滑到P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参考答案:AB3. 一简谐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λ,周期T.t=0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a、b是波上的两个质点.图2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大B.t=0时质点a的加速度比质点b的小C.图2可以表示质点a的振动D.图2可以表示质点b的振动参考答案:D4. 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以m、q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生成的新核用Y表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新核Y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Y= RB. 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且电流大小为I=C. 若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则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Δm=D. 发生衰变后产生的α粒子与新核Y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正确的是图丙参考答案:ABC【详解】A、由题可知:,生成的新核Y和α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则,可知:,即,故A正确;B、由于圆周运动周期,则环形电流为:,故B正确;C、对α粒子,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得由质量关系可知,衰变后新核Y质量为由衰变过程动量守恒可得可知:则系统增加的能量为:,由质能方程得:联立可得,故C正确;D、由动量守恒可知,衰变后α粒子与新核Y运动方向相反,所以,轨迹圆应外切,由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可知,α粒子半径大,由左手定则可知丁图正确,故D错误。
5. 某同学观看跳台跳水比赛,一跳水运动员在离水面10m高的平台向上跃起,该同学估测运动员跃起离平台的最大高度约为0.2m.假设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则该运动员在空中完成动作的时间大约为A. 1.2m/s B.1.4m/s C.1. 6m/s D.2.0m/s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竖直上抛运动,上升到最高点h=0.2m,看做反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上升到最高点距离水面10.2m,,选C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4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阻阻值为R,线圈的直流电阻为零,自感系数为L,电容器的电容为C开关S先是闭合的,现断开S,则LC振荡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此LC振荡电路辐射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是 (设真空中的光速为c)参考答案: 答案:7. 一小球在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运动过程中在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底片保管不当,其中位置4处被污损.若已知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1 s,则利用该照片可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_______m/s2.位置4对应的速度为________ m/s,能求出4的具体位置吗?________.求解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但要说明过程).参考答案:3.0×10-2(2.8×10-2~3.1×10-2均可) 9×10-2 能 利用(x5-x4)-(x4-x3)=aT2可以求出位置4的具体位置(其他方法合理均可) 对于匀变速规律的考察是很灵活的,学生要善于在新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本题易错点在于位移的计算,难点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的选择,利用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是最简单的.8. 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一次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读数为_________mm。
参考答案: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0.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35.6=0.356mm,所以最终读数为: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0.5mm+0.356mm=0.856mm.9. B.若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之比为T1∶T2=2∶1,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____,向心加速度之比a1∶a2=____参考答案:∶1 1∶2由开普勒定律,R1∶R2=∶=∶1.由牛顿第二定律,G=ma,向心加速度之比a1∶a2=R22∶R12=1∶210. 如图所示,物体A、B经无摩擦的定滑轮用细线连在一起,A物体受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此时B以速度v匀速下降,A水平向左运动,当细线与水平方向成300角时,A的速度大小为 . A向左运动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 (填变大、变小、不变).参考答案: 变小11. 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轨道,圆环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M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点,竖直墙上另一点B与M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0,C是圆环轨道的圆心,D是圆环上与M靠得很近的一点(DM远小于CM).已知在同一时刻:a、b两球分别由A、B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运动到M点;c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M点;d球从D点静止出发沿圆环运动到M点.则a、b、c、d四个小球最先到达M点的球是_______球。
重力加速度取为g,d球到达M点的时间为____________参考答案:c球;tD= 12. 如图所示,为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系列的点,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小车在A、B之间可描述为________运动,C、D之间可描述为________运动.小车离开橡皮筋后的速度为________m/s.参考答案::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 匀速直线 0.3613. 一斜面AB长为5m,倾角为30°,一质量为2kg的小物体(大小不计)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时的速度 m/s及所用时间 s.(g取10 m/s2)参考答案: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如图所示,甲为某一列简谐波t=t0时刻的图象,乙是这列波上P点从这一时刻起的振动图象,试讨论:① 波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② 求0~2.3 s内P质点通过的路程.参考答案:①x轴正方向传播,5.0m/s ②2.3m解:(1)根据振动图象可知判断P点在t=t0时刻在平衡位置且向负的最大位移运动,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甲图可知,波长λ=2m,由乙图可知,周期T=0.4s,则波速(2)由于T=0.4s,则,则路程【点睛】本题中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可采用波形的平移法和质点的振动法等等方法,知道波速、波长、周期的关系.15.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1kg的A、B两物体通过劲度系数为k=100N/m的轻质弹簧拴接在一起,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
在A的正上方h高处有一质量为的小球C,由静止释放,当C与A发生弹性碰撞后立刻取走小球C,h至少多大,碰后物体B有可能被拉离地面?参考答案:h≥0.45m设C与A碰前C的速度为v0,C与A碰后C的速度为v1,A的速度为v2,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H对C机械能守恒: C与A弹性碰撞:对C与A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动能不变: 解得: 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碰后物体B被拉离地面有弹簧伸长量为: 则A将上升2H,弹簧弹性势能不变,机械能守恒: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得: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图所示,金属杆,在竖直平面内贴着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下滑,导轨的间距,导轨上端接有的电阻,导轨与金属杆的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当金属杆匀速下滑时,每秒钟有的重力势能减少,求杆下滑的速度多大小(不计空气阻力). 参考答案:解:当杆匀速下滑时,重力的功率等于电路的电功率,设重力的功率为,则有: (1)………………………4分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2) 联立(1)(2)解得: 代入数据得: 即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 …………………………………4分17. 如图所示,底面积S= 40cm2的圆柱形气缸C开口向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内有一可自由移动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系在质量为 2kg活塞上,另一端跨过两个定滑轮提着质量为10kg的物体A。
开始时,温度t1=7℃,活塞到缸底的距离l1=10cm,物体A的底部离地h1=4cm已知外界大气压p0=1.0×105Pa不变,现对气缸内的气体缓慢加热直到A物体触地,试问:(重力加速度g=l0m/s2)(1)开始时气体的压强为多少Pa?(2)当物体A刚触地时,气体的温度为多少℃?参考答案:解:(1)(4分)活塞受力平衡:P0S+mg=P1S+T;T=mAg被封闭气体压强P1=P0+=0.8×105Pa(2)(6分)初状态:V1=l1s,T1=280K末状态:V2=(l1+h1)s,T2=?等压变化,=,代入数据,得T2=392K,即t2=119℃18. 人眼对绿光最为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nm的绿光时,只要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光速为3,0×108 m/s,则(1)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