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滁州市仓镇中学高三物理摸底试卷含解析.docx
13页安徽省滁州市仓镇中学高三物理摸底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0.6328μm,=3.39μm,已知波长为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1.96eV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用表示产生波长为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的近似值为A.10.50eV B.0.98eV C.0.53eV D.0.36eV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玻尔的原子跃迁理论.根据,可知当当时,连立可知2. (多选)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设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f恒定.对于小球从抛出到上升至最高处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的动能减少了mgH B.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fH C.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D.小球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g参考答案:BCD3. (多选)一吊篮悬挂在绳索的下端放在地面上,某人站在高处将吊篮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提起, 运动过程中,吊篮的机械能与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段图像为直线,段图像为曲线,段图像为水平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过程中,吊篮所受的拉力均匀增大 B、在过程中,吊篮的动能不断增大 C、吊篮在处的动能可能小于处的动能 D、在过程中,吊篮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参考答案:BC4. (多选题)在某一高度处将A球以大小为v1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同时在A球正下方地面处将B球以大小为v2的初速度斜向上抛出.结果在B球上升至最高点时两球恰在空中相遇,相遇时两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不计空气阻力.则( )A.v1>v2 B.v1<v2 C.vA>vB D.vA<vB参考答案:BC【考点】平抛运动.【分析】A球做平抛运动,B球做斜抛运动,将两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研究.抓住相同时间内水平位移相等,比较出初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B、A球做平抛运动,B球做斜抛运动,水平方向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两球在空中相遇,知水平位移相等,由x=vxt知,水平分速度相等,有v1=v2cosθ,θ是B球的初速度与水平的夹角,则得v1<v2.故A错误,B正确.CD、相遇时,A球的速度大小为 vA=在B球上升至最高点时,vB=v2cosθ=v1.可得,vA>vB.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5. (单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R1和R2是两个定值电阻。
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向a端滑动时,流过R1的电流I1和流过R2的电流I2的变化情况为( )A.I1增大,I2减小 B.I1减小,I2增大 C.I1增大,I2增大 D.I1减小,I2减小参考答案:B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从地面向上竖直抛出,其动能之比,不计空气阻力.则它们抛出时动量之比p1:p2=________,上升的最大高度之比h1 : h2=________参考答案: 答案:: 1,3 : 17. 物体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越来越大,为了“探究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定量关系”,我们提供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1)某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右图设计一个本实验情景的命题:如图所示,设质量为m(已测定)的小球在重力mg作用下从开始端自由下落至光电门发生的位移s,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试探究外力做的功mgs与小球动能变化量的定量关系2)某同学根据上述命题进行如下操作并测出如下数据①用天平测定小球的质量为0.50kg;②用 测出小球的直径为10.0mm;(选填: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③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 的距离为80.40cm;④电磁铁先通电,让小球 。
⑤让电磁铁断电,小球自由下落⑥在小球经过光电门时间内,计时装置记下小球经过光电门所用时间为2.50×10-3s⑦计算得出重力做的功为4.02J,小球动能变化量为 Jg取1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试根据在(2)中条件下做好本实验的结论: 参考答案:(2) ②游标卡尺, ③光电门, ④吸在电磁铁下端 ⑦ 4.00 (3)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量相等8. 如图所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气缸和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活塞上方存有少量液体,将一细管插入液体,利用虹吸现象,使活塞上方液体缓慢流出,在此过程中,大气压强与外界的温度均保持不变,下列各个描述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图象中与上述过程相符合的是 图,该过程为 过程选填“吸热”、“放热”或“绝热”)参考答案:D 吸热气体做等温变化,随着压强减小,气体体积增大A、B图中温度都是变化的;等温情况下,PV=C,P-1/V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图D正确该过程中,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W<0,等温变化,所以Q>0,气体要吸收热量。
9. 某同学研究小滑块在水平长木板上运动所受摩擦力的大小,选用的实验器材是:长木板、总质量为m的小滑块、光电门、数字毫秒计、弧形斜面、挡光片、游标卡尺、刻度尺器材安装如图甲所示.① 主要的实验过程: (ⅰ)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宽度d,读数如图乙所示,则d = mm;(ⅱ) 让小滑块车从斜面上某一位置释放,读出小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数字毫秒计示数t;(ⅲ) 用刻度尺量出小滑块停止运动时挡光片与光电门间的距离L;(ⅳ) 求出小滑块车与木板间摩擦力f = (用物理量m、d、L、t表示);② 若实验中没有现成的挡光片,某同学用一宽度为6cm的金属片替代,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③实验中,小滑块释放的高度要适当高一些,其目的是减少 误差选填“系统”或“偶然”)参考答案:)①(ⅰ)6.00 (2分);(ⅳ) (2分); ②不合理(2分);③系统(2分)10. 如图所示,一根足够长轻绳绕在半径为R的定滑轮上,绳的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定滑轮的角速度为ω,此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物体对绳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11. 升降机中站着一个人发现失重,则升降机可能在做竖直 运动,也可能在做竖直 过程.参考答案:减速上升,加速下降.【考点】超重和失重.【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解答】解:人站在磅秤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发现了自已的体重减少了,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那么此时的运动可能是减速上升,也可能是加速下降.故答案为:减速上升,加速下降.12. 如图所示,某车沿水平方向高速行驶,车厢中央的光源发出一个闪光, 闪光照到了车厢的前、后壁,则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该闪光 ▲ (选填“先到达前壁”、“先到达后壁”或“同时到达前后壁”),同时他观察到车厢的长度比静止时变 ▲ (选填“长”或“短”)了参考答案:先到达后壁 短(13.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把其全程自上而下分为三段,物体通过三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则这三段的位移之比为 ,这三段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LU21] 。
参考答案: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选修3-5)(4分)已知氘核质量2.0136u,中子质量为1.0087u,核质量为3.0150uA、写出两个氘核聚变成的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计算上述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u=931.5Mev)C、若两氘以相等的动能0.35MeV作对心碰撞即可发生上述核反应,且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则反应中生成的核和中子的动能各是多少?(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 答案:a、 b、在核反应中质量的亏损为Δm=2×2.0136u-1.0087u-3.015u= 0.0035u所以释放的核能为0.0035×931.5Mev=3.26Mev c、反应前总动量为0,反应后总动量仍为0, 所以氦核与中子的动量相等 由EK=P2/2m得 EHe:En=1:3 所以En=3E/4=2.97Mev EHe=E/4=0.99Mev15. 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参考答案:N、S极1分电源+、-极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图所示的空间分为I、II、III三个区域,边界AD与边界AC的夹角为30°,边界AD与边界EF平行,边界AC与边界MN平行,I区域内存在匀强电场,电场方向垂直于边界AD,II、III区域均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分别为垂直纸面向外和垂直纸面向里,III区域宽度为2d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相同粒子在边界EF上的不同点由静止经电场加速后,到达边界AD时的速度大小均为,然后,沿纸面经边界AD进入II区域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试问: (1)边界EF与边界AD间的电势差 (2)边界AD上哪个范围内进入II区域磁场的粒子,都能够进入III区域的磁场? (3)对于能够进入III区域的这些粒子而言,它们通过III区域所用的时间不尽相同,那么通过III区域的最短时间是多少参考答案:17. 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木块和细线去粗略测定一个木块跟一个固定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木块放在斜面上,不加拉力时将保持静止.实验的主要步骤是:(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重G;(2)用弹簧测力计平行斜面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3)用弹簧测力计平行斜面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请推导出求动摩擦因数μ的计算式(写出推导过程).参考答案:求μ公式推导如下:F1=μGcosα+Gsinα F2=μGcosα-Gsinα 即,得18. 如图所示,一工件置于水平地面上,其AB段为一半径的光滑圆弧轨道,BC段为一长度的粗糙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与B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P点为圆弧轨道上的一个确定点。
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其质量,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工件质,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1)若工件固定,将物块由P点无初速度释放,滑至C点时恰好静止,求P、C两点间的高度差h2)若将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工件,使物体在P点与工件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①求F的大小②当速度时,使工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