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届高三文科附加题试题.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91009801
  • 上传时间:2022-05-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8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届高三文科附加题试题 2022届高三文科附加题试题(四) 编写:周小月 审阅:卞建容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阅读材料,完成1~4题10分) 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颇类世所传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教养圭角,不尽发见,况伯喈女乎?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其非真也盖拟疏略,而范晔荒浅,连载之本传.可以一笑也 (节选自苏轼《题蔡琰传》) 1.用斜线“/”给上面文青文中的面线片面断句限3处)(3分) 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 2.作为地名,文中“东京”即今天的洛阳 (限填城市名)(1分) 3.依据材料,其中的《列女传》出自(3分) C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宋史》 4.苏轼从哪几方面判断蔡琰二诗为拟作?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3分) 时代诗风、家庭影响、创作时间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5.以下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 ( C ) A.柳嫂子是大观园内厨房女佣。

      柳五儿之母因想通过芳官把五儿送往怡红院应名,故对怡红院等人特别照应,却因此得罪了丫头司棋等人玫瑰露失窃事发,她与五儿都受到冤枉平日和她不合的人又从中挑拨,巴不得撵他们出去司棋、秦显女人乘机买通周瑞家的,接纳了厨房次日,柳嫂母女俩冤情大白,才又回到内厨房管事秦显家的只好卷包溜走 B.贾母的侄孙女史湘云,天真爽朗,常不为礼法所拘她酷好穿男装,刘姥姥在大观园游园时,贾母竟把她错当作宝玉,席上喝酒行令,而后她就失踪了原来她喝醉而后竟酣睡在假山背后一条石凳上,让芍药花瓣飞落个满身 C.黛玉去蘅芜苑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D.在《红楼梦》中,平儿的良善就像和善的春风,令全体与她相处的人动容玫瑰露失窃”案爆发以后,她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不让探春悲伤,没有将偷窃人彩云送交凤姐听候发落,而是巧用移花接木之法,让宝玉承受“罪名”,从而于波澜不惊中制止了一场是非风波,当然也保住了探春的颜面 E.探春是雪芹所爱好的人物之一,群芳谱中她拟为杏花,花名签子是“杏花--瑶池仙品”,诗曰“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中还有“必得贵婿”诸语。

      “日边”,“倚云”都有离乡远嫁外邦皇室之意,与判词中“千里东风一梦遥”相响应曲中的“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也是这个意思 1 6.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6分) “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消逝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1)“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4分) 黛玉辞世 宝玉、宝钗成亲 潇湘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那么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

      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四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猛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这道理在《金刚经》、《法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马上产生“裂变、聚变”,威力无穷了,又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四处机缘凑巧,冲突相成,结果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由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更加是武侠小不说,就大大“脱俗”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一冢前有粱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筹 (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 7.请简要概括文中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

      4分) 愚能胜智,弱能胜强 8.文中画线句中的“不讲而讲?”指的是什么?(5分) “不讲”是指:正面表达见解,不是小说主要目的讲”是指:随着情节推进,金庸小说有意无意地表达了某些关于人生、世界的见解 9.从这段文字看,对金庸有哪些评价?(6分) 对金庸的佛学史学水平持留存态度;对他的武侠小说的创作成就,是断定的;对他以佛学史学人小说,丰富思想文化内涵,是推许的 2 2022届高三文科附加题试题(五) 编写:周小月 审阅:卞建容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 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片面断句限6处)(6分) 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2.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

      2分) 表、世、家 3.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2分) 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尽地力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4.以下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E A.宝玉游太虚幻境,见到了四个神仙妃子——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和度恨菩提,其原型依次是黛玉、湘云、妙玉和宝钗 B.《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 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结果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 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C.贾母的八十大寿,祝寿的礼仪草草收场而且就在这一天王熙凤遭到了邢夫人的尖刻的嘲讽,这对王熙凤来说,是一次不成容忍的打击,这就进一步暴露了她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激化到剑拔弩张的程度 D.《红楼梦》中别名“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的、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并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于事 E.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

      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一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抱屈而死 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察觉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 3 惜春迎春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2)整部《红楼梦》的描写离不开大观园,大量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请简述大观园的来历及抄检大观园的缘由4分) 大观园原是为元春晋封贵妃后省亲而修建的别墅花园元春省亲后,为了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特下谕令年轻弟妹们进园入住抄检的理由是园子里察觉了绣春囊,这东西是男欢女爱的象征为杜绝“后患”,邢王二夫人依凤姐之计,下令抄检了大观园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

      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惋、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持续进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四库提要》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又说:“(辛)词大气纵横,有不成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熟悉,都说得很是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调”,——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我们纵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由于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大气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探讨,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才能诚恳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诚恳地吟味《花间》派的词 (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 6.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进展阶段?请加以概括。

      4分) 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其次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 7.“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白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5分) 比喻的手法,把某些批评家的褊狭的观点喻为蚕儿吐丝作茧,束缚了思想,减损了艺术鉴赏力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 8.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概括分析说明6分) 同意自《花间》以来,词已形成了以清切婉丽为正宗的风格,题材以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为主可是,到了苏、辛词,内容无所不有,风格大气纵横,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明显和以前不同所以说苏、辛词是别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