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24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85950345
  • 上传时间:2024-09-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39.50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课标》要求(一)《课标》要求1-41-4知道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并学会使用它们1-51-5知道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1-61-6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信息3-13-1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3-23-2用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出现、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实例,说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3-33-3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再现世界文明的发展大势3-43-4按照历代政权更替或并存的顺序,识记中华文明延续的基本线索5-15-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三)本单元整体框架:(三)本单元整体框架:建议课时:11——12课时社社 会会 生生 活活 的的变变 迁迁 区域怎样变---《区域的故事》—怎样变化 身边生活怎样变---《身边的故事》 人类社会怎样变---《社会生活的变迁》 —怎样知道变化—《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怎样感受变化—《探索身边的历史》   (四)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一课第一课 区域的故事区域的故事知识结构: 深圳:从小渔村到大城市 从无到有的变化 感受变化 古楼兰::繁荣到神秘消失 从有到无的变化 死城:从开发到遗弃 明线 北京:从古至今,不断延续 新旧交融的变化  衡量变化: 时间和纪年变化 深圳的发展:人类的创造 古楼兰的消失:人类的失误 暗线:探究变化的原因:人的活动创造变化 死城的兴衰:人类的选择 北京的现状:人类文明的延续 第一课第一课 区域的故事(第一课时)区域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感受深圳、楼兰、)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感受深圳、楼兰、“死城死城” 的变化,提高运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变化,提高运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区域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体会社)通过探究区域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体会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规律;会生活的变化的规律;((3)感受人类在区域变化中的作用,并且树立)感受人类在区域变化中的作用,并且树立爱护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区域发展观。

      爱护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区域发展观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1 1)描述北京的变化,认识到北京的过去、现在、未来;)描述北京的变化,认识到北京的过去、现在、未来; ((2 2)了解区域的第三种变化形式,新旧交融的变化了解区域的第三种变化形式,新旧交融的变化 ((3 3)通过对区域的分析体会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区域的分析体会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4 4)通过讨论,探讨家乡的变化,及展望未来的发展,)通过讨论,探讨家乡的变化,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激发对生活区域的责任感激发对生活区域的责任感第一课第一课 区域的故事(第二课时)区域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建议: (1)以学生担当导游的方式介绍北京 (2)结合温州的城市建设,探讨温州的发展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 1)知道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知道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2 2)能在阅读历史资料时,辨析其中表示历史时段的词)能在阅读历史资料时,辨析其中表示历史时段的词汇和习惯用法;汇和习惯用法;((3 3)能实际运用时间和纪年描述历史事件,识别历史过)能实际运用时间和纪年描述历史事件,识别历史过程的演进顺序。

      程的演进顺序4 4)学会绘制年代尺,并使用年代尺来表示时间先后学会绘制年代尺,并使用年代尺来表示时间先后第一课第一课 区域的故事(第三课时)区域的故事(第三课时)教学建议:(1)设计一些练习比如事件按时间排序、计算朝代存在时间等(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自行选择重大事情绘制年代尺 第二课第二课 身边的故事身边的故事 家庭规模的变化 走进家庭 服饰的变迁 坐的方式的变化身边的故事 身边的事物 都有它的历史 文字的发展 文字和书籍 书籍的演变知识结构: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 1)学会分析不同种类的图片和资料并能够)学会分析不同种类的图片和资料并能够描述,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和感受家庭、描述,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和感受家庭、学习生活的变化。

      学习生活的变化2 2)能选择自己衣食住行和学习用品等方面)能选择自己衣食住行和学习用品等方面的事例,描述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事例,描述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3 3)能设想未来生活的变化能设想未来生活的变化第二课第二课 身边的故事(二课时)身边的故事(二课时)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关于家庭:将今天三口之家的照片与老照片进行对)关于家庭:将今天三口之家的照片与老照片进行对比,理解其中的变化,可穿插一些亲戚关系的讲解,可比,理解其中的变化,可穿插一些亲戚关系的讲解,可开展制作家族树等的活动开展制作家族树等的活动((2 2)关于服饰:每种变化总有其原因,要将原因分析清)关于服饰:每种变化总有其原因,要将原因分析清楚;可讨论今天的服饰变化以及学生对服饰方面的审美楚;可讨论今天的服饰变化以及学生对服饰方面的审美观点观点((3 3)关于文字:可开展用不同字体写自己的名字的活动;)关于文字:可开展用不同字体写自己的名字的活动;可解释造字含义激发学生兴趣可解释造字含义激发学生兴趣((4 4)寻找其他身边可以体现变化的材料,描述它的昨天、)寻找其他身边可以体现变化的材料,描述它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今天与明天第二课第二课 身边的故事(二课时)身边的故事(二课时) 第三课第三课 社会变迁的轨迹社会变迁的轨迹知识结构:从远古走来从远古走来 跨入文明时代跨入文明时代 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全球巨变的时代全球巨变的时代 为了中华民族的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复兴 世界文明与中华文明融合演进,但侧重于世界发展大势 先介绍世界其他文明的衰落,后侧重介绍中华文明发展脉络 对比分析欧美各国和近代中国的发展状况,重点呈现中华民族所受的屈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1 1、、根根据据图图文文信信息息归归纳纳人人类类社社会会发发展展的的主要脉络。

      主要脉络 2 2、、按按照照历历代代政政权权更更替替或或并并存存的的顺顺序序,,识记中华文明延续的基本线索识记中华文明延续的基本线索 3 3、、学学会会制制作作年年代代尺尺表表示示历历史史上上重重大大事事件 4 4、、通通过过具具体体史史实实的的学学习习,,产产生生关关注注中中华文明的发展的使命感华文明的发展的使命感第三课第三课 社会变迁的轨迹社会变迁的轨迹 第三课第三课 社会变迁的轨迹(第一课时)社会变迁的轨迹(第一课时)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利用“古人类进化”年代尺,让学生搞清楚人类起源的时间与进化历程此时建议补充一些古人类(如远谋人、北京人)的化石图片等(2)对四大文明古国以及古希腊文明的发源注意提醒多在河海畔(3)将反映古代各地文明成果的图片资料与年代尺联系,把握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文明演进历程的特色 第三课第三课 社会变迁的轨迹(第二课时)社会变迁的轨迹(第二课时)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强调中华文明的延续性(2)力求从“图”入手,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特点(3)利用年代尺,排列朝代次序,让学生大致知道王朝的更替 第三课第三课 社会变迁的轨迹(第三课时)社会变迁的轨迹(第三课时)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运用比较法,将英美等国的发展史、侵略史与中华民族的衰落史、屈辱史融合在一起,增强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2)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虎门销烟”、“武昌起义”、“五四运动”、“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3)引入影像资料 第四课第四课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文献资料 资料的表现形式 实物资料 口述资料 历史资料 第一手资料 资料的价值不同 第二手资料知识结构: 第四课第四课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二课时)(二课时)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1 1)掌握文献资料的表现形式,理解文献资料的)掌握文献资料的表现形式,理解文献资料的重要性;重要性; ((2 2)掌握文物的概念和重要价值,了解文物是如)掌握文物的概念和重要价值,了解文物是如何被发现的;何被发现的; ((3 3)理解口述资料的意义和如何利用口述资料;)理解口述资料的意义和如何利用口述资料; ((4 4)理解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价值;)理解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价值; ((5 5)初步掌握通过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记载历)初步掌握通过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记载历史的一般方法。

      史的一般方法 ((6 6)) 感受历史考证的艰巨性和重要意义感受历史考证的艰巨性和重要意义 第四课第四课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二课时)(二课时)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设计案例,最好用身边可以拿得到的东西来解释资料的几种不同形式(2)讨论本单元所附插图、阅读资料中哪些是文献资料,哪些是实物资料和口头资料,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综合探究五综合探究五 探寻身边的历史探寻身边的历史 内容 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资料告诉我们什么 传 ●史书《史记》:“千金一笑” 声光可以传递信息 从案例中 递 ●古代文献:邮驿制度 信息传递制度化 学会自己 信 ●口头传说:鸿雁传书 了解邮政发展史 书写历史 息 ●实物资料:邮票 邮政新时代的到来知识结构: 综合探究五综合探究五 探寻身边的历史探寻身边的历史 (二课时)(二课时)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理解我们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其历史发展过程(2)学会收集各种资料,调查某个事物的沿革(3)学会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中包含的信息,描述某个事物的发展过程 综合探究五综合探究五 探寻身边的历史探寻身边的历史 (二课时)(二课时)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可以发动学生多搜集关于信息传递的资料,补充如“千里眼顺风耳”、“击鼓鸣金”、“邮驿通信 ”以及今天、的使用等,以供学生谈论评价 (2)除了书上提供关于信息传递的案例外,可以设计其他的内容让学生去做探究,比如:硬币的历史、课本的历史、家庭燃具的历史等等。

      学生组成各个小组共同合作完成调查(3)第二课时不是具体的讲述,而是学生成果的展示这个课时不一定就紧跟上一课时,完全可以隔一段时间,等学生完成调查后再进行除了展示还可以进行评比等激励手段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