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做费劲低效的事务型校长 培训机构校长的事务性工作.docx
5页别做费劲低效的事务型校长 培训机构校长的事务性工作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管理理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在现实中,总会发现这样一些事务型校长:他们对工作总是非常认真负责,对别人的工作总是不太放心,大事小情都要亲自过问;虽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成绩却不大,效率却不高这无疑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对这样的学校领导者,笔者建议:别做费力低效的事务型校长,该放手时要适当放点手,不妨也学一点“冷管理” 一、校长要适当放点手 校长是学校的“一把手”,肩负着促使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的责任,创新、质量、安全、经费、应酬等方面的压力都很大,不忙一点是不可能的但并非所有校长的“忙”都忙在了点子上,有些校长的“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的“一手把”造成的 1.“一手把”的原因 所谓“一手把”,就是学校里的事情,全部或大部分都是由校长说了算究其原因,有的校长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觉得只有拥有足够的权力,自己的位子才能稳定;有的校长唯我独尊,刚愎自用,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一把手”的派头和气质;有的校长担心他人“功高盖主”,对部下嫉贤妒能,选拔任用部下时,以听话顺从为标准,提防那些非自己培养的、能力强的、威望高的部下,怕其动摇自己的位子,故而不为其工作搭台,不帮助其解决工作中的难处,甚至总寻找机会变动其岗位职务,以解心头之忧。
俗语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校长提防部下超过自己、凡事“一手把”的现象说明两点:其一,校长不是“强将”;其二,校长没有正确定位自己校长如果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为“服务”,而不定位为“台阶”的话,就不会妒忌部下,反而视部下超越自己为骄傲,乐于为部下的成长、成功而铺路搭桥 2.“一手把”的后果 校长的“一手把”,必然会挫伤部下的工作积极性,让那些副手和中层干部觉得自己有职无权,说了也白说,做了也白做久而久之,部下们责任意识淡薄,工作不积极,甚至把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都推给“一把手”来拍板定夺,终日按部就班,没有创意,完全是一副“打工仔”的模样 没有众人的群策群力,这样的校长肯定是整天一个人忙开会、忙应酬、忙协调、忙教学、忙监督、忙评比……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很难忙到点子上因为他始终身心疲惫,哪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管理理论,研究如何抓住关键?对于诸如“学校的发展规划是什么”“学校近期和远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实现目标的主要举措是哪些”等最基本的问题,他的认识总是模模糊糊如此下去,学校怎么能又好又快地发展?其实,那些习惯于“一手把”的校长可以适当“放点手”,让“二把手”和中层干部有职有权、愉快干事,为自己分忧解难,让自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抓大事。
3.怎么“放开手” 管理没有定法,各校情况不同,学校管理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要想真正放开手,校长至少要做到两点 其一,度量要大,不可自视过高校长要认识到,人人都要发展,“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当然,现实中确有校长放了手,但少数部下拒不执行的现象对此,校长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分析部下抵触的原因,并主动、真诚地与部下沟通如果发现自己的工作要求不合理或难以执行,就要敢于实事求是地修正自己的要求;如果发现自己的要求确实损害了学校或部门的利益,部下抵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本校或本部门的利益,就应对部下给予谅解,并设法挽回损失,赢得部下的理解与支持,切不能缺乏冷静思考,从不找自己的原因,把自我看得过重,固执地认为部下目无校长,有意刁难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容人雅量的行为方式,只能逞一时之快,于人际交往、于领导工作都很不利,不是明智之举 其二,要理清职责并给部下授权,让部下有职有权地工作要将“校长负责制”和“集体领导制”进行有机结合,把领导层分成决策层和管理层,并明确各层之间的职责关系:校长居于决策层,负责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副校长和中层干部居于管理层,分别负责各部门具体事务的管理。
对管理层的干部,要根据不同级别、不同职责授予他们相应的权力,让他们在人员聘用、工作安排、考评奖励、经费开支、迎来送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自主权,避免事事请示校长 二、校长要学会“冷管理” 有些校长虽然在制度上明确“放了手”,但在实际中却总是亲历亲为才放心如,校长领头检查卫生,校长亲自主持文艺活动等如此“管理热”,效果却未必好要想从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这些事事操心的校长不妨尝试一下“冷管理”所谓“冷管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对管理无益的话,校长要“听不到”;对管理无助的事,校长要“看不到”;对管理有损的意念,校长要“想不到” 1.校长要学会“听不到” 在管理中,校长需要的是愿景的达成,而不是虚假的尊重只要目的达到了,部下发几句牢骚,有点“杂音”又何伤大雅?校长应有此胸怀特别是部下在背后的言语,通过第三者传到自己耳朵里后,校长要看部下如何行动,而不要盲目听信,因为言语有特定环境和前因后果,传话更有断章取义和主观目的之嫌如果盲目听信,就有可能产生误解,不利于上下级关系和感情融洽,也不利于工作协调有些校长听觉敏锐,喜欢“猎取”一些捕风捉影的“杂音”来“加强管理”,这样做有可能导致正常信息渠道的阻塞,甚至瘫痪。
可惜的是,现实中这样的校长还真不少,他们对非正常渠道获得的信息乐此不疲,几天听不到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有的校长甚至还培养一部分“知己”,乐于“地下沟通”:“你觉得某某年级段段长怎样?听说他最近工作很不上心听说某某主任最近老发牢骚,你怎么看这个人?”……时间一长,这很可能影响一些中层干部的正常管理工作因此,有智慧的校长往往该听的认真听,不该听的“听不到”,这也是一名有修养的校长应该追求的境界 2.校长要学会“看不到” 在完善了学校管理体系后,校长一旦把工作交代了,就不要过多地干涉部下的权限――副校长、主任、普通教师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各司其职,校长不应随便插手否则,“校长做事大家看”的怪现象就有可能发生因此,对有些事请的管理,校长知道就可以了,有时要装作“看不到”,让该管的人去处理即使该管的人因种种原因一时做得不到位,校长也不要慌,不妨把这个“不甚到位”当成用人的成本如果校长忍不住出手相助,次数多了,就有可能会让部下产生这样的依赖心理:自行车摆不整齐,有校长呢;卫生打扫不干净,有校长呢;玻璃被砸了,有校长呢……长此以往,学校管理就会人浮于事 3.校长要学会“想不到” 实际上,多数校长都是管理的行家里手,他们能想到许多问题。
有智慧的校长除了自己一天到晚在办公室琢磨外,还要经常开开小会,鼓励部下多用心思考,开启大家的智慧,培养众人做事情的能力即使有些事情校长已经胸有成竹,也要先“想不到”,要让相关人员拿出主意来这样,既体现了校长对部下的尊重,又可能发掘出更好的方案来 其实,这些道理不少校长也懂,可实际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许多校长“一言堂”惯了,看到问题出现,更愿意自己亲自搞定:“那几个打架的依我看这么处理……”“这几个爬窗户的孩子依我看那么办……”如果让他“袖手旁观”,尊重其他教师的想法,他就会觉得处理结果不如他所愿,还可能觉得别人做事效率太低、效果差 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主体,让教师全身心地参与到学校管理是最好的管理方式校长与其事事亲为,不如放手让教师去做校长也只有真正放手了,学校才能发展得更快,教师才能走得更远 (单位: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杜集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李奇志) 5Word版本。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