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串讲).docx
43页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现代汉语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广义: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和各种方言 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这是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概念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定义中包含了三层意思: 1.语音标准——北京语音 2.词汇基础——北方话 3.语法规范——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通常称作文言或文言文汉魏以后,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形式就,这就是早期的“白话” 书面语方面: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口语方面: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上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就使书面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言文一致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三)现代汉语方言 重点是记住十大方言的大致分布及每种方言的代表话 (1)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即北方话,又称“官话方言”。
北方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67%,以北京话为代表 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内部的一致性较强 (2)吴方言 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7.2%左右,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从现在的影响来看,上海话应作为吴方言的代表话 (3)湘方言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3.2%左右,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2%,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3.6%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北方言 闽北方言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1%,以福州话为代表 (7)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7%,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于福建省南部,广东东部潮汕地区、海南省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 (8)粤方言 粤方言习惯上又称“粤语”或“广东话”,当地人称之为“广府话”或“白话”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2%,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9)晋语方言 晋语使用人口 4500多万,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7%,以太原话为代表 (10)平话方言 平话方言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0.21%。
分布在广西中部地区,西部的百色、田林等县和北部的融水、临桂等县平话方言内部分歧较大,可以分为两片:柳州以南为桂南平话,以南宁亭子平话为代表;鹿寨以北为桂北平话,至今尚无公认代表 第二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 这是本章重点要认真理解记忆 一、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 1、没有复辅音 现汉没有辅音连缀的现象无论在一个音节的开头或末尾都没两个或三个辅音连结在一起的现象,而英语辅音连缀现象就比较普遍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元音构成的音节多 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这说明元音占优势 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单元音如:ɑ、i、 u、 e等,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如:ou、 uo、ɑo、 iou、 uɑi、 iɑo 等,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 3、音节有声调 英语是没有声调的语言 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是汉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有辨别词义的作用,例如:山西和陕西;主任和主人 (二) 词汇方面的主要特点 1、双音节词占优势 首先是大量古代单音节词发展成为双音节词,如:目→眼睛、耳→耳朵其次是一些多音节的短语又简缩成双音节词,如清华大学→清华、科学技术→科技最后,新的大量的双音节词不断地产生,如:动车、高铁等。
2、在构词法上主要使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现代汉语造词方法灵活,其主要造词方法可以是: (1)复合式:至少要有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有 ①联合型 ②偏正型 ③补充型 ④动宾型 ⑤主谓型 如:道路 白菜 司机 提高 地震 (2)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构成如:姐姐 哥哥 星星 仅仅 (3)附加式:①词缀+词根 老:老虎 老乡 老师 ②词根+词缀 子:刀子 瓶子 胖子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最为普遍 英语主要是派生法即附加式,由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构成 (三) 语法方面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 印欧语言词形变化很复杂,其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这些形态变化来表示而汉语是缺少形态变化的,那么,它的语法关系,语法意义是通过什么来表示的? 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序不同,虚词的有无,语法意义,语法关系往往也就不同 热爱人民(动宾) 人民热爱(主谓) 因语序不同,所表示的意义或结构关系也不一样 我和弟弟 我的弟弟 “和”表示并列关系,“的”表示偏正关系,由于虚词“和”与“的”不同,因此表示的语法关系和意义也不同 2、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印欧语系里,由于有形态,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可以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拿英语来说,大致名词跟主、宾语对应,动词跟谓语对应,形容词跟定语对应,副词跟状语对应。
汉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词类与句法成分关系复杂在汉语里动词主要作谓语,但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等如动词“游泳”: 他在游泳谓语中心) 游泳对身体有好处主语) 他喜欢游泳宾语) 我国游泳健儿正在奋力拼搏定语) 3、有丰富的量词 印欧语系的语言,像英语,数词可以和名词直接组合,如three books,英语只有piece一类的少数几个类似汉语的量词的词,但数量上,不独立成类,作为名词看待而现代汉语数词和名词组合时中间一般要加上一个量词,如“三本书”现代汉语量词很丰富,不同的事物常用不同的量词来指称如:一匹马、两头牛、三只羊、一张桌子 一块肥皂、一条毛巾 一抹斜阳 一弯新月 一缕炊烟 一盘磨 一挂鞭炮 一杆秤第二章 语音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什么是语音?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具有物理性、生理性、社会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一) 语音的物理性质 任何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强弱、高低、长短,这就形成了声音的四要素:音色、音强、音高、音长语音和其他声音一样也具有这四种要素 1.音高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形成振动的物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
声音属性中的音高即声音的高低和汉语语音有什么关系? 在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语调和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由语音的音高来决定,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重要作用音高对汉语具有重要的作用 2.音强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也就是发音体在振动中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的大小 音强和汉语语音有什么关系? 语音中的重读音节、轻声音节是由音强不同形成的 音强有时可以用来区别意义例如:“孙子”重音在前,轻声在后,则表示是“儿子的儿子”;而前后都读重音,则指古代的军事家孙武(或孙膑) 3.音长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音长和汉语语音有什么关系?汉语中一般不用音长作为区别意义的主要手段,但音长作为发音中的一个自然属性,经常以伴随性的特征出现在语音中如:重音、轻音和声调中 汉语中音长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但有些语言,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4.音色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音色是每个声音的本质,所以也叫音质音色是区别不同声音的最重要的要素,元音ɑ、o、i的区别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形成不同音色的原因有哪些?主要有三种:发音体不同、共鸣器不同、发音方法不同。
任何声音都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统一体,语言也不例外但是,在各种语言中,语音四要素被利用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无疑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其他要素在不同语言中区别意义的作用却不尽相同在汉语中,除音色外,音高的作用十分重要,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声调能区别意义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音长则不能区别意义,只是以伴随性的特征出现在语音中,能体现语气和情感的差异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因而具有生理性质发音时发音器官状况不同、所用的方法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所以我们在学习语音时也要研究发音器官的构造及其在发音中所起的作用 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 1.呼吸器官:肺和气管 呼吸器官是发音时气流的动力器官 2.发声器官:喉头和声带 声带是发音时振动气流的主要器官 3.共鸣器官:口腔、鼻腔和咽腔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 语音都是含有一定意义、作为意义的载体而起交际作用的,这就决定了语音具有社会的属性这也是语音区别于自然界其他声音的最根本的性质语音的社会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与意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的。
语音作为一种符号与它所代表的意义相联系着,但这种联系并不是必然的一个语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意义,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在使用中约定俗成地固定下来的所以,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 同时,语音与意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之后,个人不能任意更动这也是语音具有社会性的表现 2、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语音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两方面 3、语音的系统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任何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比如有哪些音、没有哪些音;音与音之间的组合关系等等各民族各自约定俗成地选择了各自的语音系统 语音具有生理性和物理性,但最根本的是它具有社会性它与意义紧密结合,成为语言的物质存在形式 二、语音的单位 (一)音节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说话时自然发出、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一般来说,汉语中用一个汉字来代表一个音节汉字和音节之间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只有“花儿”之类的儿化韵常在后面加一个“儿”表示儿化,“花儿”两个汉字只记录一个音节 (二)音素 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汉语的音节最少有一个音素,如“屋”最多有四个音素组成,如“交”。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 (1)元音 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元音又叫“母音”, ɑ、o、e、i 汉语有10个元音 (2)辅音 辅音又叫“子音”,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形成的音如 b、p、m、f汉语有22个辅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主要是: 1.气流是否受阻 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咽头时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这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2.紧张均衡与否 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构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其他部位比较松弛 3.气流强弱 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4.声带是否振动 元音发音时,声带要颤动,发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