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多元化的作业.doc
4页以学生为主体 设计多元化的作业 高兴小学 雷秉林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等观念和做法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那么作业如何设计才会更有效呢?我通过实践发现创新作业形式,设计多元化的作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学生差异性发展在班集体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兼顾学生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可以设计如下的分层练习:●基础题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0米,宽10米,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拓展题(1)把一块面积为3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2)一张长方形纸,长15厘米,宽7厘米,如果用这张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二、设计开放性作业,张扬学生的个性。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条件确定,答案唯一”是传统练习设计的一个共同特点,这样的练习,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数学思想,设计一些具有现实意义、思考价值的开放题,留给学生充分的答题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给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更广泛的空间例如学习了“解决问题”之后,可设计以下练习:买种子白菜种子:13元/包 萝卜种子:16元/包 西红柿种子:14元/包 妈妈有100元钱可以怎样买呢?由于有三种种子,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购买方法,教师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想象,拓宽了解决策略,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形成了爱思考的好习惯三、设计综合性的作业,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综合运用,融会贯通,才会从更高层次掌握知识而传统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练习形式,答案唯一,批改方便,常常只能了解一些支离破碎的数学知识,却无法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因此,作业设计时因增加说明题、举例题、推理题等主观题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请同学们回家量一量自己的卧室,当一回“小小设计师”,给爸爸妈妈提一个装修建议要求:量出卧室的长和宽,算一算地板的面积假如要贴地板,需要多少块地板砖?然后到市场上去调查地板的规格、单价等,计算出所需地板的总价钱这样的作业把知识融于真实的情景中,学生自己选定内容,选择方式,并设法完成,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来解决问题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兴趣四、设计探究性作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练习题时,教师要对教材作适度的延伸和拓展设计探究性练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多向思考,为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比较、推理”等活动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例如:学习“找规律”在能发现“2、3、5、8、13、__、__10、20、40、80、_、_这类题目的规律后,可以设计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去探究:2、3、5、8、12、_、_ 128、64、32、_、_。
1、2、2、4、8、_、_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就会由简单的模仿与记忆,逐步上升到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发现知识、发现规律的探究能力作业设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既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作业设计形式多样,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