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山市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doc
5页舟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我市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置的地级市,因海岛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医疗卫生资源分散,配置效率低,信息共享性差为迅速提高全市卫生事业整体水平,加快推进卫生强市建设,确保 “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通过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能力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按照“数字卫生”和“数字舟山”建设的总体要求,以《舟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2007—2011)》为指导,制定舟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一、实施原则围绕建设“卫生强市”总体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立足应用、突出重点;规范标准、安全可靠”的原则,确保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二、实施目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加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建立全市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构建覆盖全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最终实现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高度共享、数据集中管理、网络互联互通、各单位相互联动、信息安全交换的建设目标三、系统结构系统总体结构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一条网络、两级平台”。
一个中心”就是建立全市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实现统计分析、指挥调度、管理决策、信息发布等功能一条网络”就是连接区域内所有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传输网络两级平台”就是市、县(区)两级数据交换平台,市级平台主要实现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和县(区)之间卫生信息数据的交换与传输,由市卫生局负责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县(区)级平台按照职责分工和要求,完成数据收集、上报、下载,提供本级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等功能,县(区)平台由县(区)卫生局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四、实施步骤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力争建成一部分,受益一部分分三个阶段实施,其中2008年6月-2009年底为近期阶段,2010年为中期阶段,2011年后为远期阶段一)近期(2008年6月-2009年6月)1.居民健康信息卡(医联卡)系统整合统一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卡,近期以舟山市人民医院、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为试点,实现门诊病人基本信息共享,远期逐步推广到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并整合渔农民合作医疗卡,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疗保障等个人全程健康信息的共享2.建设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县(区)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网络和设备,建立全市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参合渔农民在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实时报销、渔农民跨县(区)异地缴费参保,市级新农合管理机构可以对定点医院的数据进行实时查询、监控等。
3.城乡居民健康信息系统为全市城乡居民每户家庭、每个人建立一份电子健康档案实时记载居民就诊、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基本健康信息以及医疗保障待遇等特殊信息以居民健康信息卡(医联卡)为载体,实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为区域内城乡社区卫生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提供居民就诊健康信息,正确实施医疗诊治并实现双向转诊4.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大型医疗设备、医疗救治能力等医疗救助基本资料数据库利用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体系,对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和评估,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和决策指挥提供技术支持5.卫生政务协同OA系统逐步开展各种交互式办公活动,完成公文处理、行政监管和公众服务等政务的网络应用,实现电子公文交换及网络办公 6.启动数字化医院建设试点逐步开展如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系统(LIS)、临床放射管理系统(RI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等应用,医院信息化建设由目前管理信息系统(HIS)向临床医疗信息系统(CIS)应用迈进 7.整合上述系统的网络设备和硬件资源,建立全市卫生信息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
(二)中期(2010年)1.建立全市病人历史诊断记录与用药信息数据库,建立与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的交换平台,对内为医生临床诊断提供方便,对外向居民提供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查询2.完善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通过对医疗服务信息及居民健康数据的动态采集,建设疾病预警监测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完成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3.启动“一站式”电子政务工程把面向社会公众的业务,尤其是行政许可事项,逐步通过互联网提供跨部门的“一站式”电子化服务,提高卫生行政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推进卫生行政管理创新4.整合居民健康信息卡内容,逐步实现预防、医疗、保健、新农合等一卡通用5.医院信息化建设由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向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化应用迈进,通过整合医院的各临床信息系统的信息到管理信息系统(HIS)中,形成电子病历为实现远期的全市医疗信息交换平台目标做准备二)远期(2011年后)1.建立病历信息数据库和交换平台实现电子病历的异地交换,为居民提供报告查询及病历查询;医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病人在其他医院的医学影像、检验结果等医疗信息,实现区域内二、三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
2.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决策系统引入并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预测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综合查询系统等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建立和规范指挥中心业务流程,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更新的频率和方式,以及与信息来源系统的关系3.整合各部门、各大系统信息及网络资源,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各系统功能,实行各系统及数据中心无缝联接,达到卫生服务、卫生管理、卫生决策的全面数字化五、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舟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任务重、要求高、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市卫生局成立舟山市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另文下发),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各县(区)卫生局、市卫直各单位也要确定分管领导,明确职能部门,落实责任到人,加强配合协作二)重视统筹规划市卫生局将根据实施方案,分别制定各子系统的详细建设方案,对实施步骤及各子系统进行责任分解,明确工作任务,确保建设方案顺利实施各县(区)卫生局、市卫直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部门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市卫生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批准三)强化项目管理各县(区)卫生局和市卫直单位组织实施下一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时,应在当年7月底前向市卫生局申报。
市卫生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共享性,系统(设备)的适用性、经济性,资金的合理性等方面,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评审合格的项目列入下一年度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