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pdf
10页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现代文阅读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取材于刘敬圻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
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材料三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
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
断言其“奸”,并无铁证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B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C材料二的观点认为曹雪芹设计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表现宝钗之悲的精彩一笔D材料三指出曹雪芹以移祸黛玉和对待金钏之死来写宝钗的圆滑讨好的个性是合适的,断言其奸,却并不合适2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理由阐释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一项是()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B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C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3下列说法中,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符合的一项是()A宝钗迫于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不得不通过“冷香丸”压抑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十分可悲B听见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受封建正统观念影响而认为是“奸淫狗盗”之事,是最正常不过的C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D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现代文阅读父归(节选)【日本】菊池宽(18881948)(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母亲: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新二郎: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父亲: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阿胤:爸爸!我是阿胤父亲: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母亲: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父亲: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吗?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贤一郎不睬父亲: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新二郎:是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贤一郎:(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母亲: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父亲:(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贤一郎:(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新二郎: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贤一郎:(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新二郎:(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吗?贤一郎: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父亲:(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贤一郎: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利!(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亲: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新二郎: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贤一郎: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绝来往!新二郎:可是贤一郎: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父亲:(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保重吧!新二郎:(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吗?您有地方去吗?父亲:(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吗!(望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母亲:(哀求地)贤一郎!阿胤:哥哥!贤一郎: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贤一郎:(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的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对日本社会的冲击,提出具有哲学意义的伦理见解:不养育子女的父母,子女可以不承认其为父母B母亲心地善良,任劳任怨,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对长子贤一郎疼爱、敬重和愧疚C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他父亲和解,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D本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正当的看法和应有的批评态度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剧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如“我们没有父亲”一句,潜台词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B本剧结构严谨,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利用富有个性特征的对话,表现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C剧中的“色厉内荏地”属于剧本的舞台说明,父亲出现这样的神情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因为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D贤一郎敢于与传统的东方孝悌观念决裂,理所当然地把不负责任的父亲视同路人,是个冷酷自私的极端利己主义者8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9有评论家用“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来评价父归中的人物贤一郎,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剧情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文言文阅读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