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作文与阅读--叶圣陶:春联儿(附精彩点评与文章珠玑).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11024924
  • 上传时间:2021-1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1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作文与阅读--叶圣陶:春联儿一位车夫,在战争年代坚韧地活着,当他推起独轮小车,就推动了生活的转轴;一副对 联,浓缩着一位车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纯真品质,饱含了一位知识分子对不屈服命运的平 凡者的敬意当命运把无情的双手伸向平凡者的时候,是要自暴自弃,坐以待毙,还是应当 挺起胸膛,与命运抗争到底?且看叶圣陶先生拟写的一副春联背后的故事披文入情春联儿过年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以"春联儿”为题,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儿化音突 显了语言特色① 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2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只要望见靠坐在车座上的影 儿,或是那些抽叶子烟的烟杆儿,就辨得清谁是谁其中有个老俞,最善于招揽主顾,见你 远远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这就教旁的车夫 不好意思跟他竞争,主顾自然坐了他的老俞推车,一路跟你谈话"老俞”的热情主动使 得他从一众推车手中"脱颖而出”,健谈和热情是他的性格特点,这与下文老俞丧子后的沉默 寡言形成对比他原籍眉州,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只因家道不好,到他手里 流落到成都他在队伍上当过差,到过雅州跟打箭炉他做过庄稼,利息薄,不够一家子吃 的,把田退了,跟小儿子各推一挂鸡公车为生。

      大儿子在前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 隔个把月二十来天就来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他记不清那些时时改变的地名,往往说:"他 又调动了,调到什么地方——他信封上写得清清楚楚,下一回告诉你老师吧"交代老俞的身世经历以及老俞两个儿子的现状,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② 约莫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 信邻舍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得好伤心,哭一 阵子跟他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儿子,把两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口猪 本来打算腊月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就可以做些小买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可不成了转折,老俞中年痛失幼子,这是导致下文中老俞性格转变的直接原因,引出下文〃我〃与老俞的对白③ 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白干酒,颤 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 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老俞失子后,借酒消愁,精神涣散,失去了往日健谈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这种情绪也 感染了 "我”,"我”为老俞的遭遇感到难过④ 〃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

      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祥林嫂》中祥林嫂离世前的疑问⑤ 我知道他说这个话的所以然,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地嫌罗嗦,就含糊其辞应接 道:"有人说有的,我也不大清楚〃我〃同情老俞的遭遇,却又无法安慰他,只能选择〃含糊其辞〃,做老俞的倾听者,给老 俞一个倾诉的出口⑥ ”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拷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 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地凶?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干得 活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 !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道?我不知道,可以显个 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老俞淳朴善良,但却遭遇如此不幸,实在令人惋惜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老俞内心的极 大痛苦,反问句的运用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⑦ 这跟《伯夷列传》里的〃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是同类的调子,我想,我不敢多问,随口地说:〃你把他埋了 ? 〃⑧ 〃埋了,就在邻居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棺材 ——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通过比喻,辛酸地道出老俞心中的悲伤——两口猪被贱卖换来安葬儿子,儿子的棺材薄 得像火柴盒⑨ 〃两口猪才卖得四千元?〃〃才〃字表现了〃我〃的惊讶,加深了老俞命运的不平。

      ⑩ ”腊月间卖当然不止,五千六千也卖得如今是你去央求人家,人家买你的是帮你的 忙,还论什么高啊低的唉,说不得了,孩子死了,猪也卖了,先前想的只是个梦,往后还 推我的车子一一独个儿推车子,推到老,推到死!”老俞卖猪做小买卖的梦想因丧子而破灭这揭示了小人物命途多舛,但小人物有坚韧的 生命力,从不向命运屈服的文章主旨⑥我想起他跟我同年,甲午生,平头五十,莫说推到死,就是再推上五年六年,未免太 困苦了于是转换话头,问他的大儿子最近有没有信来引出文章的另一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操⑫”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我 寄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 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回来吧〃老俞虽然只剩下一个儿子,却能深明大义,去信让大儿子安心在前线打仗这种先国后 家的爰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⑬〃你明白"我着实有些激动〃我〃激动的原因,不言而喻⑭〃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都在 其次——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弟兄,轻机关枪夺了三挺,东洋鬼子活捉了五个, 只两个弟兄受了伤,都在腿上,没关系。

      老师,我那儿子有这么一手,也亏他的〃老俞此时似乎忘记了小儿子逝世的伤痛,因为大儿子在前线杀敌立功的消息使他振奋和 自豪⑥他又琐琐碎碎的告诉我他儿子信上其他的话,吃些什么,宿在那儿,那边的米价多少, 老百姓怎么样,上个月抽空儿自己缝了一件小汗褂,鬼子的皮鞋穿上脚不如草鞋轻便,等等 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我”的猜测略带夸张,却道出了老俞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语言文字朴实无华,读来令人 动容⑯他似乎暂时忘了他的小儿子先国后家,大儿子在前线杀敌报国,抚慰了老俞受伤的内心⑰新年将近,老俞要我替他拟一副春联儿,由他自己来写,贴在门上他说好几年没贴 春联儿了,这会子非要贴一副,洗刷洗刷晦气我就替他拟了一副:⑱有子荷戈庶无愧,为人推毂亦复佳呼应文章标题〃春联儿〃,这副对联既是对老俞的安慰,也是对老俞爱国精神由衷的敬佩⑲约略给他解释一下,他自去写了⑳有一回我又坐他的车,他提起步子就说,"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 仔细讲给我听了好,确实好,切,切得很,就是我要说的话有个儿子在前方打国仗,总 算对得起国家推鸡公车,气力换饭吃,比哪一行正经行业都不差老师,你是不是这个意 思?〃借老俞之口解释对联的含义,同时通过语言表现老俞朴实的人物形象,再次点题。

      ㉑我回转身子点点头㉒〃你老师真是摸到了人家心窝里,哈哈! 〃老俞爽朗的笑声,加深了读者对老俞的印象,照应文章开头那个健谈热情的〃老俞〃/我〃 熟悉的〃老俞〃回来了来源:原载1944年7月《中央日报•星期增刊》第23期 作者:叶圣陶【注】1. 叶圣陶( 1894.10.28——1988.2.16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 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代表作品有《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叶圣 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 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冷静观察 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2. 鸡公车:当时四川成都地区一种独轮手推车文章珠巩 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白干酒,颤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 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都在其次。

      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弟兄,轻机关枪夺了三挺,东洋鬼子活捉了五个,只两个弟兄受了伤,都在腿上,没关系老师,我那儿子有这么一手,也亏他的思考探究1, 我为什么要给老俞拟这样一副对联?2. 评论家夏志清对叶圣陶作品有这样的评价:”文笔的长处乃在于观察力结合本文, 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