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7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docx
5页17 孤独之旅◎文化自信: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会“成长”的意义,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难点)◎语言运用:理解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心理描写,梳理人物内心变化的过程,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重点)◎审美创造: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一、导入新课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快乐有烦恼,有喜悦有忧愁当然,我们还能体会到一种凄凉、酸苦的滋味——那就是寂寞与孤独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学生自由发言)如果说成长需要体验各种滋味,那么“孤独”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孤独,让生命在孤独中更加灿烂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先生的《孤独之旅》,看看少年杜小康是怎样在孤独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嬉闹”“掺杂”“置之不理”等重点字词◎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红瓦》《山羊不吃天堂草》,学术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等其作品《草房子》《根鸟》等,是中国当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
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背景链接本文节选自《草房子》第八章(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一个叫油麻地的农村地区原本比较富裕的杜小康家因为一次撞船事故而破产,杜小康被迫辍学后来杜雍和筹集了一笔钱买了500只小鸭,决心凭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因而,他和杜小康一道乘小船到300里以外的芦荡去放鸭文中故事就是从此处开始的2.目标任务二:梳理心理变化,品尝成长滋味◎梳理文章故事情节,完成下面思维导图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 ①被迫辍学放鸭 ②不堪孤独之苦 ③喜拾鸭蛋◎画出体现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语句,梳理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时间心理变化相关语句行程最初拒绝去放鸭“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带着哭腔”途中茫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前方是未知的”到达放鸭地点恐惧、胆怯“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他紧紧地挨着父亲,迟迟不能入睡”放鸭初期寂寞、孤独、想家“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放鸭中期仍然寂寞,逐渐习惯“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经历暴风雨安定、从容“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
但他没有哭”八月的一天早晨欣喜“惊喜地跑过去” 逃避→茫然恐惧→害怕胆怯→孤寂但不再恐慌→坦然面对孤独→安定从容→惊喜◎如何看待杜小康在这趟“孤独之旅”中的表现?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依据其心理变化过程,前四个阶段的心理,可以归结为“不敢面对现实、希望逃避现实”,这是他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也是一个孩子面对人生突然转折的自然反应;后三个阶段,他逐渐敢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他经受住了考验,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了鸭子,在这趟“孤独之旅”中成熟了展现心理的方法①直接展现人物心理:心理描写、心理动词等②间接展现人物心理:景物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3.目标任务三:品读诗意语言,体味成长环境◎在杜小康的成长之旅中,鸭群始终伴随着他画出文中描写鸭群变化过程的语句,体会其作用语句作用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鸭群“奋力向前推进”,显得坚定,与杜家父子的惶恐不安形成对比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以鸭子“无家”“漂游”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靠烘托出父子俩此时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①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
②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反衬杜小康的成长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以鸭子的成长象征主人公的成熟,深化了小说主题总结: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助力,鸭群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他的成长过程◎找出文中有关“芦荡”的语句,探讨描写“芦荡”这一自然环境的语句的作用①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该段对漫无边际的芦荡进行描述,渲染了压抑、恐惧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害怕②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该段说明芦荡见证了杜小康由孤独、胆小到坚强、成熟的心理变化过程◎朗读第36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暴风雨的,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暴风雨的恐怖力量作用:这段环境描写按照时间的推移极写天气之恶劣,渲染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鸭逃人找”的情节做铺垫,预示着杜小康将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同时也烘托出杜小康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4.目标任务四:理解孤独含义,领悟成长意义◎找出小说中表现杜小康“孤独”的语句①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②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③四周只是草滩或洼地,已无一户人家④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⑤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⑥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⑦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⑧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⑨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整合杜小康的所处环境、心理活动,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的交流单调乏味,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面对陌生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面对陌生、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自然环境,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面对未知前途的孤独: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孤独”的体验为年少的杜小康带来了什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带来了成长孤独之旅即成长之旅、自我觉醒之旅杜小康前后对比:启示:在孤独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人会更快成长。
结束语:孤独是痛苦的,但正如杜小康的成长之旅,唯有经过孤独的洗礼,才能绽放耀眼的成长光芒就像曹文轩所说:“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成为强者愿每一位少年都能坚强、勇敢地面对成长中的磨难,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时代因少年的挺身向前而更加精彩!三、作业布置1.反复诵读课文,摘抄文中的精彩段落,加以鉴赏,积累语言2.课后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 本课设计从三个维度入手,引导学生从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中汲取成长的养分一是以旁批为支架,分别聚焦人物心理、自然环境、“孤独”的理解等,分层递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能力二是淡化小说的文体知识,为小说教学注入感性元素,让小说的学习回归审美三是以“诗意化”为核心构思课堂,以“孤独”为关键词,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正视孤独、战胜困难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