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名氏《杂诗》杂诗无名氏.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无名氏《杂诗》杂诗无名氏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 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 不知今夜属何人? 读这首诗使人联想到唐代名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落第长安》)两首诗不但字句好像,声韵相近,连那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心情也有共通之处 然而二诗的意境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又有着极为明显的不同 那位名诗人写的是一个落第的举子羁留帝京的心情,概括情事交代得过于落实、诚恳,使诗情受到一些局限对比而言,倒是这位无名诗人的杂诗,由于手法灵妙,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旧山虽在不关身,也就是家园好在尚留秦常诗既说到长安又说留秦,不免有重复之累;此诗说不关身也是因留秦之故,却多表达一层可惜的意味,用字较洗炼 且向长安过暮春与且向长安过一春,意思差不多,都是有家难回常诗却把那原委一古脑儿和盘托出,对家园的思念反而表现不多,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后的颓唐;《杂诗》作法正好相对诗人割舍了那切实的委一古脑儿和盘托出,对家园的思念反而表现不多,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后的颓唐;《杂诗》作法正好相对。
诗人割舍了那切实的概括情事,而把篇幅让给那种较空灵的思相心绪的刻画 一树梨花一溪月那是旧山的风景、故土的花故土的梨花,虽然没有娇娆富贵之态,却淳朴亲切,在饱经世态炎凉者的心目中会得到不同寻常的珍视虽然只是一树,却幽雅高洁,具备一种静美尤其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之中,那一树梨花简直象缥缈的仙子一样心爱三句不仅意象美,同时具有形式美一树梨花与一溪月的句中排比,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律,对表达一种回肠荡气的依恋怀缅之情有积极作用从修辞角度看,写月用一溪,比用 一轮更为稀奇,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有一箭双雕的效果,而且把不成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分外生动形象 这里所写的美景,只是游子对旧山片断的记忆,而非现实身历之境眼下又是暮春节令,旧山的梨花怕又开了吧,她沐浴着月光,静听溪小潺湲,就象亭亭玉立的仙子然而这一切都虽在不关身了不知今夜属何人?总之,是不属于我了这是何等苦涩难受的心情啊!花月本无情,诗人却从无情翻出有情这种手法也为大量唐诗人所乐用苏颋的怅然东园树,无人也著花(《将赴益州题小园壁》)、岑参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都是著例此诗后联与苏、岑句不同者,一是非写眼前景,乃是写想象回忆之境,境界较空灵;一是不用陈述语气,而出以设问,有一唱三叹之音。
《杂诗》不涉及概括情事,而它所表现的情感,比常建诗更深细,更带普遍性,更具有兴发感动的气力,能在更大范围引起共鸣这恰如清人吴乔所说:大抵文章实做那么有尽,虚做那么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风、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围炉诗话》) (周啸天)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