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中天贵族与流氓.doc
4页易中天 贵族与流氓羽最后还是被打败了他败在了刘邦手里 项羽怎么会败给刘邦呢?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无赖,项羽是贵族而刘邦是流氓但两人也有些相似项羽和刘邦,少年时都不是什么听话守规矩的孩子,只不过大约项羽是个纨绔而刘邦是个地痞而已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后来成了个人物,则他小时候的优点固然是优点,即便是缺点也无妨看做优点刘邦项羽的不爱读书学习,自然都成了“胸有大志”的表现的确,学术学术,学问只是术,不是道道不是可以学得来的治学者学问再多,也只能为人臣;得道者学问再少,也可以为人君就拿陈胜来说,学问也不多吧?却有“鸿鹄之志”,这才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所以刘邦项羽这两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便都有和陈胜一样的念头秦始皇游会稽山时,项梁带了项羽去看热闹谁知项羽一看,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连忙捂住他的嘴巴刘邦因为替政府办差,去过咸阳,看到秦始皇的排场,也曾谓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不过,如果我们把陈胜、项羽和刘邦三个人的话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还是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充满了挑战性,而且挑战的对象,已不仅是秦王朝,而是命运,因此有一种不认命不信邪的精神,也因此在三说之中格调最高。
项羽的话,则充满英雄气概,说得干脆利落:“彼可取而代也!”,那口气,就像囊中取物一样这是自信,也是自大自信使他成功,自大使他失败不难看出,项羽说这话时,是不动脑筋的,也是不计后果的那家伙(彼)怎么个就可“取而代也”呢?万一取代不了又怎么办呢?这可没想过他想到的只是去取代和可以取代这正是项羽的可爱之处,也是他的可悲处刘邦的话就没有那么气派了,有的只是一个流氓无赖对大富大贵的垂涎三尺大丈夫当如此也”,换句话说就是有能耐的人要过就过这样的日子但不能如此又能怎样呢?大约也只好算了这当然一点也不英雄,然而却也实在正是因为这份实在,刘邦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从审美的角度讲,我们当然更欣赏陈胜和项羽,但从现实的角度讲,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刘邦是成功者的确,刘邦是实用主义者,项羽则是性情中人贵族的另一个毛病是清高清则易污,高则易折,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很脆弱,也容易变得小心眼儿因为他们在洁身自好的同时,也常常对别人求全责备这样的人当隐士倒没什么,当统帅便难免疑神疑鬼,结果自然是圈子越来越小陈平就说过,项羽身边都是洁身自好、注重风骨、讲究节操、彬彬有礼的人,刘邦身边则是些贪财好色的鸡鸣狗盗之徒。
但哪些人多哪些人少,哪些人能干事哪些人干不了,不也一目了然吗?事实上,贵族由于高贵,可能会有两种性格两种心胸一种是非常的宽容,一种是非常的狭隘宽容者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既然至尊至贵,也就犯不着去排斥什么了这就像汪洋大海,惟其大,则无所不可包容狭隘者的逻辑则是这样的:既然我是唯一的高贵,其余也就不是东西这就像雪山冰峰,唯其高,什么也容不下狭隘的贵族一旦贬入凡尘,就会处处格格不入;一旦由破落而发迹,又往往会十分小家子气他会把一切都归于自己高贵的气质和不凡的能力,不承认别人还有什么功劳他也会把一切据为己有,而不愿与他人分享这种心态,在他们自己是高贵,在别人眼里就是小气项羽便恰恰是这样的人同样,流氓由于卑贱,也可能有两种做派两种德行一种是猥琐卑鄙,一种是豪爽大方前者多半只能占些小便宜当些小差事,或者做些小偷小摸的勾当,出不了头也没想过要出头后者则倘有机缘,便往往能成大业第一,他们反正只是光棍一条白纸一张,想什么也是白想,就不妨想大一点,比如“弄个皇帝当当”第二,他们一无所有,一旦有了,多半是不义之财,或白捡来的,反正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也就并不心疼,不妨“千金散尽”,博得“仗义疏财”的美名第三,他们自己一身的不干净,哪里还会挑别人的毛病?自然特别能容人。
何况他们是从最底层上来的,也最懂得世态炎凉和人间疾苦,知道人们追求什么惧怕什么,要收买人心,总是能够到位有此知人之心,容人之度,再加上豪爽豁达,出手大方,便不愁买不到走狗雇不到打手,也不愁没人拥戴没人辅佐一旦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更不难趁火打劫乱中夺权刘邦便正是这样的人刘邦的最后获胜,并非没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