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73编号高中历史(上海教材).pdf
58页1 第一分册第一分册 第 1 课 古代两河流域第 1 课 古代两河流域 王国的更替王国的更替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 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 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意为“两河之间 的地方” 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 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是 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 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 : 汉穆拉比法典是汉穆拉比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历史遗产, 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得益于楔形文字而保留下来的古代宝贵文献 汉穆拉比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 的统治 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 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 利益, 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 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 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 文献。
第 2 课 古代埃及第 2 课 古代埃及 法老专制统治法老专制统治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 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 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 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与来世信仰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金 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象形文字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 3500 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 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古代埃及人最初以刻刀和石头做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以后,纸草、木片、石 头和陶片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第 3 课 古代印度第 3 课 古代印度 吠陀时代和种姓制度吠陀时代和种姓制度 约公元前 14 世纪至约公元前 6 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 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 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 不相同。
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障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 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教的创立和发展(经典,创立人,时间,地点)佛教的创立和发展(经典,创立人,时间,地点) 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 ,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相 2 传佛教创始人为悉达多 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有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删)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删) 第 4 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第 4 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美洲大陆地域辽阔,物产丰绕作为古代美洲大陆的居民,印第安人在这块土地上 创造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 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玛雅文化玛雅文化 玛雅人长于农耕,用金石工具,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 可可、烟草在内的 40 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 人类的生活 阿兹特克文化 (删)阿兹特克文化 (删) 印加文化 (删)印加文化 (删) 第 5 课 古代黑非洲 (删)第 5 课 古代黑非洲 (删) 第 6 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第 6 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城邦的形成希腊城邦的形成 城邦的特征 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 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 8000 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 “古典时代” 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 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 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 在古代希腊人建立的众多城邦中,影响最大而又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雅典雅典城邦 以其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而著称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它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 达 100 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 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 结果公元前 594 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 508 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是民主政治 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公元前 5 世纪以后,尤其是经过希波战争之后,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 公元前 443 年至公元前 429 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为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开 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 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 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然而它毕竟只是 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 隶则都被排斥在外。
第七课 希腊古典文化第七课 希腊古典文化 史诗与戏剧史诗与戏剧 古代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 ,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建筑艺术(删)建筑艺术(删) 哲学与史学哲学与史学 3 三大哲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希罗多德及历史 欧洲历史学的源头也可以上溯到古代希腊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历史”一词就源于 希腊语,原意为“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 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 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的 第 8 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第 8 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公元前 8 世纪中叶, 古代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伯河下游河畔 建立了罗马城这里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山林牧场丰饶,适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孕 育了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 509 年,罗马废除了“王政” ,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 500 年的罗马共和国 时期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 公元前 30 年,继恺撒之后崛起的军事强人屋大维战胜了政敌,结束了罗马数十年的 内战,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 27 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 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 进入帝国时代以后,罗马人继续对外扩张。
到公元 2 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 了最大规模:东迄幼发拉底河,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为一个地跨 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公元 3 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盛极而衰,并且迅速演变成一场波及帝国社会各个领域 的全面危机公元 395 年,在危机的冲击下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 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这一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 也是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的标志 第 9 课 罗马法体系第 9 课 罗马法体系 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 罗马共和国建立以后, 罗马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的意识不断提高 公元前 451 年至公元前 450 年,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政府先后制定了 12 个法表,并 将全部条文刻于 12 个铜牌之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因而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它是古 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 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它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改变了以 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
它从 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公民法”与“万民法” (删)“公民法”与“万民法” (删) 第 10 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世界第 10 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世界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产生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产生 时间:公元 6 世纪前后 地点: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穆罕默德 经典: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 4 阿拉伯帝国 (删)阿拉伯帝国 (删)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删)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删) 第 11 课 奥斯曼帝国第 11 课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 (删)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 (删) 攻占君士坦丁堡攻占君士坦丁堡 1453 年 4 月,穆罕默德二世亲率大军围攻君士坦丁堡5 月末,奥斯曼军队经过激 战,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死于乱军之中1457 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 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帝国的统治帝国的统治 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传统的 东西方贸易虽尚未完全中断, 但是长期的战争, 以及帝国政府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 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第 12 课封建制度第 12 课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的产生封建制度的产生 8 世纪上半叶,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 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 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 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采邑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加速 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在采邑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 实际权力有限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实力坐大,王国 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 6 世纪下半叶,后逐渐扩展,11 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等级君主制等级君主制 12 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以 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 据局面自 13 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 会者大多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
等级君主 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级层共同参政, 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 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 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 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265 年召开的 英国议会和 1302 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第 13 课 王权与教权(删)第 13 课 王权与教权(删) 第 14 课庄园和城市第 14 课庄园和城市 中世纪庄园中世纪庄园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合,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 体,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 城市的复兴与自治城市的复兴与自治 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世纪城市规模都相当有限,平均人口仅为数千人一直 到 14 世纪,一般大城市也只有 2 万余人而已由于空间狭小,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城 市环境脏乱,一旦遇到大规模瘟疫,便会迅速蔓延 中世纪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之 5 间的矛盾不断,争斗时起。
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得主要政治目的之一由 于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 因此城市初期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领主 手中,城市自治斗争就是要夺取这些权力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手段 第二分册第二分册 第 1 课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