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7.8.9.10教案.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84503728
  • 上传时间:2022-04-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2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诗词诵读课时三 7、游园不值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目标:1 .认识屐、扉两个生字2 .结合语言环境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值、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 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眉眼盈盈处、才始”等词句3 .想象《游园不值》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诗人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1 .想象《游园不值》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 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7《游园不值》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复习背诵宋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2 .歌曲欣赏《春天在哪里》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1 .初读诗歌,解读诗题2 .介绍作者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诗人祖籍 建阳(今福建建瓯)绍翁属江湖派诗人,多写田园风光,代表作《游园不值》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应怜/屐齿/E[V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三、品读诗句,体味情感1.自由读诗,理解诗句。

      思考:叶绍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游园访友,可是却“不值”,哪句诗让我 们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开意的穿透力向黄鹏询问,而黄鹏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 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 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四、写作特色1 .平淡朴实,委婉含蓄2 .构思新奇巧妙3.多转折而层层深入五、全词总结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 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全词构思新颖委婉, 思路回环反复;笔情跳脱,风格清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有峰回路转之妙,有 超轶绝尘之感作业设计:一、填空1 .《浣溪沙》是 代文学家 的词作,是作者游览和 时所写的《清平乐》是 代文学家的词作2 .《浣溪沙》上阕描写了、、三幅画面表现(季节)特征的景物有 o下阙借写,表现作者 的人生态度3 .《浣溪沙》指出尽管已年老也不要消极悲观的句子是4 .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 “清平乐”是 名5 .根据《清平乐》这首词的内容,诗词表现的应是 时节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之情。

      1)出示“小扣柴扉久不开”“柴扉”:柴门用草和木头编成的门,(结合插图理解小扣”:轻轻敲,作者很有礼貌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A、诗人如此“小扣柴扉”而柴扉却“久不开”,这是什么原因呢? 交流预设:①主人不在家②因为轻轻敲打,所以主人没听见过渡: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诗人心目中是如何想的呢?引导学生用诗句回 答2)出示“应怜屐齿印苍苔”苍苔:绿色的苔群(结合图理解)屐齿: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结合图理解)怜:是可怜的意思吗?应:大概可能诗句意思: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过渡:诗人专程来朋友家欣赏美景却没有遇到,这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失 落、失望)诗人失落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突然间他抬起头发现了…(3)出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意思: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A、交流:①这两句诗人用了两处比照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吗?(满园一一枝,关一出作者之所以感叹“春色满园关不住”,是因为他看到了 “一枝红杏出墙来”②诗人看到一枝红杏,想到满园的春色,这时心情有什么变化?(由失望一一惊喜)③这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想象一下: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起站在园外,看到那伸 出墙的一枝红杏,不禁想到了园内的春景……你能描述一下那园内会是怎样的美 景吗?④诗人可能还会想到什么,还会说什么?引导:红杏为什么能“出”墙?高墙大门关不住出墙的红杏,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道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同样一切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开展 B、指导朗读2.点题解疑,升华情感现在,我们知道了题目“游园不值”的意思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作者游园,由于主人不在,久等而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但他从 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像出满园的春色,仍感到十分快慰表达了诗人喜爱春 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背诵古诗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复习导入复习、背诵学过的离别诗导入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1 .初读诗词,解读题意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 蝶恋花、菩萨蛮等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 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鲍浩然,诗 人的朋友之,去、至iJ浙东: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题目的意 思是,送别好友鲍浩然到浙东2 .介绍作者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宋代词人,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 宋仁宗时中进士,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其词构思 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3 .指导朗读,读出词的韵味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假设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三、品读词句,体味情感1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含义提问:(1)这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把清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碧绿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眉峰)(2)作者把美丽的浙东山水比作美人,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轻松愉快).提问:(1) “眉眼盈盈处”这是什么地方?(浙东)(2)这句话说明鲍浩然的家乡是怎样的?(山清水秀,秀丽如画,令人心神愉悦,心生向往)让我们用轻松愉快的语调读上半阕小结:上阙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 江南美丽的景色2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提问:(1) “送”是什么含义?两次重复吗?(不)(2)这句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依依不舍,难过的心情). “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提问:“千万”的含义?为什么要和春天住在一起?仅仅是和春天住吗?表达 了诗人对鲍浩然怎样的祝福?)(想象春天的美好后同时指出友人是和家人团聚,表达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福: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 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小结:下阕词人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巧妙相连, 一是送春归,二是送君归,言下之意是春归人也归,最后词人发出美好的祝愿 希望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表达了词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3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主题思想:这首词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作者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 景,作者将人和景巧妙相连,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如同女子的秀眉和眼波, 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四、写作手法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这首词构思新巧, 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眉眼盈盈处”, 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 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熔铸非易五、全文总结,拓展延伸自古送别诗词都充满着离别之苦,王观却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送 人送得欢欢喜喜,那么诗人王观告诉我们怎样去面对人生的离愁别绪?(积极乐观)作业设计:一、填空1 .《游园不值》是一朝代的诗人 写的七言绝句,诗中最能表现春天景色的诗句是2 .《游园不值》这首诗写诗人在春日的,写得十分形象而又 富有乐趣3 .诗中的“春色”和“红杏”都被,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还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

      诗人通过一枝红杏想象 ,受到哲理的启 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诗句, 说明了一切美好的事物, 是封锁不住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开展道理4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北宋词人,词牌名, 是词题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的友人是 友人要去的地方是5 .作者把水比作,把山喻为,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 描绘出眼前这幅 o “眼波横”是, “眉峰聚”是因不舍而,暗合了 O6 .“眉眼盈盈处”中的“眉眼”是指 o通过“送春归”和“送君归”,巧妙地把 和 联系在一起,抒发了诗人对 和 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表达对朋友美好祝愿的句子是?古诗词诵读课时四 9、浣溪沙 10、清平乐教学目标:1 .认识浣、靳、唯三个生字2 .结合语言环境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靳水、短浸溪、萧萧、子规、无再少、无行 路、喈、因风”等词句3 .想象《浣溪沙》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词的意境,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4 .深入理解《清平乐》诗词的意思,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 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 .想象《浣溪沙》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词的意境,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2 .深入理解《清平乐》诗词的意思,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 的思想感情。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9《浣溪沙》一、激趣导入1 .导入:古诗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 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 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只有跟着苏轼的笔触一起 走进《浣溪沙》,才能寻找到答案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简介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也叫“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 法家、画家、诗人、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 官至黄州.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1 .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2 .师范读3 .试着读出节奏三、整体感知全文L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 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 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环境。

      提问: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明确: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兰花发出了短短的 嫩芽,浸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声中杜 鹃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优美洁净的春景,又带有作者当时 丝丝落寞之情上阕写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阴犹 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是不可 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词人面对着眼前“溪水西流”,却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 然溪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