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3)立体几何教案.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15663665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9.0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3)立体几何教案【专题要点】1.在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有关平行和垂直的的判定依据(定义、公理和定理)、判定方法及有关性质的应用;在有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并探索立体几何中论证问题的规律;在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化归和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应用.2.在掌握空间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二面角)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它们的求法(其基本方法是分别作出这些角,并将它们置于某个三角形内通过计算求出它们的大小);在解决有关空间角的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关于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掌握作平行线(面)和垂直线(面)的技能;通过有关空间角的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有关概念、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立体几何解题方法和常用解题技巧,发掘不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解题能力.4.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说话要有根据”的逻辑思维的习惯、提高思维品质.使学生掌握化归思想,特别是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的思想意识和方法,并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5.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及其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分割与补形求体积,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考纲要求】(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2)了解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3)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4)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6)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9)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10)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知识纵横】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平行公理等角定理空间四边形有关概念线面的空间位置关系线面平行的定义、判定、性质面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定义判定、性质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点、线、平面、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直观图和三视图的画法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空间的平行关系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直线、平面间平行与垂直的直观认识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空间几何体空间的垂直关系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共线面向量定理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平行与垂直的条件向量夹角与距离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空间向量数量积运算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用空间向量证平行与垂直问题寓于求空间角、距离【教法指引】⑴须明确《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中所述的两个平面是指两个不重合的平面⑵与“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一样“平面与平面平行”是指“二平面没有公共点” 由此可知,空间两个几何元素(点、直线、平面称为空间三个几何元素)间“没有公共点”时,它们间的关系均称为“互相平行”要善于运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所给定的两平面平行的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⑶注意两个平行平面的画法——直观地反映两平面没有公共点,将表示两个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画成对应边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写法与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的写法一议,即将“平面平行于平面”,记为“∥” ⑷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两平面平行”和“两平面相交”两种关系⑸在明确“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后,应该注意到,两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有无数条,但其长度都相等——是唯一确定的值,且两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的线段,此外还须注意到,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可能化为“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又可转化为“其中一个面内的一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⑹三种空间角,即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它们的求法一般化归为求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通常“线线角抓平移,线面角找射影,面面角作平面角”而达到化归目的,有时二面角大小出通过cos=来求⑺有七种距离,即点与点、点到直线、两条平行直线、两条异面直线、点到平面、平行于平面的直线与该平面、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其中点与点、点与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基础,求其它几种距离一般化归为求这三种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有时用“体积法”来求典例精析】1, 空间几何体及三视图例1.用一些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码放成一个几何体,图1为其俯视图,图2为其主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 7 cm3. 图1(俯视图) 图2(主视图)例2.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及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多面体的体积为 ▲ . 例4.右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共有▲ 个.5例5.如果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长度: cm), 则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2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212例 6.矩形ABCD中,AB=4,BC=3,沿AC将矩形ABCD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AC-D,则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例7.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矩形,俯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根据图中标注的长度,可以计算出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12+4 .2.平行与垂直例8.已知:正方体,,E为棱的中点.⑴求证:;⑵求证:平面;⑶求三棱锥的体积 证明:连结,则//, ∵是正方形,∴.∵面,∴.又,∴面. ∵面,∴,∴. ⑵证明:作的中点F,连结.∵是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是的中点,∴,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面面.又平面,∴面例ABCDE9. 多面体中,,,,1)求证:;(2)求证:证明:(1)∵∴ ABCDEMN(2)令中点为,中点为,连结、 ∵是的中位线∴ 又∵∴∴ ∴ ∵为正∴ ∴ 又∵,∴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例10.如图四边形是菱形,平面, 为的中点. 求证:⑴ ∥平面;BACDPQO⑵ 平面平面.解:证:设 ,连 。

      ⑴ ∵为菱形, ∴ 为中点,又为中点 ∴∥ 又 , ∴∥ ⑵ ∵为菱形, ∴, 又∵, ∴ 又 ∴ 又 ∴ 3.距离与角例11.已知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求:⑴.直线AD与平面BCD所成角的大小; ⑵.直线AD与直线BC所成角的大小;⑶.二面角A-BD-C的余弦值.⑴如图,在平面ABC内,过A作AH⊥BC,垂足为H,则AH⊥平面DBC,∴∠ADH即为直线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 由题设知△AHB≌△AHD,则DH⊥BH,AH=DH,∴∠ADH=45°⑵∵BC⊥DH,且DH为AD在平面BCD上的射影,∴BC⊥AD,故AD与BC所成的角为90° ⑶过H作HR⊥BD,垂足为R,连结AR,则由三垂线定理知,AR⊥BD,故∠ARH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的补角设BC=a,则由题设知,AH=DH=,在△HDB中,HR=a,∴tanARH==2故二面角A—BD—C的余弦值的大小为 【点评】:本题着眼于让学生掌握通性通法几何法在书写上体现:“作出来、证出来、指出来、算出来、答出来”五步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所成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内的射影。

      因此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几何法一般先定斜足、再作垂线找射影、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向量法则利用斜线和射影的夹角或考虑法向量,设 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则有或(如图) 特别地 时,,;时, ,或⑴用两面垂直的性质作垂线,找垂足的位置作出线面角,⑵利用三垂线定理证,⑶利用对称性定义法作二面角【变式与拓展】如图,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CD的长等于点P到BC的距离,D是P在平面BCD上的射影.⑴.求PB与平面BCD所成角;⑵.求BP与平面PCD所成的角.【解法】⑴. PD⊥平面BCD,∴BD是PB在平面BCD内的射影,∴∠PBD为PB与平面BCD所成角,BD⊥BC,由三垂线定理得BC⊥BD,∴BP=CD,设BC=a,则BD=a,BP=CD=a∴在Rt△BPD中,cos∠DBP= ∴∠DBP=45°, 即PB与平面BCD所成角为45°.⑵.过B作BE⊥CD于E,连结PE,PD⊥平面BCD得PD⊥BE,∴BE⊥平面PCD,∴∠BPE为BP与平面PCD所成的角,在Rt△BEP中,BE=a, BP=a,∴∠BPE=30° 即BP与平面PCD所成角为30°BDPCA例12.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ABCD为矩形,PA ⊥平面ABCD,设PA=AB=a,BC=2a,求二面角B-PC-D的大小BDPCA解析一EFBDPCA解析三EFGBD。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大湾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八校联盟高二下学期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大湾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政治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八校联盟高二下学期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大湾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大湾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英语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地理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大湾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2025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5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pdf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pdf 2025届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中园高三下学期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pdf 2025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pdf 2025届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中园高三下学期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pdf 2025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及答案.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