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八校联盟高二下学期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及答案.pdf
8页试题试题广东省八校联盟广东省八校联盟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高二历史高二历史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特点的陶制酒器、最早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玉璧、与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出土物相同的双翼形玉饰、来自西亚经黄河上游地区传入的小麦栽培、黄牛和绵羊的饲养及冶铜术等这些现象A.加速了社会分化进程B.丰富了中原文明内涵C.凸显了多元一体格局D.彰显了中外交流盛况2与商代相比,下表中西周时期“天下观”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天下观商代西周维度空间结构四方十中商九州五服制政治认同神权中心天命德治族群认知 多方、羌方等异族称“方”华夏夷狄分野礼制表达祭祀四方神郊祀天地制度A.专制统治的强化B.治国理念的进步C.华夏认同的形成D.宗法血缘的削弱3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周王室A.掌握封国所有官吏的任免权B.建立起了严密的选官制度C.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重在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试题试题4墨子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韩非子提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战国时期A.社会流动渠道的多元化B.法家思想成为主流学说C.军功爵制取代世卿世禄D.君主专制理论的系统化5有学者认为,周公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神权退场,这让中国的文化过于“早熟”;战国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贵族退场,这让中国的政治过于“早熟”而其他人类文明中,神权和贵族的退场,都发生在 1500 年之后的所谓近现代时期材料中两个“早熟”的结果分别表现为A.分封制度和郡县制度的建立B.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实施C.周公礼制和官僚政治的形成D.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的创建6秦统一后,对新纳入版图的六国遗民实行差序化户籍政策这一举措第一层次“新黔首户”“新地”六国遗民符合条件可重新登记户籍者第二层次“从户”需集中监督的,具有编户资格的士伍、庶人和被释放者第三层次 不具有编制户籍者带刑具的囚徒,人身归属官府者A.使赋役征收的范围迅速缩小B.有利于实现新兴王朝的社会安定C.使基层社会控制体系更完备D.激起六国遗民对秦政的普遍抵制7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汉代敦煌郡邮驿示意图。
这反映出汉代A.加强了对河西走廊的有效管辖B.建立了全国性的信息传播系统C.西域地区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较为频繁8西汉颍川太守韩延寿欲改易婚丧之风,先与地方长老商定,后由官府颁行,民众遂听令遵循这可说明当时A.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提高B.政府注重礼法并施原则C.民间力量增强政令效能D.社会风气影响政治走向试题试题9下图所示为山东嘉祥洪山村东汉画像石(局部)图中左侧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辋(车轮外周);右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东汉A.家庭手工业的进步B.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D.浪漫主义的绘画潮流10西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外,还有“拔寒素”,即不以出身、门第等“资”为限制,而是以乡论、清议的方式对候选者进行德、才评定,中正官全程参与并主导对“寒素”的选拔拔寒素”的实行A.打破了士族对选官的垄断B.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C.为科举制形成创造了条件D.利于消除士族与寒门差异11亚历山大目睹了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尼尼微等地的王室图书馆,在埃及建立“世界图书馆”亚历山大还赠给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巨资,用于扩建图书馆。
亚历山大此举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B.维系了帝国统治的稳定C.获得了各族民众的认同与支持D.扩大了希腊化世界范围12中世纪后期,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11 世纪末,意大利首先出现了第一所世俗大学-博洛尼亚大学13 世纪,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维也纳大学等相继在欧洲成立这一现象A.伴随着城市兴起产生B.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C.体现了人文主义复兴D.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13下图为海地独立前夕(1789 年)的人口结构示意图据此,对海地独立前夕社会状况解读正确的是黑人奴隶比重 89试题试题A.黑奴贸易影响了海地族群B.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C.非洲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D.西属殖民地人民斗争高涨14有学者指出:“数百万人在短时间内的大规模迁徙是最近两个世纪才出现的现象现在居住在西半球的 10 亿人中有 80是公元 1500 年后到达那里的移民的后裔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相应的人口比例只有 5这反映出A.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B.殖民扩张重塑了世界格局C.美洲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移民文化呈现出多元特征15恩格斯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他把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它原则上承认平等据此,恩格斯旨在强调拿破仑战争A.推动了德国启蒙运动产生B.开启了欧洲地区的法治进程C.激发被征服地的民族意识D.促进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16“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李光耀的这段论述重在说明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B.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社会存在的差异C.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D.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小题,共 52 分17.2025 年的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的首个农历新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春节源自远古的年文化年”本义即为五谷成熟,庆祝五谷丰收并向先祖祭献的周期性仪式活动就成为年度转换的标志从文献来看,先秦时期十月的“大饮烝”“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新年“诸侯朝正于王”、正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以及“庭燎”等礼仪与习俗,可为春节的早期形态。
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 年),官方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此后两千余年庆祝传统新年的时间由此确立摘编自季中扬春节:中华文明的活态传承方式材料二 魏晋以后,春节民俗日渐丰富唐开元假宁令规定:“元日、冬至各给假七日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民间则阖家守岁,设宴欢庆,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试题试题长辈回礼表关爱之情宋元时期,年节出游寺庙宫观的风气很甚,“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杂耍百戏“奇巧百端,日新耳目”明清时期,鞭春牛、祭灶神、贴年画、吃春饼、猜灯谜等活动更加兴盛摘编自童彦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传统春节图形符号研究等材料三 春节申遗工作历时两年多,涉及文本撰写、社区调研、影像采集等环节春节申遗成功后,全球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以“点亮中国红”“非遗体验”等形式庆祝,20余国将其定为法定假日如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亮灯、东京塔放飞 2025 个文化主题气球,形成跨文化共鸣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5 年 1 月 29 日(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至秦汉春节礼仪的特点4 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春节的演变趋势6 分)(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春节申遗成功的意义。
4 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 曾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迄今出土文物一万余件,以下是其中部分文物:木牍约 200 版,竹简约 5000 枚,包括论语 易经 礼记 孝经 诗经春秋等还有一封刘贺给对汉宣帝的信,用语恭敬,表示自己愿为人臣孔子徒人图漆衣镜,镜匣背面彩绘漆书孔子及其弟子画传,这也是目前已知最早孔子形像水稻、粟、麻、甜瓜、梅等植物遗存;还有来自青藏东部边缘地带的虫草种类繁多的金器就有 478 件,重量约 115 公斤;金饼上有“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字样;约 200 万枚十余吨五铢铜钱,堆高 1.35 米玉器 500 余件,多为和田玉,雕刻工艺精湛其中刘贺玉印被有的学者解读为“鸱钮”或“鹰纽”,是猛禽象征,表达效忠朝廷、做国之屏藩之态度各种金银技法加工的车马器,包括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1)根据材料所展示出的文物,指出刘贺墓所反映的时代特征6 分)(2)海昏侯刘贺做过皇帝,在位 27 天史载因其荒淫不孝、失帝王礼仪、罪过千余,最试题试题终被废为庶人。
据以上考古发现,你是否认同上述记载?说明理由8 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 古者公田为井,方一里,九夫耕之,各授私田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田有封油,庐井有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殷商卜辞中载:“王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商王命众人合力耕作,祈求丰收)西周金文铭刻亦见“锡田”“锡臣”之录,王以田土、人口分封诸侯,诸侯复以井田制授民,以“彻法”征赋,十取其一王国维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材料二 魏孝文帝太和九年诏曰:“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有进丁受田而不乐迁者,则以其家桑田为正田分魏收魏书食货志东晋以降,北民南迁,豪族广占山泽,筑坞立堡,部曲佃客附之南朝士族庄园“封山锢泽”,蓄奴耕织,自给自足宋书载:“豪强兼并,田池布千里,奴婢千群,徒附万计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夏商周时期土地政策的经济与社会功能4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政策相较于夏商周时期的主要变化,并简述其变化原因8 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 历史学家钱乘旦指出,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有两个必备因素,一个是庞大的国家体系-帝国,另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统一的价值体系-某种特定的宗教或意识形态4世纪后,世界上逐渐形成四个文化圈,即“东亚文化圈”“印度文化圈”“西亚-北非文化圈”“欧洲文化圈”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工业文明”,这就是“现代化”的过程摘编自钱乘旦关于开展“世界史”研究的几点思考请就材料整体或部分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充分,表述清晰,逻辑严密)试题试题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BDACBACBBABACD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小题,共 52 分17(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农耕色彩明显(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