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节接触网线岔.ppt
28页第十一节 接触网线岔 项目一 线岔的作用、结构和定位 项目二 线岔检调和故障处理 学习目标: 1.掌握线岔的作用; 2.掌握线岔的结构及技术要求; 3.掌握无交叉线岔的结构与原理; 4.掌握线岔的检调方法 接触网线岔接触网线岔Date1项目一 线岔的作用、结构和定位在站场上,站线、侧线、渡线、到发线总是并入正线的如果线路设一个道岔,接触网就必须设一个线岔(也称架空转 辙器)线岔的作用是保证电力机车受电弓,安全平滑地由一条接触线过渡至另一条接触线,达到转换线路的目的一、交叉线岔 交叉线岔在两接触线交叉处用限制管固定,并限制两相交接触线位置的设备,称为接触 网线岔 当机车受电弓从一股道通过线岔时,由于受电弓有一固定宽度,因此在未运行到两导线交叉点时,即已接触到另一股道 接触线,该处被称为线岔始触点 Date21、线岔的结构接触网线岔是由两相交接触线,一根限制管和固定限制管 的定位线夹、螺栓组成 Date3v 1、无线夹区受电弓在道岔区域短时间内同时与两条接触线接触,侧线接触线 和正线接触线在受电弓的一个侧面上运行由于动态抬升作用可能引 起接触线滑板与任何倾斜安装的线夹发生剧烈冲撞,可能诱发事故, 因此在考虑受电弓的动态抬升及车辆的横向运动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 无线夹区。
2、无线夹区Date4v 2、无线夹区岔交点两端,直股(正线)接触线和侧股(渡线 )线路中心线距、侧股接触线和直股线路中心线距均在 550~600mm之间,分别设置2组交叉吊弦,即将侧股 接触悬挂的承力索悬吊直股接触悬挂的接触线,而直股接 触悬挂的承力索悬吊侧股接触悬挂的接触线 2、无线夹区Date52、无线夹区v 无线夹区的确定道岔处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取决于道岔类型、受电弓工 作宽度、受电弓的动态运行轨迹(最大摆动量和最大抬升 量)半工作宽度和最大摆动量决定无线夹区;最大抬升量决定线岔处两支接触线的抬高量Date6线岔图片 Date72、线岔的定位(1)单开道岔这种线岔处接触线的定位有两种形式,即标准定位和非标准定位 标准定位时,岔柱中心位置应在道岔导曲线外轨外缘 至基本轨内缘为600mm的延长线上 ,两接触线相交于道岔导曲 线两内轨轨距(即岔心轨距)630mm至760mm的横向中间位置处 Date8(1)单开道岔非标准定位时,两接触线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 即岔心轨距)735mm至935mm的横向中间位置处 Date9(2)对称和复式交分道岔复式交分道岔标准定位接触线应相交于道岔对称中心轴的上方。
(3)交叉渡线相邻的两条正线或主要站线用专设渡线连接起来的称为交叉渡线它由两条线和四组单开道岔组成两接触线应相交于两渡线中心线的正上方Date10二、高速交叉线岔1、无线夹区受电弓在道岔区域短时间内同时与两条接触线接触,侧线接触线和正线接触线在受电弓的一个侧面上运行由于动态抬 升作用可能引起接触线滑板与任何倾斜安装的线夹发生剧烈冲 撞,可能诱发事故,因此在考虑受电弓的动态抬升及车辆的横 向运动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无线夹区Date112、无线夹区岔交点两端,直股(正线)接触线和侧股(渡线)线 路中心线距、侧股接触线和直股线路中心线距均在550~ 600mm之间,分别设置2组交叉吊弦,即将侧股接触悬挂的承力索悬吊直股接触悬挂的接触线,而直股接触悬挂的承力索悬 吊侧股接触悬挂的接触线 Date123、高速线岔Date13三、无交叉线岔1、结构 (1)机车受电弓沿正线高速行驶通过线岔时 ,不与渡线接触线 接触,因而不受渡线接 触悬挂的影响 (2)机车从正线驶入渡线时(或从渡线驶入 正线),要使受电弓平 稳过渡,不出现钻弓和 打弓现象,且接触良好 Date141、结构要求: (1)机车受电弓沿正线高速行驶通过线岔时, 不与渡线接触线接触, 因而不受渡线接触悬挂 的影响。
(2)机车从正线驶入渡线时(或从渡线驶入正 线),要使受电弓平稳 过渡,不出现钻弓和打 弓现象,且接触良好 Date15v 受电弓通过无交叉线岔的情形3、无交叉线岔Date16v 无交叉线岔的结构(1)机车受电弓沿正线高速 行驶通过线岔时,不与渡 线接触线接触,因而不受 渡线接触悬挂的影响2)机车从正线驶入渡线时 (或从渡线驶入正线), 要使受电弓平稳过渡,不 出现钻弓和打弓现象,且 接触良好3、无交叉线岔Date17v 无交叉线岔的三个工作区始触区的位置与两个因素有关:(1)受电弓参数(受电弓的有效工作宽度和摆动量)2)道岔参数(导曲线方程、道岔岔心角、导曲线半径)3、无交叉线岔Date18l无交叉线岔的三个工作区始触区的位置与两个因素有关:(1)受电弓参数(受电弓的有效工作宽度 和摆动量)2)道岔参数(导曲线方程、道岔岔心角 、导曲线半径)3、无交叉线岔Date19项目二 线岔检调和故障处 理接触网线岔接触网线岔处理处理Date206、常用线岔的性能比较v 两支无交叉式线岔(1)优点:正线高速取流不受侧线悬挂的影响;(2)缺点:侧线行车时受电弓的转换过渡不是很平缓, 侧线允许通过速度不能太高,否则弓网间将产生较大的冲 击。
如果侧线行车速度也较高,那么仍然存在交叉线岔的 不利因素该种线岔形式适合于与正线相连的车站到发线道岔Date216、常用线岔的性能比较v 两支无交叉式线岔(1)优点:正线高速取流不受侧线悬挂的影响;(2)缺点:侧线行车时受电弓的转换过渡不是很平缓, 侧线允许通过速度不能太高,否则弓网间将产生较大的冲 击如果侧线行车速度也较高,那么仍然存在交叉线岔的 不利因素该种线岔形式适合于与正线相连的车站到发线道岔Date226、常用线岔的性能比较v 锚段关节式无交叉线岔(1)优点:无论正线还是侧线高速行车,受电弓的转换过 渡都非常平缓,并可保证行车安全;(2)缺点:接触网的布置复杂,施工调整比较麻烦,造价 高适用于受电弓工作宽度较小的情况Date237、线岔性能比较结论v 为保证高速弓网受流质量,确保正线接触线的使用寿 命,应根据实际情况(最大设计速度、线岔空间位置)具 体分析,对于12号及以下道岔,宜采用交叉布置形式;对 于12号以上道岔宜采用无交叉布置形式对于三支锚段关 节式线岔形式宜慎用,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较高(160 km/h 以上),且环境空间允许时可以采用Date24Date25Date26Date27Date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