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下册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pdf

23页
  • 卖家[上传人]:灯火****19
  • 文档编号:567192236
  • 上传时间:2024-07-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64M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海淀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2024.05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 小题,共 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优良的船舶技术、先进的航海水平和一流的出口商品,造就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其中,造船和航海是使海上贸易之路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而“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又为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注入了动力上世纪70年代,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六支木桨和一具黑陶独木舟模型,证 明7000年前的先民已掌握了原始的造船技术汉代时,船帆已得到广泛使用,桨、橹、碇(相当于锚)等属具也已有完备的配置三国时期的船不仅体型大,且已开始使用多桅多帆至宋元时期,船舶技术已高度完善,不单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还以游碇稳定船身泉州后港渚出土的南宋木船,是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类型的海船,其多重板船壳结构也凸显了造船工艺的先进明永乐三年(1405年),历 时28年 的“郑和下西洋”揭开了序幕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长四 十四丈四尺(约151.8米),阔一I-八 丈(约61.6米)”,船体长宽比控制在2.46左右,以避免因船身过长而在印度洋的惊涛骇浪中发生断裂;船舵采用升降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舵叶入水深度。

      不仅如此,船舵既是宋代流传下来的平衡舵,又是明代新发明的开孔舵,这样既能够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轻便船的两舷和舰部设有长橹,使之便于在狭窄水域航行同时,船队还普遍使用了带爪木杆石锭与带横棒多爪铁锚等,更制作了特大型铁锚,这在世界造船历史上都是领先的可以说,很长时间内,中国的造船技术都保持在世界顶峰水平,直至清代实行海禁政策,对外海上贸易受到极大压制时,才逐步落后于西方取材于何国卫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航海技术的精确度会出现飞跃式进步?这与下西洋船队的任务有关有重要影响的琉球国航海文献 指南广义里提到,郑 和 船 队“纳贡累累”,要带着贡品平安地穿过岛礁众多的海域,就必须提高航行技术的精确度精确度的提升反映在了航海文献中经过郑和下西洋船队中航海者的整理,中国航海文献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格式,并在明清时期的航海指南中广泛使用如郑和船队第六次下西洋后编绘的 郑和航海图记载:茶山在东北边过,用巽已针,四更,船见大小七山,打水六七托在华盖星五指内去,到北辰星四指,坐斗上山势,坐癸丑针,六十五更,船收葛儿得风,哈甫儿雨其中,“针”代表指向,“巽已”“癸丑”是罗盘上通过八卦、天干和地支标示的不同方位。

      更”是计程单位,代 表 2.4小时的航程,比传统的“昼夜”单位在精准度上提升了 一个数量级托”是测深单位,明代的技术可以测出水的深度,进而确定能否下碇停泊及辨别船舶所处的海域指”是“过洋牵星”时所使用的单位所 谓“过洋牵星”,就是通过手指度量星星高度,以此计算与陆地的距离远近和方向,进而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在这几项技术中,罗盘在宋代已广泛使用;计更法来自印度洋地区;测水深的铅锤来自地中海地区;而过洋牵星术则来自阿拉伯地区,是通过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直接引入中国的下西洋活动不但促进了上述技术及其计量单位的传播与普及,还以此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条航路数据这些航路信息代表着船员们共同的技术成果,并因其属于国家组织行为,具有实地勘测的权威意义,更能促成相关技术与数据的广泛流传,因此大幅度提高了中国定量航海技术的准确度和安全性,也形成了此后几个世纪里中国实用航海指南和航行技术的基本形态这一过程体现了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科技的重要影响,也显示了古代航海活动中世界各地技术与文化广泛交流的情形取材于陈晓珊的相关文章)材料三为了使远航顺利进行,郑和根据船队航行需要,全方位选拔水手、医生、翻译等人才,并根据专业分工进行培训。

      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随行人员有2 万多人,主要官校和水手、通事、医生等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其中就有与郑和同为正使的王景弘、反映航海的纪行著作 瀛涯胜览的作者马欢、西泽番国志的作者巩珍、星槎胜览的作者费信、华夷胜览的作者匡愚等,他们以文字、图册形式将自己亲历的航海见闻和西洋风情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此外,船队里还有“番火长”,即雇佣来的外国领航员,他们与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的中国领航员一起工作,为郑和七下西洋贡献了才智团队协作也是航行的重要保障下西洋期间,郑和船队重视纪律,每个成员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确保航行过程中的安全和秩序郑和也注重激励船队成员,以此提高士气,增强凝聚力如此,郑和船队才能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远航取材于杨权斌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水平,与海上贸易的发展相互促进B.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我国至少已有7000年的造船史C.帆、桨、橹、碇等属具的完备,标志着船舶技术的高度完善D.郑和宝船上的船舵能调整舵叶入水深度,而且操作更加轻便2.根据材料二中计量单位的使用,下列记述最有可能出现在郑和下西洋以前的一项是()A.自三角去双门用癸字二更,自双门去断节用乙卯二更,自断节去牛车英用乙字二更。

      B.单辛七十更,看北斗七指三角,灯笼星七指三角,取祖法儿码头,水六托,泊船是也C.由乌沙门开洋,七日即到日本若由陈钱山,用艮寅针,海程四十八更船至日本D.望南挑西一字行驶,好风一日,点竿累戳二丈,渐渐减作一丈五尺,水下有乱泥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控制船身的长宽比,以降低触礁风险B.两舷和艇部设长橹,以适应狭窄海域C.制作特大型铁锚,以探知海水的深度D.运用过洋牵星术,以防范恶劣的天气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不属于郑和下西洋取得的成果的一项是()A.编纂了有重要影响的航海文献 指南广义B.推动了相关技术和计量单位的传播与普及C.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路数据D.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地区更广泛的文化交流5.阅读上面三则材料时,有同学对“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条件”进行了梳理,画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填写一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语言简明答案】LC 2.D3.B 4.A5.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交流与提升(或“航海技术精确度的提高”)计程测深航行前选拔培训人才团队的协作【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C.“标志着船舶技术的高度完善”错误。

      根据原文“至宋元时期,船舶技术已高度完善,不单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还以游碇稳定船身”,可知船舶技术不仅指帆、桨、橹、碇等属具的完备,还包括升降舵、多副舵、游碇的运用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A.以“更”为计程单位,比传统的“昼夜”单位在精准度上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体现了航行技术的精确度,不可能出现在郑和下西洋以前B.采用了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引入中国的“过洋牵星术”C.以“更”为计程单位,比传统的“昼夜”单位在精准度上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体现了航行技术的精确度,不可能出现在郑和下西洋以前D.“点竿累戳二丈,渐渐减作一丈五尺”测深不精确明代的技术可以测出水的深度,进而确定能否下碇停泊及辨别船舶所处的海域,所以可能出现在郑和下西洋以前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以降低触礁风险”错误根据原文“船体长宽比控制在2.46左右,以避免因船身过长而在印度洋的惊涛骇浪中发生断裂”,可知控制船身长宽比以避免船身在惊涛骇浪中断裂C.“制作特大型铁锚”错误根据原文“测水深的铅锤来自地中海地区”,可知铅锤可以探测海水深度选项说法属于张冠李戴D.“以防范恶劣的天气”错误。

      根据原文故选Bo【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编纂 指南广义”错误根据原文“有重要影响的琉球国航海文献 指南广义里提到“,可知 指南广义是琉球国航海文献故选Ao 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表格内容的能力材料一阐述了我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水平,与海上贸易的发展相互促进,着重讲述了造船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可见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为郑和成功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支持,所以第处可填“技术的发展”材料二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航海技术的精确度飞跃式进步,对中国航海科技的重要影响,也显示了古代航海活动中世界各地技术与文化广泛交流的情形可见航海技术精确度的提高,学习借鉴世界各地航海技术也是郑和成功下西洋的条件,所以第处可填“航海技术的交流与提升”或“航海技术精确度的提高”从材料二来看,航海技术的提升、航海技术精确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对方向、航程、深度等计量方法和单位的使用方面,所以第处可填“计程”“测深”材料三第一二段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对人才的选用,第一段写郑和全方位选拔人才,并根据专业分工进行培训 I;第二段写郑和下西洋随行人员各得其所、各尽所能所以第处可填“航行前选拔培训人才”。

      材料三中写郑和船队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远航,“团队协作也是航行的重要保障”,所以第处可填”团队的协作”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万章问目:“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 甫?”孟子日:“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肯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西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专益而之启 1 ,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西讴歌启,日: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机 舜之子亦不肖舜之旭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取 材 于 孟 子 万章上)(二)或问日:“尧舜传诸贤,禹传营子,信乎?”目:“然然则禹之贤不及于尧与舜也欤?”日:“不然尧舜之传贤也,欲天下之得其所也;禹之 传 子 也,忧后世争之之乱也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日:“然则尧舜何以不忧后世?”曰:“舜如尧,尧传之;禹如舜,舜传之得其人而传之,尧舜也;无其人,虑其患而不传者,禹也。

      舜不能以传禹,尧为不知人;禹不能以传子,舜为不知人尧以传舜,为忧后世;禹以传子,为虑后世日:“禹之虑也则深矣,传之子而当不泳,则奈何?”日:“时益以难理,传 之 人 则 争,未前定也;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前定虽不当贤,犹可以守法;不前定而不遇贤,则争且乱天之生大圣也不数,其生大恶也亦不数传诸人,得大圣,然后人莫敢争;传诸子,得大恶,然后人受其乱禹之后四百年,然后得桀;亦四百年,然后得汤与伊尹汤与伊尹不可待而传也与其传不得圣人而争且乱,孰若传诸子,虽不得贤,犹可守法日:“孟子之所谓 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 与 子 者,何也?”日:“孟子之心,以为圣人不苟私于其子以害天下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取材于 韩 愈 对禹问)注释:【1】启:禹的儿子2】丹朱:尧的长子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丹朱之不学 肖:孝顺B.舜之相尧 相:辅佐C.莫之致而至者 致:求取D传之子而当不跟 淑:美善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有雷 禹传道子B .昔 春 舜 荐 禹 于 天 虑 其 患 而 不 传 专C.不从尧之子画从舜也 讴歌者不讴歌益加讴歌启D.朝觐讼狱者不本益而之启 尧舜之传贤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益为了躲避禹的儿子的迫害逃到了箕山的南面B.欲天下之得其所也想要天下获得安定C.时益以难理禹传位的那个时代更加难以治理D.天之生大圣也不数上天降生圣人没有一定规律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