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产出、注入剖面测井技术在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分析 (1).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61331455
  • 上传时间:2022-03-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5.3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外测井技术WORLDWELLLOGGINGTECHNOLOGY•开发应用・产出、注入剖面测井技术在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分析张凤歧】周若东2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井公司摘要:本文以大庆萨中区块为例,应用产出、注入时间推移测井资料,分析判断二类油层动用状况;利用该区块内的完井电测资料分析二类油层水淹状况;将各类测井资料与其他动、静态资料相结合,定量分析二类油层采出程度,从而确定二类油层宏观剩余油潜力关键词:产出;注入泡面;二类油层;剩余油作者简介:张凤歧,1996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呀场地球物理专业,现工作于大庆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0引言油田开发已经进入到中后期,油层含水越来越高,剩余油开采效率的提高可以为油田稳产提供重要保障现场开发实践证明,利用C/0能谱测井和中子生命测井可以很好地判断剩余油层,也是非常有效的测井技术手段,那么,常规测井技术如产出剖面、注入剖面等测井资料是否能用于剩余油潜力分析,可以进行深入研究,并认真进行尝试本文以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北一区段东开发区为例,探究常规测井技术在二类油层宏观剩余油潜力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并对其应用效果做出了客观评价。

      1完井电测资料分析二类油层水淹状况萨中开发区北一区的油层总体上分为一、二、三类油层,其中二类油层是指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沙,油层沉积厚度较大,一般在1.0m~4.0m之间,岩性物性较好,渗透率大于O.lOum2,油层发育宽度大于200m,面积较大北一区段东自2000年以来新钻了7口册钻或更新采油井,完钻后均采用新系列测井,并利用其电测曲线能够认识油层的水淹状况,水淹程度高,则剩余油潜力小,反之水淹程度低,则剩余油潜力大这7口随钻后更新采油井水淹状况见表1,合计钻遇有效厚度331.7m,其中高、中水淹比例分别为9.1%、45.5%,低、未水淹厚度比例为45.4%从油层厚度分级统计情况看有效厚度N2.0m油层中,层层水淹,层内低、未水淹的厚度比例为37.4%,有效厚度在1.0~1.9m油层中,低水淹、未水淹厚度比例为26.0%即应用侧钻或更新井的完井电测资料能够反映二类油层仍有部分低、未水淹通过对比,总体上侧钻、更新井的电测曲线反映的水淹结果与密闭取芯井资料基本一致因此,利用完井电测资料评价二类油层剩余油潜力是可行的2应用产出、注入剖面生产测井资料分析二类油层动用状况油田开采过程中,储层流体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二类油层剩余油潜力的大小是由过去油田开采各储层动用状况的累加所决定的叫北一区段东区块自投入生产以来,先后经过基础井网、一次加密、二次加密井网及水驱综合治理等调整措施,目前井网密度已达到50.3口/Km2,二类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由基础井网的60%左右逐步提高到91.3%,使得二类油层动用状况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宜选用目前油田广泛应用的常规测井技术成果,对其加以分析、利用1)用注入时间推移测井资料分析二类油层吸水状况北一区段东区块水驱各井网注水井基本采用同位素示踪测井,资料可靠且连续性强,通过对资料的详尽分析,对油层吸水状况的判断可以很好反映油层动用情况对北一区段东有3次及以上同位素吸水剖面资料分析油层类别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2次及以上吸水的为动用较好,1次吸水为动用差,不吸水为不动用同位素吸水剖面统计情况表明(见图1),北一区段东有效厚度大于等于1.0m的油层中,动用好的比例较大,砂岩厚度和有效厚度比例分别达到64.6%.65.2%,动用差及不动用砂岩厚度和有效厚度比例分别占35.4%、34.8%图1二类油层同位素吸水测井资料统计结果图(2)应用产出时间推移测井资料分析二类油层产出状况环空找水测井技术是北一区段东水驱采油井最常用的测井方法,该区块找水测井所取得的产液剖面成果十分丰富且连续性强,因此,能很好地反映油层产出状况对北一区段东有3、次及以上同位素吸水剖面资料分析油层类别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2次及以上吸水的为动用较好,1次吸水为动用差,不吸水为不动用实际统计情况表明见(图2),北一区段东有效厚度大于等于LOm的油层中,动用好的比例较大,砂岩段度和有效厚度比例分别达到77.5%,78.3%,动用差及不动用砂岩厚度和有效厚度比例分别占22.5%、21.7%。

      3常规测井资料与动、静数据结合,评价二类油层采出程度利用产出、注入剖面测井资料,根据水驱油藏含水率、采出程度和最终采收率得到的统计关系图版,结合计算的采收率,可求得水驱采出程度值,根据地质储量计算油层组的累计产油最,最终确定沉积单元的采出程度Uuw/(1—fs)=7.5(R-Er)+1.69式中:fwww表示含水;R表示采收率;Er表示采出程度可以根据达西定律产匿计算公式和地质储量计算公式有:Q=KbhAP/jjlJLN=lOObLhp昆/B式中:△》,生产压差:L,油层长度:b,油层宽度;h,油层厚度;p原油密度;B原油体积系数;Sd,原始含油饱和度考虑正方形井网,对上面两个公式作进一步推导可得到油层产最公式:Q=(CKAP-NW/)/皿中S,C=Bo/100po式中:W“水驱控制程度;f,井网密度那么,整个区块的总产油最就等于各个沉积单元的产量之和通过对二类油层发育的沉积单元沉积为研究对象,就可以定量研究二类油层采出程度在计算过程中通过对比使用上述公式,同时也要参考数值模拟情况,测算结果表明北一区段东二类油层发育的沉图3北一区断东分沉积单元采出程度图积单元采出程度均在35%以上见(图3)。

      进一步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表明,二类油层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入水波及不到的厚油层顶部、层内夹层遮挡处、层内变差部位及井网控制程度低和注采不完善区域4结论(1)完井电测曲线能较好地反映出二类油层水淹状况,尤其能够反映出未水淹及低水淹状况,并且与取芯井资料比较一致2)产出、注入剖面测井资料能够充分地反映二类油层累计产出、注入情况,比较客观地评价二类油层动用状况3)充分利用多种测井方法,实践与经验相结合,综合应用各种测井资料,可定量评价二类油层采出程度,进一步确定宏观剩余油潜力O参考文献:⑴邵振波、李洁,[M]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0119⑵袁新强、许运新,[M]采油地质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75[3]王进旗,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2005年10月(上接48页)口井的测井数据,发现有洞穴的储层69层,轮古地区的洞穴大小主要集中在1-3米之间,占总洞穴数的59.6%;未充填洞个数占总洞穴数的4.3%;而部分充填洞个数占总洞穴数的50.7%;完全充填洞个数占总洞穴数的45.0%o从洞穴充填物的类型来看,根据充填物的类型,其中灰质充填的洞穴个数占洞穴总数的10.9%,泥质充填的洞穴个数占洞穴总数的73.4%,砂质和砂泥质充填的洞穴个数都占洞穴总数的7.8%,角砾充填的洞穴个数占洞穴总数的1.6%。

      从以上分析看出,轮古地区的洞穴大小主要以发育中型洞穴为主,其中1-3米的洞穴发育较多,洞穴充填程度以部分和完全充填为主,未充填洞少;充填物以泥质为主,其次为灰质,存在少量的砂泥质和砂质充填4结论(1)通过常规测井资料及电成像资料分析,总结不同洞穴大小、不同充填程度的测井响应特征,认为测井资料能很好的反映洞穴的大小、充填类型及其充填程度而斯通利波能量衰减指示以及变密度图“人字型”条纹的清晰程度能很好的反映出洞穴的充填程度:未充填洞穴的斯通利波能量衰减指示最强,变密度图上的“人字形”条纹最明显,部分充填型洞穴次之,完全充填型洞穴最弱或不存在2)通过对不同充填物的洞穴型储层常规测井响应分析,认为密度曲线结合伽马曲线能很好的区分灰、泥、砂质充填物3)对轮古地区洞穴型储层充填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轮古地区的洞穴大小主要以发育中型洞穴为主,洞穴充填程度以部分和完全充填为主,充填物以泥质为主参考文献[1]肖玉茄、何峰煜、孙义梅,古河火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6:75—80[2]何宇彬、邹成杰,关于喀斯特洞穴发育深度问题],中国岩溶,1997,16(2)[3]许维武、李国落、刘存革等,塔河油田8区中下奥陶统洞火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⑶:116—119[4]杨国龙、鲁新便,塔里木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洞穴展布规律探讨[M],北京市: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44-52[5]吴欣松、潘文庆、顾乔元等,塔里木盆地轮西地区古岩溶洞穴型储层分布规律少,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⑵:1—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