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
6页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历史试题(本卷共20题,满分100分,调研时间为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调研序列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调研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满、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写在本调研卷上无效3.调研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研究表明,中国早期文明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技术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被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这表明中国早期文明( )A. 是东西方交流结果 B. 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C. 发展程度领先于世界 D. 奠定华夏文明的基础2. 下图为西汉到宋初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图中③阶段人口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A. 统治政策调整 B. 经济重心南移C. 大一统的推动 D. 土地资源危机3. 宋朝建立后,士族辉煌不再,宗法制度没落有感于世人血缘意识淡薄,人心涣散,程颐力主修谱:“谱之修所以明一本而浚其源,尊祖而敬宗也。
究万派而清其流,别亲疏之远近也”程颢说:“若三代不修其谱,诚为不孝,非人道也”材料中二程的主张( )A. 背离了先秦儒家思想观念 B. 突出了三纲五常的作用C. 受官方推崇而失去了活力 D. 旨在重建儒家宗族社会4. 王阳明三十九岁时表示:“悔昔在贵阳,举知行合一之教,纷纷异同,罔知所入数年后,王阳明放弃知行合一的说法而改说致良知这说明( )A. 致良知是对格物致知的继承发展 B. 知行合一思想具有不成熟的地方C. 王阳明放弃了对圣贤境界的追求 D. 个性自由导致知行合一无法实现5. 1886年李鸿章上疏:轮船招商局之设以与外洋轮船相争衡,借以保中国之利权,故此呈请免北洋三口出口税二成招商局属总理衙门管辖,关口免税是户部掌管户部驳回呈请,进而提出招商局须将查明的前后八年借的官款77万余两缴还户部这反映出( )A 官商关系制约着商业运营 B. 洋务官员图谋中饱私囊C. 民族企业收回了国家利权 D. 清朝旧制与洋务的矛盾6. 1896年孙中山曾对友人说:“心伤鞑虏苛残、生民憔悴,遂甘赴汤火,不让当仁,纠合英雄,建旗倡义”“于人则仰中华之汤武暨美国华盛顿焉”据此可知,孙中山( )A. 萌发出托古改制思想 B. 展露出革命共和的理想C. 丰富了三民主义的内涵 D. 张扬了美国革命的精神7. 明清中国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兴起了“下南洋”移民潮。
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曾说:“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由此可知,“下南洋”( )A. 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 B. 缓解了闽粤两省的人口压力C.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D. 改变了马来半岛的人口结构8. 中国共产党某份文件指出:“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即应实行普选,召开大行政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该文件( )A. 有助于落实减租减息的政策 B. 目的是推进土地改革群众运动C. 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 表明第一届全国人大即将召开9. 1955年中国越剧团在民主德国、苏联演出;古典歌舞剧团访问北欧五国1959年广东粤剧院在朝鲜,越剧团在越南演出,川剧团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四国巡演这说明当时的文化交流( )A. 体现出中国外交灵活性 B. 切实贯彻了“双百方针”C. 重在落实“一边倒”方针 D. 受到世界各国人民欢迎10. 2022年9月27日,教育部举行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介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
由此可知我国( )A. 不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教育水平已经领先世界C. 持续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D. 不断加大扶贫扶智投入11. 波斯崛起后迅速向两河流域发起进攻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大军占领巴比伦城,发展了几千年的辉煌文明轰然倒塌随着宗教信仰的改变,楔形文字逐渐失传,以文字为载体的两河流域文明逐渐被波斯文明覆盖消亡该材料说明在两河流域( )A. 战争造成文明断裂 B. 宗教信仰决定文明兴亡C. 文明程度领先世界 D. 古巴比伦王国地跨欧亚12. “古希腊遗产更多地滋养了东欧甚至是中东不间断的传统,而不是西方但从为西方文明提供独特标记意义上来说,不能把古希腊看成是‘他们的’以一条从希腊到西方的直线来思考是极大的误解,尽管希腊历史的作用是为西方食谱提供了关键的原料”材料旨在说明( )A. 西欧深度借用了古希腊文化 B. 俄罗斯直接继承了古希腊文明C. 西方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延续 D. 阿拉伯文明滋养了古希腊文明13. 在世界历史研究中,空间的区划层次十分丰富,如“国别”“区域”“文化”“海洋区”等,下列主要以文化的界限所区划的空间是( )A. 法兰西 B. 巴尔干 C. 地中海 D. 拉丁美洲14. 伏尔泰所著《老实人》中,一个苏里南奴隶控诉了美洲蔗糖种植园中奴隶的悲惨处境:“我们在糖厂里给磨子碾去一个手指,他们就砍掉我们的手;要是想逃,就割掉一条腿,这两桩我都碰上了。
我们付了这代价,你们欧洲人才有糖吃材料描述意在( )A. 呼吁欧洲人放弃对糖消费 B. 构建更加人道的奴隶制度C. 从经济效益角度批判奴隶制 D. 宣扬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15. 下表是非洲国家更改国名情况(部分)这些国家更改国名旨在( )时间原国名现国名(简称)1957年黄金海岸加纳1960年法属苏丹马里1977年法属索马里吉布提A. 加强民族独立意识 B. 促进西非国家团结C. 摧毁世界殖民体系 D. 支持了不结盟运动16. 2022年,美国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此前,已经有“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2018年生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0年达成)下面是三个组织的交叠关系图由此可知( )A. 同时参与三个协定的都是发达国家 B. 美国企图用IPEF遏制中国C. 三个协定表明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 D. 东盟主导了区域经济集团化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17题14分,18题13分,19题12分,20题13分,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们将夏和商分别定义为共主制下的族邦联盟与共主制下的邦国联盟。
萌芽于夏而盛行于商的是册封制而非分封制夏商时期王掌控的国土仅为王畿之地,无太片领土及民众可以分封,只是承认方国,给予封号而已商代进一步明确了夏代萌芽的内外服制,商都为中心的王畿,即内服之地;而王畿之外,分布着众多封国和方国封国是得到商王朝正式册封的邦国,完全臣服于商王朝方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臣属于商王朝的盟国,与封国一样有为商王朝戍边、勤王、进贡的义务第二类是与商王朝存在一定松散同盟关系的方国和敌对方国——摘编自徐昭峰赵心杨《夏商国家社会形态及其相关问题》材料二 关于夏商西周国家结构,与三代之前的邦国联盟及三代之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均有不同,是“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尚书·酒诰》记载商王朝国家由内服和外服组成,其内服属于百官系统;其外服属于诸侯邦国系统位于中央的王国可视为王朝内的“国上之国”,外服的诸侯邦国视为王朝内的“国中之国”,整个王朝国家都以王为“天下共主”无论是中央王国还是诸侯邦国,都是世卿世禄,各个诸侯邦国都具有不完整的主权,其王朝国家的构成是多元的,但整个王朝国家又是一体的这种一体性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观念——摘编自王震中《商王朝的多元一体复合制结构特征》(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夏商并不存在分封制的主要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与三代前后的不同3)综上,指出上述两则材料作者立论的商朝制度基础及他们视角的差异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图为1974年我国发行的邮票——赤脚医生,分别展示乡村赤脚医生为儿童打预防针、夜晚顶风涉水出诊、在崇山峻岭间采中草药、用针灸为劳动中突然发病的农民诊治的画面1974年,我国九亿人口中农业人口达七亿五千多万联合国高度肯定这一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免费的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本材料二 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建立于1948年,凭借全民免费医疗的名声享誉世界该体系出台时,全英只有4000多万人口,到2021年约6800万因为人口增加、老龄化加重等因素,医疗需求增速超过了全职医务人员数量的增速;同时,英国医务人员因连续减薪流失严重,导致看病等待时间漫长且不确定2019年英国的医疗保健支出是70年前的12倍,财政负担沉重,又进一步转嫁成了普通公民的沉重税负英国政府对免费医疗的盲目投入,正在摧毁经济的生命力——据贡水《英国医疗服务体系危机四伏》等材料整理(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乡村赤脚医生制度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大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的背景并概括其面临的主要问题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马克思指出,欧洲古代是“城市乡村化”,即城市是“以土地所有制和农业为基础的”,依赖乡村而生存依同一逻辑,“乡村城市化”可对应理解为乡村依附于城市而存在现代乡村从属于城市、城市支配乡村这一特性,《共产党宣言》曾一再强调:“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使农村从属于城市”西欧乡村对城市的这种从属关系是从中世纪“城乡对立”关系逐步转变而来的——摘编自刘景华《工业化以来西欧的“乡村城市化”》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20年末,一些资深科学家被派往国外采购科学文献和设备随着战争和俄国科学的孤立状态在1921年结束,不依附于任何大学的新型的科学研究所建立起来最受欢迎的形式是由国家资助、研究方向同时关注高级研究和实用型服务的研究所,通常必须是跨学科的很多研究所都有实验工厂或生产部门苏联社会对科学的狂热崇拜,在1960年左右原子弹和空间工程取得成功后达到了顶峰,俄国快速工业化和现代化为这种狂热提供了背景。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后来美国也发生了类似的变革,其非官方的称呼为“大科学”他们大部分的特征相同,比如规模巨大、国家支持、社会对科学的狂热崇拜、科学和工程界限模糊、跨学科研究、团队协作、复杂的官僚机构以及军事化他们都是20世纪科学发展趋向集中化的国际趋势的一部分美国的科学规划者从人造卫星的打击中汲取了教训,不再对单纯的和应用型工作进行明确区分,而苏联科学家却利用增加的政治手段重新建立“基础”科学的合法性——摘编自阿列克谢·卡捷夫尼科夫《苏联时期的伟大科学》(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建立科学研究所的背景与取得显著科技成就的条件2)据材料,概括美苏在科技发展中相互借鉴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第6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