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超级工程》及《大国重器》介绍.doc
13页WORD资料可编辑 中国《超级工程》第一集:港珠澳大桥这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由33根航母般巨大的沉管打造的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备受瞩目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看不见的危险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师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致命的威胁这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与航道之一,抵抗过往船只的撞击,保证航空的安全是工程师们必须接下的挑战它,改变生活为了航空的安全,桥梁的高度必须有所限制,而且一段深海航道也不够条件来修建大桥,工程师们提出了一个大胆而疯狂的想法:修建东西人工岛,联通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势必会改变三地生活,香港会加快发展的脚步,澳门会走出来,珠海亦将面临更广阔的世界第二集:上海中心大厦这是一个关于上海的梦想,一个二十年前便开始的计划632米,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把建筑造到600米以上,它也是世界最高的绿色超级摩天大楼。
这是工程师们关于垂直城市的大胆想象,第一次在超高层建筑中使用双层玻璃幕墙,打造东方“空中花园”,创造更为环保、舒适的未来空间Gensler事务所的“龙型”方案从全世界19个顶尖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他们从哲学“极限”观念出发,打造大厦的愿景:“中国,永恒的未来”该设计首次将开放式花园引入高层建筑,19种绿色技术实现最高绿色大厦的梦想,解决摩天大楼20多年来造价高、能耗大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它是未来的上海新地标关键词一:空中花园Gensler的设计师们将陆家嘴核心区域的开放式花园搬进摩天大楼之中,第一次在超高层建筑中使用双层玻璃幕墙保证了功能的实现,十多层做一次隔断,形成一个高挑、通透的中庭空间,这个空间集写字楼、酒店、零售、娱乐功能于一体,让人们尽享宽敞、舒适、悠闲的高空花园生活关键词三:消防安全在632米的高度上,外部的救援很难起到作用,必须从内部消除隐患内幕墙的玻璃接受了各种匪夷所思的测试,在1000摄氏度的炉火炙烤1小时候仍能保持完整,剧烈的锤击也没有使玻璃解体等等关键词二:绿色、环保它不是最高的建筑,它是最高的绿色建筑大厦内部具有水循环使用系统,高空风力发电系统等等19种绿色技术可以每年节省25%的能源费用。
但最大的绿色变革是它的双层玻璃幕墙双层幕墙之间的空腔能形成一个温度缓冲区,避免室内直接和外界进行热量交换,降低采暖和制冷的能耗关键词四:危险的高度上海特有的软土地基是建筑师们噩梦般的存在要打造这个预估重量达到80万吨,接近70个埃菲尔铁塔重量的庞然大物,究竟什么样的基桩才能承载起它的重量?最终955根长达86米的基桩负担起大厦的重量第三集:北京地铁网络北京,城市的高速发展使交通拥堵不堪,城市的未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十年时间,要完成包括31条线路,560座车站,1000公里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铁交通网络一个立体的轨道交通网络将辐射于这座城市的地上地下讲述地铁人在日益密集的城市中,为地铁寻找安全空间的故事城市的地下管线密布,高大建筑的地基纵横交错,加上复杂的地质条件,31条线路的宏大工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被称为“工人噩梦”的混合地下水施工以及被业界评为特级风险源的穿越已有线路的施工,还有老北京古建筑的保护要求,每一项都使得工程成为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但是十几家建筑公司,上万名建筑工人,世界最先进的采掘机器,不分昼夜地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创造着北京城的地下奇迹新中国第一条地铁的前世今生地铁一号线是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它是贯穿北京东西的交通主动脉,大部分线路与“神州第一街”长安街重合,每天运送客流超过百万。
但鲜为人知的是最初它的修建却出于战备考虑,周恩来总理曾一语道破,“如果为了交通,只要买200辆公共汽车就能解决北京修建地铁,完全是为了备战第一条地铁于1965年开工,1969年建成通车由于战备的功用大于交通,通车后并不对外运营,只能凭单位介绍信参观乘坐在那个朴素的年代里,地铁车站获得了“地下宫殿”的美誉永恒的历史命题:保护北京古建筑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犹如座座里程碑,镌刻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北京在历史上是一座皇城,城墙、庙宇、故居、民居等是老北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6号线的规划线路正好经过了北京皇城保护区,为了保护古建筑,人们修改线路,选定了一种首次应用于北京的施工方案第四集:海上巨型风机在人类目前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中,风能是在可知范围内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能源在中国市场,一部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可以不消耗任何燃料,从空气中最终获取超过4亿人民币的电能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但是,中国的雄心不止于此风能是取之不尽的绿色能源前提是巨大的风力发电机能被制造出来无论是中国东海岸边,还是西部戈壁,一座座风场正在拔地而起台风季节挑战海上安装SL5000,这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海上风力发电机,海上巨无霸。
它的机舱上可以起降直升机,它的风轮高度超过40层楼,把它制造出来已经是一个奇迹与一架波音737客机价值相当的自行式履带吊车与中国最大的海上双臂式起吊船共同承担起SL5000的海上安装任务在台风季节,起伏的海面和变幻不定的海风将是这次挑战的最大敌人,东海上的安装过程是一项危险的任务这是一次对自然的挑战,一次对工程极限的挑战,更是对自我的挑战车间新体验按照计划,SL5000的各个部件在中国的不同省份生产,最后再运到上海洋山港附近的陆上安装基地进行组装 要制造SL5000,第一个要生产的重要部件是主机架SL5000主机架必须承受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叶片所产生的巨大扭力,焊接的质量必须严格把关 第二个要生产的重要部件是巨大的轴承,其中最大的一个轴承有两层楼的高度,SL5000所需要的轴承将挑战轴承制造的最高难度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只有3家工厂有能力接受这个挑战第五集:超级LNG船它是世界上造价最为昂贵的货运轮船,投资超过3亿美元它也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民用船只,全球只有13家船厂允许建造它的海上航行,可以让所有船只退避三舍,它就是LNG,液化天然气运输专用船,它将承担起上海市一半的天然气供应,它让便利的生活成为可能。
LNG船被誉为“世界造船界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造船界最高的技术标准和建造难度它预示着中国正在从一个造船大国真正变为一个造船强国见证一艘船的成长过程它采用分段建造的方式,要求每一个细节甚至是小到螺丝钉的尺寸都要精确无误它承担着世界上最危险的液化天然气运输,每一个分段工程上的疏忽都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从建造、组装到运输,每一刻都不能放松与马虎,这就是中国超级LNG船的成长过程,惊心动魄但完美无缺、绝对安全劳动者双手齐筑完美LNG天然气事故的教训使得每一个LNG船的建造者都付出十二万分的小心与谨慎一滴汗水都可能成为LNG的致命隐患,一次微小的手指抖动都可能使造船大业前功尽弃,但是在LNG船背后,有无数的人为最后的完美与绝对安全付出努力,谱写出中国的LNG奇迹《大国重器》(第一季)介绍第一集:国家博弈在人类进化的长河中,250万年的工具制造史,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蛮荒时代的生存需求,到战争年代的称雄争霸,再到和平时期的繁荣发展,工具制造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从未改变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在全球,机器制造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机器制造的竞争每时每刻都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博弈。
第二集:国之砝码先进的机器制造已经席卷全球,它强硬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脊梁从建立装备制造基地,到制造门类齐全的装备,中国,一批实业报国的中坚力量,肩负大国使命,冲破国际垄断,自主创造模式,让更多来自制造强国昂贵的机器价格,开始归于合理,平衡的砝码向中国制造加力,关乎国家命脉的装备制造能力,让国家的经济安全得到保障,一个新的创造时代正在开始第三集:赶超之路装备制造从来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足的天然气,灯火辉煌的城市,不再遥远的城市旅行,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舒适和方便这一切,有的来源于造船领域中最亮的那颗明珠;有的得益于水电、火电、核电等国际领先的成套设备;有的来自速度,高速铁路列车让人们实现了朝发夕至、一日千里的飞驰梦想……中国装备制造的赶超之路,就是中国人日益追赶美好生活的富足之路第四集:智慧转型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历的一场转型,一次革命,它每分每秒都在改变着中国从观念转型带动结构转型,不断突破行业边界,以总包和服务赢得先机,让机器充满智慧,让销售走向极致,突破中国制造“空壳化”,这是迈向高端制造的国际路径我们将进入一个个精妙的世界,探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供需链条,揭示解决这一切的动机和变革的艰辛。
第五集:创新驱动真正的世界级自主创新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怎样取得?它如何驱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超越,让速度更快、让效率更高?全球顶级制造企业大手笔接纳中国机器的时代已经开启当中国的机器制造能力越来越扎实、越来越稳健地向高端攀升,创新的能力也开始大规模出现这里将展现产业升级带来的创新动力,这里将展示创新驱动如何助力中国企业一步步走向世界高端制造领域第六集:制造强国从浩瀚的宇宙,到蔚蓝的海洋、再到广袤的大地,从传统的制造领域,到世界潮流最前沿,中国装备制造已经今非昔比全球第一的制造总量,令世界瞩目未来10年,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将会建立,基本掌握高端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今天的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大国重器》(第二季)介绍“空天、基建、能源、海洋、通信、智造”这些支撑体系的核心重器,正铸就着这个国家前行的脚步,夯实着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气和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重器?什么样的重器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拥有的“国之重器”?什么样的核心技术需要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构建怎样的制度体系才能源源不断孕育出一个又一个新的重器?这正是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所要探寻的答案。
第一集《构筑基石》: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2025》的动员令发出,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为经济注入新动能本集,从百年梦想川藏铁路工程、到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的千年圆梦;从中国高铁拉动一个个产业基地,到中国核工业产业链上一个个尖兵,它们托起了冶金、轴承、型材、精密仪器等数十个高端装备行业的自主创新从海上科学城“远望七号”实施远洋测控,和地面测控系统,形成体系,助力航天梦的实现,到神威太湖之光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中国正在向现代化强国进发第二集《发动中国》:探索浩瀚宇宙,建设空天强国,中国人的飞天梦,迎来了圆梦的新时代作为高新技术最为集中、产业溢出效应最强的领域,空天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大飞机腾空,国产飞机发动机揭开面纱;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全景呈现;助力太空布局,中国卫星制造装备全新亮相;太空密闭生存试验,挑战全球极限迈向航空航天强国,中国已发动引擎,全速前进第三集《通达天下》:超级装备让人类获得超越自身的能力,工程机械制造水平和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关键指标。
中国,已经是全球工程机械最大的制造基地这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