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ppt
83页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试说明考试说明考查情况考查情况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变迁( (三年三年3 3考考)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近代衣食等物质生近代衣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近代婚活的变化;近代婚姻礼俗、思想等的姻礼俗、思想等的变化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交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三年未考三年未考大众传媒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的兴起网的兴起三年未考三年未考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1.服饰服饰(1)(1)近代: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改良后的近代: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改良后的__________2)(2)现代现代①①新中国成立后至新中国成立后至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中期:流行年代中期:流行______________和以列宁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
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②20②20世纪的世纪的6060年代中期到年代中期到7070年代末:年代末:__________和和““干部服干部服””盛行③③改革开放以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改革开放以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__________、穿得个性、穿得个性过渡旗袍旗袍中山装中山装军装军装时尚时尚2.2.饮食饮食(1)(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2)西餐:从西餐:从1919世纪世纪4040年代起,西餐传入年代起,西餐传入3.3.建筑建筑(1)(1)传统居室:传统居室:______________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2)近代建筑近代建筑①①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②20②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式住宅的新式住宅③③随着全新居住文化的传入,中国的居室建筑,随着全新居住文化的传入,中国的居室建筑,__________________成成为典型特征为典型特征。
四合院四合院完全欧化完全欧化中西合璧中西合璧4.4.习俗习俗(1)(1)影响因素: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____________________等2)(2)主要表现主要表现①①婚俗:清末民初,受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反对婚俗:清末民初,受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反对__________________,,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时尚成为时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改改革开放革开放包办婚姻包办婚姻婚姻自主婚姻自主②②丧礼:趋于简化,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但农村丧礼:趋于简化,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但农村仍实行传统丧礼仍实行传统丧礼③③其他:民国后开展了其他:民国后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__、迫令放足等活动公历在、迫令放足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剪辫易服剪辫易服点头鞠躬点头鞠躬问题问题1 1:中国近现代的服饰变化有时具有政治色彩,结合史实:中国近现代的服饰变化有时具有政治色彩,结合史实说明原因。
说明原因提示:提示:(1)(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体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体现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现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2)(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一边倒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式服的外交政策,苏式服装成为时尚选择装成为时尚选择3)(3)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左””倾错误发展,与革命相关的服饰倾错误发展,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式样、颜色成为主流,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式样、颜色比较单调比较单调问题问题2 2:中国近代社会习俗风尚的变革有什么特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风尚的变革有什么特点? ?提示:提示:(1)(1)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既有追新慕异、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既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表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去土存洋,又表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2)(2)删繁就简、婚姻自主是婚姻礼俗变迁的主要特征删繁就简、婚姻自主是婚姻礼俗变迁的主要特征3)(3)平等、民主、文明等是社会习俗发展的主要趋势平等、民主、文明等是社会习俗发展的主要趋势4)(4)发展不平衡。
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而广大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而广大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小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小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1.交通工具的更新交通工具的更新(1)(1)近代近代①19①19世纪中后期,世纪中后期,______________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中主要的代步工具②1872②1872年创办的年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③1906③1906年,年,__________建成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自行车自行车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天津天津(2)(2)现代现代①1969①1969年年__________________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②2003②2003年年__________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浮列车专线3)(3)特点特点①①交通工具的更迭速度加快。
交通工具的更迭速度加快②②由由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③③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北京地铁北京地铁上海上海机械牵引机械牵引2.2.通讯工具的进步通讯工具的进步(1)(1)邮政邮政①①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__________________,邮局邮路得到进一,邮局邮路得到进一步扩展②1949②1949年年11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时代的新时代2)(2)有线电报:有线电报:18771877年,在年,在__________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3)(3)无线电报:无线电报:19061906年创设年创设__________________4)(4)::18821882年,传入中国年,传入中国中华邮政中华邮政邮政和电邮政和电信合一信合一台湾台湾有线电报有线电报无线电报无线电报3.3.影响影响(1)(1)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______________进进程。
程2)(2)改变了人们的改变了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城市化生活方式生活方式问题问题1 1: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提示:提示:(1)(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2)(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3)(3)政府的大力提倡;政府的大力提倡;(4)(4)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5)(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问题问题2 2: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如何: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如何? ?提示:提示:(1)(1)动力:人力、自然力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2)(2)技术:引进技术:引进————自制自研自制自研3)(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4)(4)对象:逐渐平民化、普及化对象:逐渐平民化、普及化5)(5)进程:先慢后快进程:先慢后快6)(6)种类:涉及海陆空三个方面种类:涉及海陆空三个方面三、大众传媒的发展三、大众传媒的发展1.1.大众报业的发展大众报业的发展(1)(1)西人办报:从西人办报:从1919世纪世纪4040年代到年代到9090年代,在华年代,在华______________兴起办兴起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2)(2)国人办报国人办报①1873①1873年,汉口出版年,汉口出版《《__________________》》,开国人办报先例开国人办报先例②_________②_________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创办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创办《《中外纪闻中外纪闻》《》《强强学报学报》《》《时务报时务报》》等传教士传教士昭文新报昭文新报维新运动维新运动2.2.广播影视的普及广播影视的普及(1)(1)广播:广播:19261926年年6 6月月1 1日,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日,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2)(2)电影电影①1896①1896年年8 8月,上海徐园月,上海徐园““又一村又一村””放映放映““西洋影戏西洋影戏””,这是,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中国首次放映电影②1905②1905年,京剧年,京剧《《______________》》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③③改革开放后的名作有改革开放后的名作有《《小花小花》《》《红高粱红高粱》《》《霸王别姬霸王别姬》《》《英英雄雄》》等,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
等,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定军山定军山(3)(3)电视:电视:19581958年年5 5月试播的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月试播的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781978年改名为年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3.3.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的兴起(1)(1)兴建兴建①1993①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年中国的第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开通正式开通②2008②2008年底,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农村网民规模年底,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超过城镇增速超过城镇2)(2)影响影响①①积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催生着积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②②消极: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网络沉迷等负面影响消极: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网络沉迷等负面影响互联网专线互联网专线问题问题1 1:维新派梁启超提出报馆的:维新派梁启超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两大天职””,即,即““监督政监督政府府”“”“向导国民向导国民””。
从这里可以看出,维新运动时期国人办报从这里可以看出,维新运动时期国人办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提示:引导舆论、立言议政、舆论监督,实现政治民主;报馆引导舆论、立言议政、舆论监督,实现政治民主;报馆面向大众,通达民情、传播知识,以求开启民智面向大众,通达民情、传播知识,以求开启民智问题问题2 2:互联网具有怎样的优点和缺点:互联网具有怎样的优点和缺点? ?提示:提示:(1)(1)优点:信息量大,功能性强;传播快捷,信息多元优点:信息量大,功能性强;传播快捷,信息多元化;互动性强;商业价值高化;互动性强;商业价值高2)(2)缺点:造成一些网民对网络生活过分沉迷,不利于学习、缺点:造成一些网民对网络生活过分沉迷,不利于学习、生活;信息鱼龙混杂,出现许多消极信息,并且限制性差;网生活;信息鱼龙混杂,出现许多消极信息,并且限制性差;网络犯罪活动比较猖獗络犯罪活动比较猖獗●●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社会风俗和衣食住行等深受影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社会风俗和衣食住行等深受影响●●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历史事件,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交通和通讯工具由西方传入中国后,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和通讯工具由西方传入中国后,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传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传播手段的不断进步播手段的不断进步●●传播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传播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主题主题1 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及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及原因原因 材料一 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材料一 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街道上人群涌动…………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骑楼””风格————李天纲著李天纲著《《大清帝国城市印象大清帝国城市印象》》材料二 材料二 19061906年广州出版的年广州出版的《《赏奇画报赏奇画报》》…………其征订广告,就其征订广告,就是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手拿着是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手拿着““赏奇画赏奇画报出世报出世””的旗子作宣传。
的旗子作宣传————蒋建国著蒋建国著《《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探究探究1 1: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俗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提示:(1)(1)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2)(2)出现了西式和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出现了西式和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3)(3)生活受到外来宗教传播的影响生活受到外来宗教传播的影响4)(4)大量使用和仿制西方日常生活用品大量使用和仿制西方日常生活用品5)(5)店铺林立,商业繁荣;重视广告宣传;出现了报刊、杂志店铺林立,商业繁荣;重视广告宣传;出现了报刊、杂志6)(6)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产生了重要影响探究探究2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往往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变迁往往发端于通商口岸提示:提示:(1)(1)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2)(2)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就比较繁荣,人们的思想比较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就比较繁荣,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小。
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小3)(3)这些地方成为人员混杂,流动性特别强的地区家族、宗这些地方成为人员混杂,流动性特别强的地区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族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互动探究【互动探究】】材料一 材料一 19061906年年1 1月,两广总督岑春宣痛斥下跪请安的礼俗:月,两广总督岑春宣痛斥下跪请安的礼俗:““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进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进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废除跪拜请安礼风行全国废除跪拜请安礼风行全国材料二 本月十四日材料二 本月十四日( (指指19071907年年1 1月月2727日日) )下午下午5 5时,有陆军部某时,有陆军部某大臣自天津乘火车进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自天津乘火车进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身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大臣莅止,身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请大请大人安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
————《《大公报大公报》》19071907年年2 2月月3 3日日根据材料一历史背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现根据材料一历史背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现象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象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提示:(1)(1)原因原因①①尽管在制度上予以废除,但等级尊卑的观念在许多人的心中尽管在制度上予以废除,但等级尊卑的观念在许多人的心中仍根深蒂固作为政府本身也持有很严重的尊卑观念仍根深蒂固作为政府本身也持有很严重的尊卑观念②②废尊废尊卑,求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尽管有军部某大臣、某巡警卑,求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尽管有军部某大臣、某巡警这样的人物,但作为广大旁观的群众,对这种现象是这样的人物,但作为广大旁观的群众,对这种现象是““无不窃无不窃笑笑””③③废除跪拜请安礼的改革是从沿海省份开始做起的,废除跪拜请安礼的改革是从沿海省份开始做起的,《《大公报大公报》》报道的事情发生在北京,可见当时京城的封建思想报道的事情发生在北京,可见当时京城的封建思想仍十分严重仍十分严重(2)(2)启示:思想变革的艰辛;思想变革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制启示:思想变革的艰辛;思想变革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制度的变革与思想的更新不一定同步等。
度的变革与思想的更新不一定同步等 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1.1.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例如: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例如: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改革开放后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改革开放后中西文化的交流 2.2.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例如:戊戌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例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社会政治变革影响了社会习俗的变化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社会政治变革影响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3. 3.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 4.4.政府政策的影响民国政府的剪辫易服和迫令放足、新政府政策的影响民国政府的剪辫易服和迫令放足、新中国初期的意识形态的制约、新时期以来政府倡导文明之风等。
中国初期的意识形态的制约、新时期以来政府倡导文明之风等 二、归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二、归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社会、思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 4. 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旧俗的消除和中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旧俗的消除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国社会的进步 【备选要点【备选要点】】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四次大的变化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四次大的变化 1.1.鸦片战争以后,鸦片战争以后, ““洋货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显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著变化 2.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但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4.4.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宽松,人民的生活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宽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主题主题2 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 材料一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材料一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铁路在畅通经济、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所有这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周积明《《最初的纪元最初的纪元》》材料二 自民国成立以来,报馆林立,报纸风行,言论界之发材料二 自民国成立以来,报馆林立,报纸风行,言论界之发达,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然究其内容,或由政府收买,或由政达,几有一日千里之势然究其内容,或由政府收买,或由政党收买,或由一机关收买,故一言一论,必须随买主之旨意,党收买,或由一机关收买,故一言一论,必须随买主之旨意,而不能自由,其有卓然独立,而不为金钱利用者,又不免为两而不能自由,其有卓然独立,而不为金钱利用者,又不免为两方所忌,此报界所以日趋黑暗也方所忌,此报界所以日趋黑暗也————19131913年年6 6月月1616日天津日天津《《大公报大公报》》评论评论探究探究1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近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中: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近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提示:(1)(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思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思想观念2)(2)交通近代化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使异地传输更便捷,交通近代化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使异地传输更便捷,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生活多姿多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生活多姿多彩3)(3)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4)(4)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5)(5)从负面影响而言,造成了交通堵塞,污染了环境,造成了从负面影响而言,造成了交通堵塞,污染了环境,造成了能源危机,还带来噪音等能源危机,还带来噪音等探究探究2 2:报纸作为大众传媒之一,有怎样的功能:报纸作为大众传媒之一,有怎样的功能? ?而材料二批判而材料二批判报刊界存在什么问题报刊界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提示:(1)(1)功能:宣传思想、方针和政策,发布国际国内的新功能:宣传思想、方针和政策,发布国际国内的新闻事件,发布经济信息、娱乐信息等闻事件,发布经济信息、娱乐信息等2)(2)问题:报刊成为当时政府或某政党宣传其言论的工具,不问题:报刊成为当时政府或某政党宣传其言论的工具,不能做到新闻思想的自由能做到新闻思想的自由材料三 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材料三 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
任何人,无论来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他论坛任何人,无论来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他( (她她) )都可以参加,互联网永远不会关闭都可以参加,互联网永远不会关闭————互动百科互动百科探究探究3 3:材料三体现出互联网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体现出互联网具有怎样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分析互联网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提示:提示:(1)(1)特点:社会性、平等性、互动性;资源共享;信息特点:社会性、平等性、互动性;资源共享;信息量大等2)(2)影响影响①①积极: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为人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获积极: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为人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获取知识的新渠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取知识的新渠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等②②消极:对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消极:对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人们造成不良影响;不少响;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人们造成不良影响;不少网民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等网民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报刊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报刊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2.2.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3.3.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 【备选要点【备选要点】】正确认识互联网和其他大众传媒的关系正确认识互联网和其他大众传媒的关系 1.1.各种媒介都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并且共同向上发展。
各种媒介都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并且共同向上发展 2.2.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 3.3.各种媒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互相不能完全取代各种媒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互相不能完全取代高频点高频点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20121.(2012··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6)1912T6)1912年年3 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 6月月《《申申报报》》载:载:““公堂会审之时,公堂会审之时,( (被告被告) )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论据( )( )A.A.作为作为““受之者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B.作为作为““施之者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C.作为作为““受之者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D.作为作为““施之者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解析【解析】】选选D D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表明表明C C有误A A、、B B表述明显不表述明显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符合题意,可以排除 (被告被告) )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反映了作为反映了作为““施之者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故选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故选D D。
2.(20122.(2012··浙江文综浙江文综··T17)1862T17)1862年年6 6月月2626日,日,《《上海新报上海新报》》一则一则某商行售卖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 )A.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解析【解析】】选选C CA A中要注意对中要注意对““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历史概念这一历史概念的正确理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是的正确理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是指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中国民族指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题干材料无此信息,工业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无此信息,A A不可选题干中只提及一份报纸,未涉及报刊业题干中只提及一份报纸,未涉及报刊业““发展发展””的问题,而且的问题,而且未提及其所属究竟是国人还是外国人,因此未提及其所属究竟是国人还是外国人,因此B B不可选;题干材不可选;题干材料涉及的都是生活中用到的小物件,这属于生活时尚范畴,而料涉及的都是生活中用到的小物件,这属于生活时尚范畴,而且结合时间且结合时间18621862年,可知当时国门被打开,洋货涌入,正在悄年,可知当时国门被打开,洋货涌入,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题干内容无法体现然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题干内容无法体现““衣食住行衣食住行””这样这样全面的概念,而且题干中只是提及有洋货出售,并未提及销售全面的概念,而且题干中只是提及有洋货出售,并未提及销售情况,情况,““西化西化””一词无从谈起,一词无从谈起,D D不可选3.(20113.(2011··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7)T7)右图为民国年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 B.①②A.②③ B.①②C.①③④ D.①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解析】】选选B B。
本题应对图片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分析,并结本题应对图片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分析,并结合近代社会习俗变迁进行理解图片广告提到合近代社会习俗变迁进行理解图片广告提到““时髦男女时髦男女””说说明广告主要宣传其时尚功能,故明广告主要宣传其时尚功能,故③③不准确从图片本身并不能不准确从图片本身并不能反映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故反映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故④④理解有误理解有误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售其仿制的西式帽””表明国产表明国产““西式帽西式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也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帽的输入,也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故①②①②是正确的是正确的 4.(20104.(2010··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9)T9)徐珂徐珂《《清稗类钞清稗类钞》》记述:记述:““先由男子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 )A.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婚姻仪式简约文明【解析【解析】】选选B B。
题干提供了以下关键信息:题干提供了以下关键信息:““男子陈志愿男子陈志愿””、、““男女同意男女同意””,由此可以判断婚姻重视当事人即材料中的,由此可以判断婚姻重视当事人即材料中的““男女男女””的意愿,故的意愿,故B B正确A A和和C C与材料提供的信息明显不与材料提供的信息明显不符,符,D D所述尽管符合近代婚俗的变化,但与题干提供的信息没所述尽管符合近代婚俗的变化,但与题干提供的信息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也不正确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也不正确(2011(2011··浙江文综浙江文综··T17)T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对此理解错误的是是( ( ) )A.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从社会史的角度考查婚姻习俗的演变。
注本题从社会史的角度考查婚姻习俗的演变注意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要注意逆向思维的运用因为婚姻习俗意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要注意逆向思维的运用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 B是正确的推断;是正确的推断;C C正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可以推断出D D的合理性的合理性考情分析考情分析高频预测高频预测(1)(1)近三年江苏高考命题主要集近三年江苏高考命题主要集中于近代婚姻礼俗、思想观念以中于近代婚姻礼俗、思想观念以及社会习俗的变化,涉及鸦片战及社会习俗的变化,涉及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以及辛亥革命的影响等物质生以及辛亥革命的影响等物质生活方面也有涉及但是现代物质活方面也有涉及但是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没有设题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没有设题考查考查(2)(2)题型上以选择题为主,大都题型上以选择题为主,大都通过史料、歌谣或图片,创造历通过史料、歌谣或图片,创造历史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史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材料分析能力材料分析能力高考命题的高频区域是中国近高考命题的高频区域是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今后复习备考时应从基础知识今后复习备考时应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课标要求的主干知入手,紧扣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注意纵向概括近代社会生识,注意纵向概括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迁的阶段特征重活和习俗变迁的阶段特征重点关注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点关注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物质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及原因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及原因适当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物质生适当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物质生活、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活、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1.(20131.(2013··太原模拟太原模拟) )下面分别是下面分别是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和年代和6060年代中国女年代中国女青年群体流行的服装图片导致两个时期服饰流行样式变化的青年群体流行的服装图片导致两个时期服饰流行样式变化的相同的原因是相同的原因是( ( ) )A.A.政治观念的影响政治观念的影响 B.B.审美情趣的变化审美情趣的变化C.C.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 D.D.国际潮流的影响国际潮流的影响【解析【解析】】选选A A。
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流行苏式女装年代流行苏式女装““布拉吉布拉吉””主要是主要是中苏友好关系和中苏友好关系和““一边倒一边倒””政策的影响,政策的影响,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流行绿年代流行绿军装主要是军装主要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都是政治观念的影响的影响,都是政治观念的影响2.(20132.(2013··宿迁一模宿迁一模)1931)1931年北平的年北平的《《晨报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独处一室未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独处一室未蒙一次同居,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蒙一次同居,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民国时期( ( ) )①①人们婚姻观念发生一定变化人们婚姻观念发生一定变化②②人们法治意识增强人们法治意识增强③③妇女获得彻底解放妇女获得彻底解放④④国家注重用法律手段调整婚姻关系国家注重用法律手段调整婚姻关系A.①②A.①② B.②④B.②④ C.①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D.①②④【解析【解析】】选选D D。
材料中体现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中的婚材料中体现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中的婚姻的变迁,姻的变迁,③③说法与当时的史实不符,说法与当时的史实不符,①②④①②④均正确3.(20123.(2012··合肥模拟合肥模拟) )““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光绪十三年这是光绪十三年(1887(1887年年) )国文教科书的一段内容,从国文教科书的一段内容,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 )A.A.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B.B.当时新式学堂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当时新式学堂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C.C.当时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当时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D.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能力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能力A A、、D D材料中无从材料中无从体现,体现,C C说法错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题干材料说法错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题干材料是引自国文教科书,因此说明当时新式学堂已开始讲授近代科是引自国文教科书,因此说明当时新式学堂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故本题选学知识故本题选B B4.(20134.(2013··南京模拟南京模拟) )右图是晚清右图是晚清《《点石点石斋画报斋画报》》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图中文云:男女有别,中国为重,景图中文云: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不然…………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男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 )A.A.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B.B.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C.C.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D.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解析【解析】】选选D D解读材料信息,晚清中国的报刊中描绘了西方解读材料信息,晚清中国的报刊中描绘了西方男女平等的社会现实,说明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部分中国人男女平等的社会现实,说明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部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但只是少数人。
说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但只是少数人说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太绝对材料体现的是男女平等的观念,故旧观念太绝对材料体现的是男女平等的观念,故C C也不正确也不正确A A与史实不符,故选与史实不符,故选D D5.(20125.(2012··江苏压轴试题江苏压轴试题) )右图是右图是19261926年年1010月月10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申报》》上刊载的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 ) )①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③③物质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迁④④大众传媒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解析】】选选D D三兴烟草公司在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申报》》上刊载香烟广告,首上刊载香烟广告,首先说明了报刊媒介的发展广告中先说明了报刊媒介的发展广告中““孙文牌香烟孙文牌香烟”“”“提倡国货提倡国货””等隐含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变迁和实业等隐含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变迁和实业救国思潮等信息。
救国思潮等信息6.(20136.(2013··南通模拟南通模拟) )尊重妇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尊重妇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材料一 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士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于女指,婚配之日,耶稣教士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于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妾,犯者流之七年————《《瀛环志略瀛环志略》》材料二 材料二 1916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1918年年4 4月,上海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20世纪世纪2020年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女职员出现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中首先规定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中首先规定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1953年公布的年公布的《《选举法选举法》》规定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选举权””19541954年的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请回答:请回答:(1)(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2)(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3)(3)对比材料二,指出材料三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对比材料二,指出材料三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第第(1)(2)(1)(2)题观念、现象据材料归纳,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题观念、现象据材料归纳,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主要因素;第分析主要因素;第(3)(3)题从题从《《共同纲领共同纲领》《》《选举法选举法》《》《中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共和国宪法》》得出法律制度保障妇女权利的特点。
得出法律制度保障妇女权利的特点答案:答案:(1)(1)观念:自由;平等观念:自由;平等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资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2)(2)现象:妇女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原因:政现象:妇女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治上: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 (或:政府提倡妇女解放或:政府提倡妇女解放) );经;经济上:近代经济发展;思想上: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济上:近代经济发展;思想上: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答答““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亦可亦可) ),妇女思想进一步解放妇女思想进一步解放3)(3)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或从制度上保障妇或从制度上保障妇女地位女地位) )(2013(2013··长春模拟长春模拟)19)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行;1911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
这最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能说明( ( ) )A.A.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B.B.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C.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D.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1919世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但,但““19111911年津浦铁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成为著名的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木竹集散地””,这说明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的近代化,故,这说明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的近代化,故A A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排除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排除B B;材料主要反映了蚌埠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及著名的木;材料主要反映了蚌埠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及著名的木竹集散地,得不出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排除竹集散地,得不出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排除C C;材料反映的;材料反映的是交通推动近代化,不是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近代化,排除是交通推动近代化,不是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近代化,排除D D。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自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自1840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今中国社会生活年鸦片战争后至今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迁的过程其变化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近代中国社和习俗变迁的过程其变化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其特征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中华人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其特征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由社会生活面貌焕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由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到社会物质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然一新到社会物质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1. 1.近代中国近代中国 (1)(1)鸦片战争后,随着中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汇,人们的鸦片战争后,随着中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汇,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和社交礼仪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和社交礼仪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2)(2)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不断进步,交通由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不断进步,交通由平面交通向立体交通发展面交通向立体交通发展 (3)19(3)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初,中国报刊业走向繁荣,电影事业世纪初,中国报刊业走向繁荣,电影事业也开始起步。
也开始起步 2. 2.现代中国现代中国 (1)1949(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吃、穿、住发生了翻天年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吃、穿、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覆地的变化 (2)(2)水上交通、铁路、公路、民航等现代交通工具发展较水上交通、铁路、公路、民航等现代交通工具发展较快 (3)(3)报刊、影视等大众传媒发展出现新的繁荣尤其是改报刊、影视等大众传媒发展出现新的繁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媒介继续存在和发展,互联网等新兴传媒异革开放以来,传统媒介继续存在和发展,互联网等新兴传媒异军突起大众传媒向着多样化、时尚化和高科技方向发展大众传媒向着多样化、时尚化和高科技方向发展主题主题 生活即历史生活即历史————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集中考查社会变迁史、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集中考查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等,注重研究广义的社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等,注重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即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思想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
会问题,即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思想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 社会生活与婚姻礼俗的变化社会生活与婚姻礼俗的变化 1.1.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 (1)(1)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地区人们的衣、食、住等生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地区人们的衣、食、住等生活习惯发生变化,西装传入,西餐、西式住宅开始出现活习惯发生变化,西装传入,西餐、西式住宅开始出现 (2)(2)辛亥革命后,受政治运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及西辛亥革命后,受政治运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及西化思潮的推动,仿行西政西俗成为一时风气,在都市社会兴起化思潮的推动,仿行西政西俗成为一时风气,在都市社会兴起一股西化思潮服饰、饮食、建筑以及节日、礼节、城市建设、一股西化思潮服饰、饮食、建筑以及节日、礼节、城市建设、交通等都发生很大变化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交通等都发生很大变化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3) (3)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包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休闲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休闲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在政治局势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及科技的进步等是在政治局势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及科技的进步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2. 2.婚姻礼俗的变化婚姻礼俗的变化 (1)(1)近代婚姻风俗缔结婚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近代婚姻风俗缔结婚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在这一变化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在这一变化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倡以及西方观念的传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倡以及西方观念的传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2)(2)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婚姻习俗的变化:自由恋爱、婚姻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婚姻习俗的变化: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择偶标准与人们的价值观密切相关婚礼本身自主成为时尚,择偶标准与人们的价值观密切相关婚礼本身的变化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印记的变化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印记 复习备考时,一是从社会史观出发,关注民间史料、民谣、复习备考时,一是从社会史观出发,关注民间史料、民谣、民谚和非物质文化等,分析其时代性和民族性,注意透过社会民谚和非物质文化等,分析其时代性和民族性,注意透过社会生活现象分析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是注意将西方的工业文明成生活现象分析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注意将西方的工业文明成就、侵略扩张及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结合起来,认识两种文明就、侵略扩张及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结合起来,认识两种文明的交融结果和影响的交融结果和影响【典题例证【典题例证】】(2010(2010··山东文综山东文综··T12)T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 (指指) ),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①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 B.②③④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解析】】选选D D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戏台戏台”“”“秀才秀才”“”“小足小足”“”“火车火车”“”“”“”“大足大足””等可知传统习俗受到冲击,生活等可知传统习俗受到冲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故方式、思想观念发生改变故①③④①③④正确清末民初成立了很正确清末民初成立了很多新式学堂,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出现了多新式学堂,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出现了““大足板子毕大足板子毕业生业生””这与前面的这与前面的““烂秀才烂秀才””只知埋头攻读四书五经相比,只知埋头攻读四书五经相比,是文化教育的显著进步,所以是文化教育的显著进步,所以②②与题干不符与题干不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