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实录与反思.doc
8页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实录与反思本案例是我在我校的高效课堂展示课中展示的一节计算课,一般大家上课都不太爱选计算课,因为计算课教学比较枯燥,也不容易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时是根据高效课堂的“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而设计的,按照“学、展、点、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青岛版五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继续,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起始,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3~65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合作、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2.通过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在算法优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算理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法,理解算理,初步形成计算技能教学难点】理解“用十位去乘”时得数的写法及道理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其算法主要是: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竖式计算是本节课要求人人必须掌握的计算方法,但是不是老师给直接总结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和展示他们多样的思维,在不同的计算方法的比较中,分析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提升出竖式计算最简明、方便学生将成为这节课的主角,我的任务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算法交流要求学生要能把自己的计算方法“说清、算清、说清”,让学生理解算法和思路,是学生通过交流,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充分经历算法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课前出示本课【学习目标】l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法,理解算理,初步形成计算技能l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目的是让学生学有准备,学有目标)一、复习铺垫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出示喜羊羊)话说我们随着喜羊羊来到了智慧岛,看到了什么呢?勇攀高峰 第一关 口算13×2= 13×20= 12×4= 12×40= 34×2= 34×20= 15×10=我们顺利过了第一关第二关:笔算2 4 7 8 1 2 8× 2 × 2 × 3第二关 第二关也已拿下 同学们真是好样的二、引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美丽的街景,喜羊羊也来到了我们的文化宫广场,欣赏我们濮阳的美丽夜景。
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广场前的每根灯柱上有23盏灯,有这样的12根灯柱一共有多少盏灯?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盏灯,就是求12个23是多少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并板书:23×12两位数乘两位数(课后反思):情景生活化本单元的情境串是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二课时,有关寻找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在上一节课中已经完成,本节课可以直接出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省出时间探索算法、理解算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想如果能把这单元的学习与濮阳的街景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更有兴趣,同时也是很好地爱家乡教育的素材本课中我就以两张照片“中原文化宫国庆节夜景”、“局办公大楼”为素材,以喜羊羊来到濮阳,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该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三、理解算理,探索算法1、请你估一估23×12的得数想一想:23×12的实际得数比估算出来的数大还是小?为什么?2、刚才我们用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大约有多少盏灯,估算可以帮我们很快知道大概范围不过,要想准确地指导一共有多少盏灯,还必须进行准确计算3、要准确计算23×12,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还没学呢,以前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两位数乘两位数,怎么办呢?同学们,是老师讲给大家听,还是自己动脑子想办法自己试一试?咱们三一班的同学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要不你们先自己试一试?好不好?4、拿出练习本,自己想办法做一做。
两三分钟后,四人小组讨论:你认为你们小组谁的算法比较好,推荐给老师,可以自己推荐自己5、找学生代表板演①23×12=23×10+23×2=230+46=276②23×1223×2=46 23×10=230 46+230=276③ 2 3 ×1 2 4 6 2 3 2 7 6④20×12=240 3×12=36 240+36=276⑤12≈1023×10=230 23×2=46 230+46=276⑥23×12=23×2×6=46×6=276同学们真的很不错,很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看一看、想一想每种方法都不一样,而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它们有相通的地方吗?学生逐一讨论,让学生认可竖式是最方便的做法6、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我们遇到了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是以前我们没学过的,大家想到了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式,并且将所得的结果进行相加,从而解决了新的问题看来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想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好极了,这个思路实际上是特别重要的特别好的一种数学思想,叫转化。
把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旧知识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7、竖式很重要,每位同学都要掌握它,老师来当你们的秘书,你们来规范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写法:共同梳理计算的过程 2 3 ×1 2先用个位上的2和23相乘板书) 2 3 ↖↑ × 1 2 4 6再用十位上的1和23相乘一三得三,3写在哪里?为什么?在十位下面写3就表示3个十了一二得二,2写在哪?为什么? 2 3 ↑↗ ×1 2 4 6 2 3 2 7 6竖式中的46是怎么来的?23实际上是多少?它是怎么来的?(板书:23×2和23×10) 2 3 ↖↑ ×1 2 4 6 ——23×2 2 3 ——23×10 2 7 6(设计意图:清晰再现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算法课后反思):算法多样化在试算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估算,主要是引导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来分析23乘12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从而为他们准确计算提供依据——实际上这也是新知识的一个生长点,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计算的结果,培养学生用估算验证的意识。
本课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尽管没有学过,但据我了解的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相当一部分孩子对这一内容不陌生或者已能较好地解决计算问题正因为如此,学生具备了独立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而且因为学生还没有“正正经经地”学过,所以计算方法可能不同,计算方法的数量也可能不同,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尽可能寻找多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哪怕是失败的沮丧在培养学生追求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度自觉,提高思维的质量在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课中,我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扎实、朴实,又有艺术对学生的激励,关键地方让学生尽情发言,培养学生互动意识和交流能力,同时又能及时地引领四、巩固新知1、自己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课件出示,要求学生读一读)阅读: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①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②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喜羊羊邀请同学们陪他一起算一道题,拿出你的练习本,做一做,可以边做边说。
22×23= ①、先用个位上的( )乘22,得( )②、用十位上的( )乘22,得( )③、把( )与( )加起来得( )3、同学们和喜羊羊都学会了怎么做两位数乘两位数,那咱们接着欣赏夜景(课件出示办公大楼图片)办公大楼共有12层,每层有32间办公室,一共有多少间办公室? 4、新蕾公园里的金鱼真多呀,我们来钓哪一条钓一条就可以了,金鱼出的题你做出来了,就算你钓到了看一看你的同钓桌,到的条金鱼?(课件出示)钓金鱼(温馨提示:请保持安静!)33×31=41×21=23×13=32×12=5、喜羊羊不见了,去哪里了?哦,原来去了体检中心,咱们也看看吧33×31=132 32×12=3264 3 3 3 2 ×3 1 ×1 2 3 3 6 49 9 3 21 3 2 3 2 6 4四、总结你觉得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应注意什么?你还有哪些收获呢?(比如:转化的方法,横式变竖式的过程等)(设计意图:总结不应仅仅总结算法,还应总结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65页第4题写在书上,把竖式补充完整课后反思)由于个人教学掌控能力还较薄弱,因此出现以下缺憾: 1、引领介入时机掌控不当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在新型的高效课堂的学习中,是“随着学生的生成走”,老师最关键的工作就是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介入”学生的生成性的交流中在本课交流竖式时生说:“我觉着23后面应该写0不写的话就成23了生解释:“这里的2是写在百位上,3写在了十位上老师马上就介入了:“也就是这里的23表示什么?”其实这时下面的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想法,完全可以将问题继续推向全班同学:“大家的意见呢?”相信学生很可能会有精彩的回答如果回答不出,老师再适时地站出来 2、算法多样化和竖式计算的关系的处理上有待改进在本课中当学生交流后,又有学生提出新的拆法,而且受到启发得到很多的算法老师说:“好,我们现在回到刚才的竖式算法,接着来整理一下竖式如果,此时老师改变说法:“刚才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算法,有横式的各种拆法,也有竖式,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掌握一下竖式的算法,现在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一句话,就能使学生意识到本节课中算法的多样化和竖式计算的关系是怎样的细节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