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教育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制作说明文档+对面悬想.docx
2页微课制作说明文档内容:诗歌鉴赏中的“对面悬想” (部编版语文新教材 第三单元)时长:约 5 分钟格式: FLV分辨率: 640*480制作程序说明:一、介绍“对面悬想”的定义“对写法” ,又称“对面”悬想是中国游子怀乡思人类的古典诗歌中一种很特殊的表现手法,即“诗从对面飞来” 简单说来,就是明明是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却反在诗中称对方思念自己,或主客移位,或时空转换, 或虚实结合,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情感的写作手法二、结合诗句,分析类别(适合初中生难度,尽量取材熟悉诗人诗作)( 1 )悬想对方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物的一种情感, 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对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倍增情感”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对写法”的一种表现形式1 . 移情于物:示例:落笔故乡水,巧写思乡情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分析:此诗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乘舟东下,出蜀入楚途中所作的送别故乡的诗歌但诗人不直言自己的乡思之情,而在尾联反称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
不言己思彼,来说彼思己,更显己思之深、之切2 .移情于人:示例:遥想佳节家中境,一倾思亲思乡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分析:两首诗异曲同工,一二句为实写,三四句作者却跨越时空,落笔对面,遥想兄弟们重阳登高想念诗人的情景:远隔千里的兄弟们佩带茱萸,携手登高,有说有笑,好不开心,突然发现少了一位兄弟因而陷入沉默 遗憾不已, 诗人, 出乎常情, 不写己思人, 而写人思己,更见己思之深、之切 2 )悬想未来诗人在描写此时情景时, 忽而神思飞越, 想象以后情形, 这种想象多为眼前苦况愁绪所激发的对未来欢乐的憧憬这种悬想侧重时间转移,又兼有空间跨越示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分析:此诗是羁旅于异乡巴蜀的诗人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复信诗的三、四句是诗人想象他日归后团聚的场景今夜的苦, 增添了未来重聚夜谈的欢乐; 而未来的乐,又反衬出今夜的苦时空转换,虚实结合 3 )悬想梦境以梦境来悬想 . 梦境往往给人迷离惝恍之感 ,以梦的形式想象 ,虚虚实实之中 ,会产生一种哀婉动人的艺术效果。
示例: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分析: 此词为苏轼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 诗人旧情难忘, 对妻子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愈加醇厚 在词的下片陡然转入梦境: 词人梦回故乡, 看到妻子正在窗前对镜梳妆,那美丽的情态和容貌分明还是当年的模样,仅仅夫妻相看无言,泪落如雨,以哀婉悱恻的梦境表现了诗人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三、概念图总结(略)四、小结写法的作用清人浦起龙对此类相思怀人诗评点精要: “心已驰神到彼, 诗从对面飞来” “对面悬想”言在彼而意在此, 补充了直抒胸臆时的一泄无余的不足, 能在常情常理上翻出新意, 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曲折委婉,别有意境,倍增其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