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届江苏试卷的特点及08届复习建议.ppt
43页07届江苏试卷的特点及08 届复习建议通州市教研室 王作良 二00七年九月一、07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的特点及 启示• 总体印象: • 坚持以能力立意,对学生的理解、分析、 运用能力要求很高,试卷难度、活度较大 ; • 体现课改新理念,体现了新老教材的衔接 与过渡; • 部分试题的迷惑性和干扰性很大,学生不 容易拿高分• 例题: 8.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 些文件也有类似提法2006年,中央又一次提 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一过程说明 • 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 一 • B.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 C.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 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 10.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 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 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11.“大智若愚”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要把握好事物的度 • B.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 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D.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具有复杂性•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据此回答16 _17题。
• 16.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 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24.目前,发展经济是中国和东盟各国最为关心 的问题.由于地域和经济关系系等因素,双方日 益形成一种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 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这说明 • A.竞争.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 B.主权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 C.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 政策的依据 • D.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25.我国是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在 其他条件不见的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省 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表现在 • A.增加了进口技术设备的成本 • B.有利干提升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 C.有利于促进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 D.可以减少居民赴美留学、旅游的费用• 26.节俭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思斯则提出了 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 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 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人减少 。
这启示我们 • A.个人应该坚持节俭,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 B.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 • C.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 D.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 27.2007年3月新通过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资企 业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这改变了 以前内资企业税负高于外资企业的状况该法的 通过有利于 • A.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竟争 • B.更大规模地吸引外资 • C.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 D.进一步强化税收的固定性• 32.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 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 能真正地认识它这说明 • A.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 的 • B.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 认识事物 • C.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 问题 • D.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 的本来面目• 启示: • 提高平时选择题训练的质量,着重考查学生对基 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 • 培养学生干肢相连认真推敲的习惯,提高选择题 的正答率; • 题干的设计应以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现象为 背景,教者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 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 要将优质选择题引入课堂,让学生讨论分析。
简答题的特点及启示•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 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 的权利 • 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35.文化在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中地位日趋重 要江苏能源和矿产资源贫乏,但文化资源丰 富;创造业发达,而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据此,省委省政府找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积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 •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简要说明江苏发展 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35.有利于引入市场机制,发挥江苏文化 资源的优势,缓解能源与矿产资源不足的 压力有利于优化江苏产业结构促进产业 升级 • 有利于改善消费结构,满足人民群众的 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 有利于促进江苏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特点:考查基础知识; • 主干知识; • 结合省情; • 折射热点; • 观点和材料要有机结合; • 答案简明扼要,但有两三个要点或角度• 启示:平时教学中多一些小综合的问答题 、情景材料题,少一些照书回答,简单提 问,培养学生一事多角度分析的能力,克 服思维的单一性、狭隘性、定势思维;• 展示一些典型的简答题及其答案,提高学 生组织答案的能力; • 教育学生紧扣材料,有要点、有层次地回 答问题。
辨析题的特点及启示• 江苏及全国各地近年来的高考辨析题新题 、靓题迭出,一反以往的常规模式,凸现 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 例1、(06江苏高考)2005年7月,全国人 大常委会公布了经过三次审议后的物权法 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开门立法”,问计 于民,是我国近年来立法工作的重要特点 • 辨题:“开门立法”就是人民群众立法• 例2、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比劳动更重要 • 例3、(07江苏高考)在我国,公民纳税越 多,享有的公共服务也越多 • 例4、古人云:疑乃觉悟之机,小疑则小悟 ,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 • 辨题: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例5、(07海南高考)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 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 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 不认为是鬼神在作祟,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 究竟有没有鬼神,相信或不相信的人都可能会 说这样一句话: • “信则有,不信则无 • 请给出你对这句话的判断,并根据所学哲学知识 说明理由• 几点启示: • 辨析题的基本答题思路是找全辨点,运用理论, 辩证分析,揭示正误,指出实质; • 围绕学生的模糊点、思维误区、教材的前后综合 角度设置高质量的辨析题; • 用好教材的探究框,改造探究角度和问题;如: 辨析: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辩证唯 物主义是对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共产党执政就 是做好社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等,政治、文化、 经济、哲学等都应该设计各类辨析题,将辨析题 的审题分析、答题指导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 中• 论述题的特点及启示 • 例题1、(江苏06)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启动 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 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 临床研究。
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 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 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 材料二: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天花 ,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记 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到了16世 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 于是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种人痘仍存在危 险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 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直到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 • (1) 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我国国家职能的? • (2) 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 • (3) 运用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 对防控禽流感应有的态度• 例题2、(1)结合上述材料,从历史唯物 主义视角,谈谈江苏为什么要大为弘扬“ 三创”精神 • (2)比照材料四,针对材料三中的问题 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角度就如何激发社 会活力各提一条建议,并简要分析说明。
•例3、(07全国高考)根据材料一、二,描述 我国制成品进出口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10分) •(2)针对从材料一、二中所看出的问题提出相 应解决思路8分) •(3)运用政治常识中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分 析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采取材料三中列举的措施 后,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 摩擦的升级14分)• 例4、(07广东高考)材料l:2001年-2005 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 • 问题:(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各反映了 什么经济现象?(6分) • (2)材料l、材料2和材料3之间有什么联系 ?(5分) • (3)材料2和材料3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7分)• 例5、(07全国高考)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 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在逐步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采取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的办法,建立农村新型合 作医疗制度,力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 (1)用经济常识分析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农 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0 分) • (2)用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努力解决农民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3 分) • (3)从矛盾分析的角度说明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 公平对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意义 9 分) • 特点:反映重大社会热点问题; • 一题多问,通常从经济、政治、哲学三个角度要 求学生对背景材料进行分析; • 数据图表题屡考不断; • 江苏卷的试题还反映江苏省情,考查对策、建议 、理由; • 背景材料信息量大,理论思考角度多,考生要认 真分析材料,紧扣设问,观点和材料统一,层次 分清;• 启示:教师要关注重大时事热点问题,围绕热点 问题收集背景材料,如十七大报告、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精神、热议的问题; • 教师要关注江苏省的重大热点问题,如治理太湖 污染、沿江经济开发、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 展成果等; • 教师要平时要自主命题,增强模拟性和有效性, 加强学生这类训练,提高他们的答案组织水平 • 研究课标的教学要求,特别要在理解、运用能级 的主干知识上设计问题• 综合探究题的特点及启示: • 例1、(1) 运用经济常识,就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问题 ,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 (2) 针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为中学生设计一个行 动方案,并简要说明实施行动方案的意义。
• (3) 参与该项活动对你今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何启示 • 例2、 针对上述理象,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 •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小摊贩经营活动存在的原因 • (2)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城管人员、小摊贩和顾客三 者的观点为什么不一致? • (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别国经验谈谈如何化解城管 人员与小摊贩之间的矛盾? • (4)反思并概括本次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认识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此题型是江苏自主命题的一大亮点,学业 考试和高考都有这个题型这是江苏卷的 创新,又是与新课程理念完全一致的,与 新教材的编写风格是一致的 • 探究的问题都是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