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有话好好说[1].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55701278
  • 上传时间:2023-10-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7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有话好好说 ——与父母有效沟通 三河市第九中学 张倩一、选题背景:此主题的确立源于我对一对母女的咨询,这是一个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女孩,八年级,因为一次与妈妈的激烈冲突,冲动之下冲进厨房割腕自残,幸好伤情不重,妈妈吓得瘫倒在地上,却始终不得其解,为什么这么爱的女儿却采用这样的方式对抗自己?惊魂未定的妈妈找到了我,后来,我请娘儿两个坐下来,给她们做了咨询,让她们看到不是不爱对方,恰恰是深爱却走不进彼此的内心,期待未被满足,情绪背后有诸多“应该”,因为头脑里诸多 “应该”而不断的彼此操控和试图改变对方故而,有话不能好好说,沟通屡屡不畅而类似这对母女的冲突并非个案,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有效数据显示:50.39%的初中生认为“和父母沟通中最大的困难”是父母不能理解我其实这何尝不是为人父母的心声呢?我想,这一比例决不比这个数字低另一方面,在正式进入社会之前,青少年发展最迅猛的社会性需要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他们开始疏远成人而对同伴倾注越来越多的感情,同伴成为他们课余时间玩乐、倾诉和分享秘密的首选,并逐渐将同伴作为重要的情感依恋对象,家长已不再是孩子唯一的“重要他人”。

      此种情况下,父母因为不懂孩子青春期心理特点,自我心理上的不认同和落差以及对孩子的担心使得家长常常一厢情愿的自作主张,强行给予,在得不到孩子的第一手资料时而采用了孩子不认同的处理方式和教育方法,从而加剧了亲子之间的矛盾沟通不畅、拒绝沟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更甚者导致冲突不断直至发生恶性事件此次心理活动主题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二、活动创意:故事是最容易打开孩子心扉的一种方式,它往往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尤其是同龄人的真实故事往往会让孩子们感同身受,而别人的故事又使得孩子们内心不设防,故此,我用真实的母女故事贯穿整个活动,通过热身小游戏、团体讨论、观看视频,情境模拟,筹谋划策、现场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切地融入,体验,感受感悟并收获通过,力求帮助学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不畅危害,洞悉有话不能好好说背后的原因,从而不再逃避,不再拒绝,放下成见,形成与父母主动沟通的态度;同时学习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达成顺畅沟通的目的三、目标:1. 切身感受不能“有话好好说”的危害2. 探究不能“有话好好说”的背后的成因3. 学习沟通技巧,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有效沟通,融洽亲子关系四、活动准备:1. 准备热身游戏小故事和团体探究资料(视频+文字)。

      2. 自制课件 3. 提前分好活动组 五、活动时长:35——40分钟第一板块:热身游戏——抓住“有话好好说” (一)熟悉游戏规则屏展)(二) 讲故事,做游戏故事:那是一对母女的故事,透过这个故事,我真切的感受到亲子间不能“有话好好说”的危害那是一个周一的下午,我正好下班回家,就被一个妈妈堵在了办公室:“张老师,我实在没办法,哎!我怎么生了这么一个闺女!”我请她坐下来:“您“有话好好说”我一门心思全在她身上,可是我想不到一点小事,她竟然割腕自残来对抗我,我真是不明白呀!” “孩子怎样了?”我关切地问还好,只是一点轻伤,已经包扎了!可是,她不愿意上学了我想,一定是你们母女沟通出现了问题,“有话好好说”了吗?“张老师,我是想“有话好好说”,可是看她那个样子,哎!我都不知道该怎样跟她交流了好吧,那我就给你们母女创造一个空间,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是什么让你们母女不能“有话好好说”,怎样才能“有话好好说”三) 明确主题亲子之间要不要有话好好说,是什么让亲子之间不能有话好好说?又怎样才能做到“有话好好说”呢?那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主题:有话好好说——与父母有效沟通设计意图:此步骤为暖身阶段,课堂之初,学生不仅充满好奇与期待,同时也存在焦虑与抗拒,借助此游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不仅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和经验开放。

      游戏中故事的设立更加让学生不由自主进入情境,自然引出本节课活动主题,同时与下一环节密切活动开启衔接第二板块:替母解惑——王丹对抗为哪般 一、 了解王丹母女故事课前把准备好的故事下发给学生,人手一份王丹母女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母女故事 二、替母解惑,王丹对抗为哪般一门心思都放在王丹身上的妈妈不明白女儿何以如此对抗,甚至差点发生危险,你能懂王丹吗?请同学们帮帮王丹妈妈解惑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并总结学生发言设计意图:这是让处在青春期孩子表达内心同时得以让情绪流通起来一种方式,因为是别人的故事,自然内心不设防,真切真实的为王丹代言,其实恰恰是自己内心的映射此一板块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打开心灵,并为下一阶段张力第三板块:情境体验——沟通效果有“文章” 我想王丹妈妈听了同学们的解读,一定会有所触动说了什么很重要!除了文字本身,还有哪些因素决定沟通的效果呢?我们一起进入第三板块:情境体验——沟通效果有“文章”一、 情景模拟: 1.角色扮演:. 师:老师想请两组同学角色扮演,用声音再现当时情境第一幕剧中母亲的扮演者谁愿意尝试?剧中女儿的扮演者请起立然后第二幕)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他们 2.表演后简短评价哪一个声音是你最喜欢的?请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二、视频下的思考:(一)观视频《转圈圈篇》《温度篇》与父母沟通时,你特别关注过自己的语气语调吗?曾经用不好的语气对父母讲过话吗?它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二)体验:不同的语气语调、身体语言对沟通效果的影响XX,你好!1. 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XX,你好!”体会沟通效果2. 加上身体语言再次说同一句话,体会沟通效果得出结论:沟通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文字,更重要的是语气语调,和身体语言7-38-55)定律(设计意图:情景模拟我设置的是单一的文字:说了什么学生在角色扮演时不由自主的会带有语气语调,其实影射的是自我生活的现状,这一设置为把无意识提到有意识的层面设下伏笔;两段视频直触心底,会引发学生真切的感触,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体验,从而,体会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身体语言对沟通效果的影响以往,学生更多的关注沟通时说了什么,也就是关注文字本身,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什么样的身体语言,则很少在意识层面引起重视,而这两方面才是决定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借助这两个环节加深孩子们的内心体验,这为课下实践做了很好的助力 第四板块:三省吾身——情绪背后有“应该” 王丹母女的期望均未得到满足,她们情绪的背后有哪些“应该”呢? 一、 教师做样子张老师的另一个身份是妈妈,王丹妈妈的很多体验张老师也经历过,我就在想:为什么孩子不让我满意,我就不舒服呢?我的情绪背后是什么呢?后来,经过学习就越来越享受妈妈这一角色了。

      原来都是“应该”惹的祸!王丹妈妈来找我时,我就帮她也找到了那些“应该”,王丹妈妈很是认同1.我是对的,我说的是有道理的,你应该听我的 2.你是女孩子,应该文文静静的 3.你是学生,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4.交朋友应该选择成绩好的,这样才对你有帮助 5.你和张爽曾经不相上下,现在也应该旗鼓相当 6.妈妈一门心思地为你好,你应该按照我说的做 二、学生梳理王丹情绪后的“应该”请你帮着王丹也梳理一下她情绪背后的“应该”三、团体体验:这些“应该”狠狠地控制了我们,它让我们不断的向操控别人,改变别人那么这样的操控和改变带来的是什么呢?体验一:“我是为你好” 1.一名同学站在凳子上,一只手指向对方,一名同学蹲下,抬头仰望对方 2.说出你的感受 体验二:体验强行改变对方带给彼此的内在感受 1.一名同学(自愿做志愿者的)躺在地方,(代表特别不想做某事)请2——10名同学上来强行让他站立,(代表强行改变对方必须做某事),看看发生了什么2.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如果说前面的板块是从外面解读的话,那么此板块的设置就力求推到内里,期待尚未被满足,致使负面情绪爆棚,表现在外自然是有话不能好好说,而期待的背后信念上的诸多“应该”才是罪魁祸首,它怂恿着彼此随意砸情绪,妄加操控和改变对方的企图心,最终导致内心无力无望无价值,让学生看到情绪,看到情绪背后的诸多“应该”,在此基础上经历体验,使得感受最为真切,从而松动信念,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父母,从内心中放下对父母的抱怨和成见,开始向内看。

      这才是治本第五板块:收获在今日,希望在脚下 一、 学生表达请你用一两句话谈此堂课的收获和你的希望二、 教师表达祝福,结束(设计意图:课堂的终点不该是起点,关注课堂生成,检验活动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当堂课的表达言为心声,运用所学在生活实际中去解决问题方才弥足珍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