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四节“区域协调”类题目教案.docx
27页第四节 “区域协调”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科学发展)命题视角(一) 以“区位”为主的区域协调[教材案例]2014年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旨在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三地在城市群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交通设施建设、社会民生改善等方面进行一体化布局,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低碳水平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选自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思考探究]1.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条件提示:京津冀地区彼此相邻,利于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京津冀地区交通便利(港口、机场、公路等交通设施发达)2.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主要集中在哪些重点领域?收集相关资料,说说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三个重点领域交通: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京津冀地区内快速铁路覆盖所有地级市,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县级市;生态环保: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协同治污、联合防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业:进行产业整合,建立完整的产业链3.从京津冀区域内部和区域整体两个角度,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意义提示:区域内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强化北京核心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缩小河北与京津差距,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区域整体:打造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高考印证](2021·广东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为2008—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图。
1)简述2008-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的空间变化特征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答案] (1)2008—2017年,嘉—昆—太地区先进零部件制造业范围扩大;热点区域西移,从嘉定区转移到昆山市一些地区由冷点区域变为次冷点区域,次冷点区域部分变为次热点区域2)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汽车研发人才多;研发资金充足;与苏州市形成战略合作,有政策支持;长三角人口密集,汽车需求量大,市场广阔3)三地需将各自优势互补发展,嘉定区应发挥其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昆山、太仓发挥土地、劳动力、政策优势;嘉定区立足汽车研发,昆山、太仓应该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构建汽车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竞争力;加强一区两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地运输效率[教考导向]以“区位”为主的区域协调是近几年高考关注的热点,也是各版本新教材关注的重点内容区位”条件的分析往往是分析区域间的协调“区位”,一般是分析区域位置优势等地理条件、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和意义等。
鲁教版教材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案例,2021年广东高考以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发展为案例案例虽然不同,但实质完全一致这类考题一般是要分析 “区域协同”的条件是什么,“区域协同”的措施是什么,“区域协同”的意义是什么高考常创新情境命题,但只要把握了这类题的核心,便可迎刃而解[系统思维]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2.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社会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经济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的整体提高生态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热点押题]复合型湾区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三大最具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因为各自经济特性、产业结构和发展侧重点不同,分别被誉为“科技湾区”“金融湾区”和“产业湾区”在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学界、工商界对于其未来发展重点的预期不尽相同这首先反映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其经济体量和人口数量都不容小觑,每一个经济侧面都具有发展的空间与潜力其次,粤港澳大湾区要并联完成科技、金融和产业融合发展因此,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大湾区不应具体对标某一个具体湾区,而是可以发展成综合性、复合型湾区,即实现科技、金融与产业良性互动、浑然一体,在科技创新上引领全球,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上作出示范,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成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样板。
[预测考法1] 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哪些明显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提示:开放发展居全国领先地位;经济活动规模与世界一流湾区并驾齐驱;市场化程度高,且具有“一国两制”政策优势;拥有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生产要素和产业集群[预测考法2] 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方向提示: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祖国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预测考法3] 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措施提示:互联互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引领: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创新主导:打造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基地命题视角(二) 以“过程”为主的区域协调[教材案例]韩国和越南是亚太地区发展层次不同的国家在产业转移浪潮中,两国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明显改变韩国产业的四次调整统计表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时间段1962—1971年1972—1981年1982—1991年1992年至今结构特点实现从以农业为主导向以轻纺工业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源、资本密集型转变,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由重化工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信息产业转变以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产业(选自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思考探究]1.简述韩国、越南的产业结构变化。
提示:韩国从以农业为主,经过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的不断升级,转变为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越南第一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略有波动2.2015年以来,韩国一些著名企业相继在越南开建家电复合工业园区,生产智能、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子显示屏等产品试分析韩国在越南投资建厂对两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提示:对韩国:为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腾出空间,实现产业升级,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短期内可能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对越南: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层次;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加大环境、资源的压力[高考印证](经典高考题)下图为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解题指导][答案] (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教考导向]以“过程”为主的区域协调要突出对“过程”的分析,往往是分析区域间的产业转移、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流域的开发治理过程等。
鲁教版教材以“韩国产业的四次调整”为案例,高考题以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为例,均考查了不同产业或不同要素间转移过程的变化,体现了高考对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技法指导]产业转移路线图的判读产业转移路线图主要是反映产业转移方向、目的地和分布的一种图示,该图示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或以统计图形式呈现,综合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区域地理特征等下图为江苏省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空间示意图Ⅰ类产业表示皮革毛皮羽绒制品业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藤棕草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Ⅱ类产业表示纺织业、纺织服装业、服饰业;Ⅲ类产业表示专用设备、电子设备、电器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制造业等读图步骤第一步:判断转移方向根据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转出地和承接地及产业转移的方向图示转出地主要位于苏南地区,承接地主要位于苏北地区第二步:判断产业类型图示Ⅰ类产业和Ⅱ类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低,Ⅲ类产业主要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高第三步:分析影响因素图示产业转移由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接纳产业转移要考虑产业承接地的产业基础、与转出地的经济联系、生产成本、市场潜力等因素第四步:分析转移影响产业转移的影响从产业结构、区域合作、就业、环境变化等方面分析,注意对转出地和承接地的影响,区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热点押题]区域发展模式——“脱域”模式传统产业集群通过产业活动再布局,利用集群外资源、通过与新兴产业的融合或向新兴产业延伸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创新模式,称为“脱域”模式。
21世纪以来,以家庭式手工作坊起步的澄海玩具产业集群逐渐形成“脱域”模式从地域空间看,广州、深圳承担澄海玩具企业在价值链高端的设计、研发、市场开拓等职能,而澄海主要承担玩具生产的职能,区域间进行功能互补的网络合作从产业拓展看,澄海玩具向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拓展,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下图示意文化创意产业与澄海传统玩具产业链的融合[预测考法1] 说明广州、深圳承担澄海玩具企业设计、研发职能的主要区位条件提示:广州、深圳经济发达,在人才、科技等方面优势明显现代通信技术为集群企业跨地域的知识、技术交流提供了便利广州、深圳临近澄海,便于及时交流,方便合作[预测考法2] 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分析澄海玩具产业“脱域”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提示:消费者的数量众多,玩具的消费市场扩大;消费者对玩具的类型有更多的需求,产品趋于文化性、时尚化和娱乐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其能购买价值更高的玩具[预测考法3] 阐述“脱域”创新模式给澄海玩具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提示:高效利用集群外部知识、技术、人才等资源,提升企业自主研发与设计的能力;澄海玩具企业向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拓展,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增加了经济效益;澄海玩具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得到更好的推广,提高了澄海玩具的知名度。
命题视角(三) 以“意义”为主的区域协调[教材案例]亚欧大陆桥是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通向欧洲各国,最后到荷兰鹿特丹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向西经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和北疆铁路,由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