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力学(动载荷)..ppt
27页材料力学材料力学 第十四章动荷载 前面章节中讨论的构件,都是在静止状态下承受荷载作 用的构件所谓静荷载,是指荷载由零逐渐增长至最终值, 以后就保持不变或变动不明显的荷载 如果构件本身处于加速度运动状态或静止的构件承受处 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作用时,那么构件受到的荷载就是动荷载 本章主要研究构件作等加速运动时,或受到作等加速运 动的物体作用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构件受到冲击荷载作用 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一、等加速度运动构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一)等加速度直线运动构件的应力和变形 例如:有一绳索提升重量为 G 的重物,重物以等加速 度 a 上升(图14-1),因为加速度 a 向上,所以惯性力 的方向向下,设绳索的拉力(轴力)为 ND ,由平衡条件 ,得: 即: 图14-1 绳索中的动应力为: 式中, 是静力平衡时绳中的静应力,引进系数 则: 式(14-1)中,KD 称为动荷系数说明绳中的动应力 等于静应力 乘以动荷系数 KD 同理,绳中的动伸长可 表示为: (二)构件作等速转动时的应力计算 圆环内各点的向心加速度为: 图14-2a表示一匀质的等截面 薄壁圆环,绕通过环中心且垂直 于圆环平面的轴以等角速度 旋 转。
圆环的平均半径为 R,横截 面面积为 A ,材料的容重为 图14-2a R 该微段的离心惯性力为: 用截面法切出半个圆环(图b),其截面上的内力为: 圆环上任取一微段 (图b) ,该微段的质量为: 图14-2b dPD 圆环内的正应力为: 强度条件为: 从强度条件可知,若要旋转圆环不能因强度不足而破坏 ,则应限制圆环的速度从式(14-4)可得到容许的最大线 速度为: 解:(1)计算杆内最大应力 a. 离 A 端为 x 处取一微段 ,该微段的惯性力为: 例1 一根杆以等角速度绕铅直轴在水平面内转动,已知 杆长 l ,杆的横截面面积为 A ,重量为 W (1)计算杆内最大应力; (2)计算杆件的伸长 例1图 取脱离体图(见图),x 处的内力为: 脱离体图 b. 绘内力图确定内力最大的截面,并计算最大应力 当 x=l 时, 内力图 (2)计算杆件的伸长 杆件的伸长为: dx 段的伸长为: 二、杆件受到冲击荷载作用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在工程实用计算中,一般采用能量法进行计算在计算 中采取以下几个假设: ① 不考虑冲击物的变形,即不考虑冲击物的变形能; ② 不考虑被冲击物(杆件)的质量; ③ 认为在冲击后冲击物和被冲击物附着在一起运动; ④ 不考虑冲击时能量的损失,即认为只有动能与位能的转化。
根据能量守恒,冲击物的全部动能完全转变为弹性体( 构件)的变形能,即 (一)冲击物为自由落体 图14-3 设一重物 Q 从高度H处 自由落下(图14-3a)冲击 物的动能 T 可由它减少的位 能来表示,即 杆件的变形能为(图b): 构件在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应服从虎克定律 (常数) 即: 式(c)中:PD ——动荷载;Q ——静荷载; ——动位移; ——静位移 将式(c)代入式(b)后得: 将式(a)和式(d)代入式(14-6)T=UD 得: 化简后得: 由式(e)可解得: 式中: 称为冲击时的动荷系数 如果知道在冲击开始时冲击物自由落体的速度 ,则式 (14-7)中冲击物自由下落前的高度 H 可用 来代替,即 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为和变形为: 冲击物的动能为: 被冲击构件的变形能为: (二)水平冲击时的动荷系数 图14-4 根据 T=UD 得: 解出 动荷系数: (三)起吊重物时的冲击(推导略) 动荷系数: 在不同冲击的情况下,动荷载、动应力、动变形分别可 由相应的静荷载、静应力、静变形乘以一个动荷系数而得到 : 动荷载 动应力 动变形 其中动系数 KD 由不同的冲击而定,KD 中的 是冲击 点沿冲击力方向的静位移。
下落冲击现将刚度 的弹簧放置成图(a)、(b) 所示试求: 例2 刚度为 EI 的梁受重为 Q 的重物从高度 H 处自由 ② 最大位移之比 ① 两种情况的最大正应力之比 例2图 解:(一)图a为超静定问题 图a a. 先求在静荷载作用下 B 处的反力 R 由变形协调方程得: 解出: 动荷系数为: 最大静应力为: b. 动荷系数和最大静应力 图a B 点静位移为: B 点的静位移为: 动荷系数为: 最大静应力为: (二)图b的动荷系数和最大静应力 图b (三)最大正应力之比和最大动位移之比 例3 ① 重 2KN 的重物以 的速度水平冲击在 长度为 l=2m 的杆端(图a);② 如将刚刚度 的 弹簧装在杆端(图b),同样受到上述的水平冲击;③ 重物 水平冲击击在杆的中部(图图c)试试求三种情况下,杆内最大 正 应应力 例3图 最大静应力: 冲击点静位移: 动荷系数: 最大动应力: 解:(一)图a所示杆内的最大正应力 图a 最大静应力: 冲击点静位移: 动荷系数: 最大动应力: (二)图b所示杆内的最大正应力 图b 最大静应力: 冲击点静位移: 动荷系数: 最大动应力: (三)图c所示杆内的最大正应力 图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