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ppt
11页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 (( neonatal thrombocytopenia,,NTP))Contents0102定义及分类发病率0304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05治疗3定义及分类Ø定义:新生儿不论胎龄及体重,血小板计数<定义:新生儿不论胎龄及体重,血小板计数<150××109/L 即为即为 NTPØ分度: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分为:分度: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分为:ü轻度:轻度:100 ~150××109/ Lü中度:中度:50~99××109/L ü重度:<重度:<50××109/L Ø分类:分类:NTP 的病因随发病时间不同而不同,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两类:的病因随发病时间不同而不同,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两类:ü早发型(早发型(early thrombocytopenia):发生于生后):发生于生后 72 h 以内(包括以内(包括72 h))ü晚发型(晚发型( late thrombocytopenia):发生于生后):发生于生后72h以后以后4发病率Ø占所有新生儿的占所有新生儿的 1~5 %,但在,但在NICU发生率可达发生率可达 12%~35%Ø与胎龄成反比,其中<与胎龄成反比,其中< 1000 g,发生率为,发生率为 75%,<,<750 g,发生率高达,发生率高达 90%Ø大多数大多数 NTP 为轻中度,只有为轻中度,只有 2%~25% 为重度减少为重度减少Ø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 新生儿窒息患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新生儿窒息患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2%~52% ,早产,早产儿发生早发型儿发生早发型 NTP的患儿中的患儿中80%存在宫内生长迟存在宫内生长迟5病因和发病机制Ø发病机制:发病机制:ü生成减少,如胎儿慢性缺氧至红系增生抑制了血小板的生成生成减少,如胎儿慢性缺氧至红系增生抑制了血小板的生成ü血管内血小板消耗破坏增多血管内血小板消耗破坏增多ü因体外膜肺氧合或换血等导致血管外血小板消耗破坏增多因体外膜肺氧合或换血等导致血管外血小板消耗破坏增多6病因和发病机制7病因和发病机制Ø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ü早产儿:主要跟胎儿慢性缺氧相关(宫内生长迟缓、母妊高症、母早产儿:主要跟胎儿慢性缺氧相关(宫内生长迟缓、母妊高症、母GDM……GDM……),无出血表现,轻),无出血表现,轻- -中度的血小板减少,中度的血小板减少,1010天内自行恢复天内自行恢复ü足月儿: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有关足月儿: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有关‐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FNAITP) :母亲的同种免疫性抗血小板抗母亲的同种免疫性抗血小板抗体导致患儿的血小板破坏,通常体导致患儿的血小板破坏,通常PLT<<50××109/L ,出血表现,不,出血表现,不治疗治疗2周内可恢复周内可恢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母亲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母亲有ITP/SLE等,母亲自身免疫学抗体传递等,母亲自身免疫学抗体传递给患儿给患儿8病因和发病机制Ø晚发型血小板减少症晚发型血小板减少症ü主要与感染相关,败血症、主要与感染相关,败血症、NEC……血小板减少可出现在脓毒症临床表血小板减少可出现在脓毒症临床表现前现前 24 h,进展迅速,程度相对较重,可引起大出血,进展迅速,程度相对较重,可引起大出血ü导管、药物相关等导管、药物相关等9临床表现和诊断Ø临床表现:临床表现:ü轻轻-中度:通常无出血表现中度:通常无出血表现ü重度:颅内出血、肺出血、胃肠道出血及皮肤出血等(重度:颅内出血、肺出血、胃肠道出血及皮肤出血等(5%-15%)ü大量研究发现,许多重度血小板减少患儿无出血相关表现大量研究发现,许多重度血小板减少患儿无出血相关表现Ø诊断:诊断:ü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 150×109/Lü明确起病时间、围生期病史(胎龄、出生体重等)、母亲病史以及对明确起病时间、围生期病史(胎龄、出生体重等)、母亲病史以及对新生儿进行详细的病情回顾及体格检查新生儿进行详细的病情回顾及体格检查ü另外另外 5%~10% 血小板减少是检验误差所致,因此首次发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是检验误差所致,因此首次发现血小板减少后应复查后再做出诊断后应复查后再做出诊断10治疗Ø针对病因针对病因Ø血小板输注:现有的血小板输注指南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所有的指南均是血小板输注:现有的血小板输注指南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所有的指南均是基于专家观点,而缺乏实质性的证据支持基于专家观点,而缺乏实质性的证据支持Ø血小板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IL-3,IL-6,IL-11以及血小板生成(Thrombopoietin,TPO)11治疗ØFNAITPüIVIG 2 mg/kg 分分 2–5 天输注天输注ü前一胎发生过前一胎发生过FNAITP,孕母产前,孕母产前IVIG治疗治疗Ø母亲母亲ITPü重度减少者,考虑重度减少者,考虑IVIG或激素治疗或激素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