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七 国宝——大熊猫9.doc
4页国宝——大熊猫牛埠中心校:刘天文【学习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激发学生关爱、保护动物的热情学习重点】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难点】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学法指导】点拨、合作、探究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 一、课堂助学 1.课堂导入播放熊猫照相的图片2.出示学习目标3.交流预习成果1)作者简介: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家小说作品颇多,其中中篇科幻《小灵通漫游未来》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2)查查我的普通话企qǐ盼 嬉xī戏 憨hān态可掬 悠yōu然自得 漫màn不经心 笨拙zhuō 濒bīn危 獏mò 上林苑yuàn 温驯xùn 殊shū荣 璀cuǐ璨càn 痛悼dào 岷mín山 邛qióng崃lái山 南麓lù 烟波浩瀚hàn 北碚bèi 弃荤hūn食素 纤xiān维 栖qī息 性情孤僻pì 分娩miǎn 翌yì日 诞dàn生 哺bǔ乳 拯zhěng救 繁衍yǎn (3)释题二、鉴宝1、作者叶永烈把大熊猫称为“国宝”,他有什么依据吗?就请我们同学做一次民间鉴宝人,走进《鉴宝》系列节目之“魅力熊猫”,来共辨真伪,判断价值。
要求:①仔细阅读课文,努力获取有关大熊猫的有效信息②根据鉴定书上的条目,直接在书中划出相关的语句③小组交流学案后派代表发言宝物学名: 宝物现用名: 外号: 宝物外在特征: 宝物来历: 鉴定结论: 鉴定依据: 2、文章结构 国宝——体态可爱 数量稀少 “活化石”(由果到因)饲养的大熊猫 野生的大熊猫 考古学上的大熊猫 (由此到彼)说明顺序:逻辑3、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大熊猫?体现了大熊猫的什么特点(句子画在文中)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体现大熊猫的 4、秀宝 请同学们扣住课文内容,选择文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用第一人称来介绍一下大熊猫要求:⑴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的⑵尽量运用文中语句,语言生动,语气活泼参考话题:我的名字;我的外貌;我的家;我的家族史;我的名星路;我的饮食;我的生育;我的价值……三、品味语言1.品析第3段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用四个“有时”构成比较整齐的排比句 分别写它直立,啃竹枝,打滚和玩耍 “状似舞蹈”的比喻,“悠然自得”“漫不经心”的拟人手法,“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的描摹,介绍大熊猫喜欢嬉戏都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熊猫的“体态可爱”‘憨态可掬”的特征也流露了作者的无比喜爱之情 2.从课文中再找几处生动说明的语言进行分析四、关注现状,献计献策1.正因为大熊猫人见人爱,所以它成为我国的友好使者,频频出访他国然而大熊猫在我国却仅存1000只左右,濒临灭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大熊猫学生讨论,交流1)建立保护区杜绝一切人类破坏性行为,建立完善的林业管理体制,兴建自然保护区,提高保护大熊猫意识2)兴建竹子走廊如二处栖息地相距过远,可兴建成走廊以连接 各大小栖息地,增加大熊猫的流动性3)人工饲养人工饲养可对大熊猫作出多项研究例如,食物研究、食物营养方面、及人工授孕等研究协助拯救大熊猫……五、拓展训练材料一:目前我国野生动物的情况非常严峻:生活在青海可可西里高原的藏羚羊10年前还有几十万只,现在不足7万只,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只的速度被猎杀;生活在长江里的白鳍豚20年前还有400头,现在不足20头;野外生存的东北虎长白山仅残存不足8头……保护野生动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材料二:据统计,去年全球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总金额高达50亿美元,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来自于野生动物活体的贩卖以及野生动物皮毛、药材和其他制品野生动物的皮毛、骨架主要被用作非法加工成装饰品、奢侈品,这方面带来的非法收入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被列入《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附录》的野生动物已经由1975年的不到500种增加到了4847种,也就是说,25年的时间内,在野生动物贸易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已经有4500多种野生动物被推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请同学们针对材料结合本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六、小结1、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说明了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2、全文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 来安排组织材料3、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大熊猫的可爱、珍贵等特点4、为了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 作者准确使用了形容词、动词 ,还运用了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大熊猫可爱、机警等特点七、小练笔学习本课写法,结合日常观察,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可介绍它的总体特点,可从外形、动作形态、生活习性、用途等方面来介绍它如: 晒太阳的小猫、警觉的小狗、争食的猪娃…… 八、板书设计 国宝 果 大熊猫 此体态可爱 ↓ 饲养的大熊猫 ↓数量稀少 因 野生的大熊猫 彼 “活化石” 考古学上的大熊猫 课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