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分层作业)(教师版).docx
8页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材料研读》,提高对史料的识读能力;了解贾思勰、祖冲之的科学成就,认识其深远影响,体会贾思勰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和祖冲之严谨的治学态度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能够依据史料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和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说明,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和艺术魅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继承与创新,认识这些科技与文化成就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关联,深化对阶段特征的理解,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一、 基础达标考点1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史料实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论一致的是( )材料或史实结论A秦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彻底解决了关中平原的水患问题B《伤寒杂病论》一书,总结疾病症候,提出辩证分析病情,而后对症治疗;还提出“治未病理论”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C《史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等《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答案】C【解析】据说学知识可知,《史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等;《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C项史实与结论一致,C项正确;秦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水患问题由此可知,A项结论错误,排除A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总结疾病症候,提出辩证分析病情,而后对症治疗;还提出“治未病理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由此可知,B项结论有误,排除B项;北朝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故D项结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不够确切,排除D项故选C项2.【史料实证】(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的思想,A项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医学著作,排除C项;《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A项3.【史料实证】(2024·福建·中考真题)据表可知,《齐民要术》( )时期农书内容主要来源东汉《四民月令》日常农事活动北魏《齐民要术》收集整理的百余种古书明朝《农政全书》大量引用《齐民要术》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强调因地制宜C.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 D.注重工具革新【答案】A【解析】通过表格和结合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收集整理百余种古书而成,这里面就包括《四民月令》里面的相关内容,这说明《齐民要术》起到承上作用;明朝《农政全书》大量引用《齐民要术》的内容,其起到启下的作用,A项正确;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但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项;东汉时期已经有农书了,《齐民要术》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齐民要术》的作用,并未说明工具革新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A项4.【史料实证】(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 )A.《兰亭集序》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的思想,B项正确;《兰亭集序》是书法作品,排除A项;《天工开物》《农政全书》都是明朝的著作,时间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5.【史料实证】(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可知,《齐民要术》不仅总结了北方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民族交融的趋势,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民族交融问题,并未涉及到南北文化交流问题,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不同阶级,无法得出阶级矛盾的缓和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交融,并未说明传统科技转型的问题,排除D项。
故选B项6.【史料实证】(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2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10~20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这一小组研究任务应是侧重追寻迁都的(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军事因素 D.环境因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10~20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可知,反映的是天气因素对都城的影响,属于自然环境的因素,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迁都的政治因素,排除A项;天气问题与文化和军事因素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考点2 科学家祖冲之7.【家国情怀】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祖冲之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体现了( )A.数学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B.中国古代科技吸收外来成就C.数学成就达到最高地位 D.数学理论在社会上广为传播【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祖冲之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体现了数学在传承中不断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数学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并非吸收外来成就,排除B项;“数学成就达到最高地位”说法太过绝对,排除C项;“数学理论在社会上广为传播”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A项8.【史料实证】(2023·广东·中考真题)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A.张仲景 B.贾思勰 C.王羲之 D.祖冲之【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是祖冲之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D项正确;张仲景是医学家,排除A项;贾思勰是农学家,排除B项;王羲之是书法家,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3 灿烂的文化9.【史料实证】下面关于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兰亭集序》 ② 《洛神赋图》 ③ 《九成宫醴泉碑铭》 ④云冈石窟A.①作者是王羲之 ③呈现出苍劲厚重,粗犷雄浑的特点B.①作者是锺繇 ④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传统C.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呈现出方折峻丽,笔力劲健的特点D.②作者是顾恺之 ④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②作者是顾恺之,云冈石窟④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D项正确;①作者是王羲之,③呈现出方折峻丽,笔力劲健的特点,而不是“苍劲厚重,粗犷雄浑的特点”,③说法错误,排除A项;①作者是王羲之,而不是锺繇,④云冈石窟既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宗教造型艺术特点,排除B项;②作者是顾恺之,而不是阎立本,③呈现出方折峻丽,笔力劲健的特点,排除C项。
故选D项10.【史料实证】(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下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答案】B【解析】观察题干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行书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体现了行书简练明快,势巧形密的特征,B项正确;字形方扁,严实厚重不符合行书简练明快的特点,排除A项;纵意奔放,张扬跳跃是草书的特点,排除C项;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骨力遒劲与题干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11.【史料实证】(2024·广西·中考真题)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端庄古雅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 )A.风格多样 B.交流频繁 C.立意高远 D.题材广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端庄古雅”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作品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风格多样,A项正确;材料只是在介绍不同的书法风格,没有体现出相互之间的交流情况,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风格多样,没有涉及书法的立意是否高远,题材是否广泛,排除CD项。
故选A项12.【史料实证】(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某校书法社团学员在临摹《兰亭集序》书法字帖时,被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笔势所折服《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欧阳询【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法特点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本人被誉为“书圣”,A项正确;颜真卿、柳公权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并称“颜柳”,两人的书法被称为“颜筋柳骨”,排除BC项;欧阳询为唐朝书法家,代表作为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3.【史料实证】(2023·重庆·中考真题)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如下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 )魏碑《张猛龙碑》(拓片)A.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