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方式.doc
1页课堂观察”——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方式1、基本内涵:课堂观察,是指通过观察并记录课堂上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的有关信息,课后针对收集到的课堂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专业化的听评课活动2、操作流程: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个阶段1)课前会议,是指在课堂观察之前,观察者(听课人)和被观察者(讲课人)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商讨,以确定课堂观察的目的、重点、观察量表制作等相关事项课前会议主要是解决观察什么的问题,即确定观察点观察点的确定需要在课前会议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进行交流沟通,被观察者要向观察者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观察点的确定可参照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观察点)确定,也可根据教学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具体商定根据确定的观察点设计观察量表并进行观察记录分工课前会议最好是在开课的前一天,持续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至少15分钟2)课中观察,是指依照课前会议确定的观察点及分工要求,在课堂中将所需的课堂教学信息记录在观察量表上。
课中观察是整个观察系统的主体部分,所采集到的信息资料是课后会议分析研究的基础因此课中采集的信息资料的科学性、可靠性将直接关系到课后分析研究的信度、效度和质量3)课后会议,是指在课堂观察结束之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研究、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定后续改进方案的过程课后会议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被观察者课后自我反思,主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学设计科学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以及教学效果等谈得失二是每位观察者围绕课前会议分工所确定的观察点,根据自己所采集的课堂观察的信息,提出基于有效教学的改进建议和对策根据需要还可进行跟进式课堂观察课后会议持续时间视情况而定,但不宜过短,一般至少需要3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