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52969936
  • 上传时间:2023-08-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66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3、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4、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  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2、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3、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4、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简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TP与ADP的转化  第三节ATP的主要****——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 6O2——6CO2 + 6H2O +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 2CO2+少量能量  或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粒体中进行)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  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七、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  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2)信息传递,如胰岛素(3)免疫功能,如抗体;(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5)细胞识别,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核酸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如磷脂)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大全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