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习惯成自然》(附答案共8分).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阅读《习惯成自然》(附答案共8分) 阅读《习惯成自然》(附答案共8分) 阅读《习惯成自然》,完成第20-22题共8分) 习惯成自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混乱,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向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领略?由于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有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根本才能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才能,要达成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才能不达成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才能假设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才能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留心查看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查看的才能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才能。
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阅历,读书就是向大量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才能听人家说务必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才能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查看的才能,务必真的精心去查看要有劳动的才能,务必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才能,务必真的去把书本开启要有做好公民的才能,务必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貌似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查看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才能 ⑦通常说某人才能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一个把望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一个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才能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才能,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导教导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导只是教导的一片面,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导的一片面我们在学校里受教导,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依旧要从种种方面受教导,并且要自己教导,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巩固才能习惯越自然越好,才能越巩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叶圣陶) 20.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复)(2分) 答: 21.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表明什么?(3分) 答: 22.简要概括⑥—⑧段的论证过程4分) 答: 答案:探讨文阅读(共9分) 20.无论哪一种才能,要达成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才能评分:2分) 21.查看、劳动、读书、做一个好公民等四个事例意在表明,只有在“知”的根基上通过“行”去养成某种习惯,才能算是具有了某种才能评分:此题3分,第一问2分,其次问1分) 22.第⑥段,承接上文的举例论述,进一步阐述在知的根基上培养习惯的重要;第⑦段,举出反面的例子证明才能和习惯的关系;第⑧段,举行小结,再次强调养成种种习惯的重要。
评分:共4分,每段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