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大考研政治学原理知识点.docx
1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南大考研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专业课学识点及常见问题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学识点 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政治现象的根本内容,是围围着争夺和掌管国家政权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政治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政治学就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但是,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原那么,因此,各种政治学说都是各个阶级特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学注定不同于一般的实证科学,而是一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调的学科本章主要介绍学习政治学(更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首先务必掌管的根基学识通过对于人类历史上曾经展现的各种关于政治的观点的对比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学作了系统的解释和说明,同时,对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进展历程等内容也作了概括性的介绍 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本节概述: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因此,要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政治本节回复了什么是政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
学识点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根本观点 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即当时的“城市国家”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成最高的道德境界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由于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中国古代的法家,也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赶和运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5)把政治解释为围围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举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调配的活动这种观点盛行于20世纪50年头以后的美国政治学界,戴维?伊斯顿的政治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调配活动的观点影响尤其巨大 学识点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 1 专业课学识点及常见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基,从根本上表明了政治活动的实质,对于政治的含义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包含以下一些要点: 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毕竟是由经济关系抉择的这说明政治不是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的,政治的性质由经济根基的性质所抉择,但又反作用于经济根基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过程,反映着阶级关系及阶级利益的繁杂关系强调经济对政治的抉择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其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特性这里的阶级关系不仅包括了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其他类型的阶级关系概括地说,主要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领导阶级与同盟者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等。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务必掌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无论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还是人民掌管政权的社会,政治关系的存在与解决,都是通过政治权力实现的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它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它,就能从错综繁杂的政治现象中找到其规律性,从而在政治实践中通过运用政治规律实现自己的阶级意志,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 学识点3: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根基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学识点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政治现象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因此,国家政权居于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地位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应当牢牢树立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的根本问题的坚强意识同时,随着人类政治文明的进展,政治现象的表现形式日益繁杂在这种处境下,假设仅仅将政治学理解为“国家学”,就轻易使其研究对象失之狭窄,从而减损政治学的现实解释才能。
我们认为,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进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这种概括既在规律上重视了传统的政治学研究的根本,又兼顾了政治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和概括性 学识点5: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通过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即可对于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举行推导和概括我们首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规律,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展的现实特点,认为将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归纳为六个方面对比适合 (1)政治学根基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 (2)中国政治 (3)对比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2 专业课学识点及常见问题 学识点6: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为政治学供给理论根基、思维视角和熟悉方法在人类社会进展的历史进程中,几乎每一种新的和具有影响的哲学流派展现之后,都会引起政治学根本理论或政治学研究方法论的某些变化,并导致了新的政治学流派的展现,以及现有政治学流派的分化或消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就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根基上建立和进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自由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哲学根基,是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价值理念的根基。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通过社会资源的最正确配置,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效益的学问,因此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效率问题政治学是研究如何通过权力配置和制度的设计,处理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学问,因此政治学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公允问题经济是抉择政治的重要因素,经济利益是人们利益体系的核心,政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同时,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进展水平的推进,也提升了人们理解政治问题的视野和层次 政治学和法学的关系在历史上,政治学和法学曾经长期处于彼此不分的状态现代政治文明已经进入宪政与法治的时代,因此现代政治学研究与法学研究好多内容是交错的但是,法学与政治学的研究角度有所不同法学是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研究社会生活,法在本质上表达的是一种“制度理性”,即人类运用规矩处理社会关系的聪慧;政治学那么是从公共权力归属和运行的角度研究社会生活,政治在本质上表达的是人类社会的权力关系,也就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气力比较关系 其次节 政治学的历史进展 本节概述: 政治学的历史进展源远流长,中西古代社会的人们关于人类自身生存及其社会关系的最初斟酌大都带有政治学的性质和特征中国的先秦时期是思想家集中涌现、政治思想对比昌盛的时期,诸子百家虽然观点分殊,但是大都涉及了“治国平天下”这一根本的政治学问题。
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及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中国政治生活的影响最为深远通常认为,现代政治学的正宗源头来自古希腊,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人的思想和作品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人类政治生活的根本问题,创造了一向影响至今的概念、原理和思维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始于19世纪40年头,它对于人类政治生活本质的透露以及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预言,超越了人类从前存在的任何一种政治观点和政治思维,标志着人类政治学进展一个崭新时代的到临 学识点1:中国古代政治学的进展 中国古代社会只有“君主专制”一种政体形式,自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根本国家制度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萌芽于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度确立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等诸子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学的根本思路和主题,内容除少量论证“君权神授”以作为君主权力合理性根基的观点以外,多为探求和教授“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自秦以降,各种学说体验淘汰和整合,最终形成了“儒表法里”、道家为辅的长达2000多年的思想格局 3 专业课学识点及常见问题 儒家思想 由孔丘所创立,孟轲进一步进展和完善,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长期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的根本特征是,提防对人的道德教化,反对单靠政令、刑罚来维持社会统治;提防用“宽厚”的手段来举行统治,并要求统治者理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法家思想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家反对孟子的“仁政”和“王道”,看法“法”、“术”、“势”兼用,以“霸道”治国法家思想在规律上是与儒家思想对立的主要流派,两千多年来,其地位虽不如儒家思想彰显,甚至长期处于被贬低的状态,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却一向是统治阶级暗中使用的重要策略 道家思想 老子和庄子创立的道家思想,与儒家和法家积极入世的态度不同,看法“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即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生活,实现天下自“治”道家思想一向被历代统治者作为缓和阶级冲突的一种补充性手段加以使用,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与儒法思想形成了重要的互补 学识点2:西方政治学的进展 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柏拉图的《梦想国》一书被认为是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初萌芽亚里士多德那么在《政治学》一书中奠定了西方政治学两千多年进展的概念系统和思维方式的根基,被一致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本人也因此保卫了西方政治学“开山鼻祖”的历史地位。
西欧中世纪绵延1200余年,基督教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君临一切,政治学沦为神学统治的思想工具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作为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从上帝的意旨来解释一切,全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理论,看法神权高于王权,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 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时期新时代的思想家们开头以理性和阅历的眼光查看和解释政治现象,逐步摆脱了宗教神学和伦理观念对于政治学的束缚自此以后,西方政治学说的进展呈现出两条根本线索:一条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进展,另一条是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进展 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的第一个政治思想家”,他的《君主论》一书完成了政治与伦理的彻底分开,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同一时期,以莫尔和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也在猛烈地抨击私有制的根基上开头发端他们猛烈抨击了当时私有制度的罪恶与腐朽,而且用心描绘了一个建立在公有制根基之上的,一切社会成员都享有对等权利的梦想社会蓝图 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昌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涌现诸如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西方近代历史上最为出名的一大批思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