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太经合组织.doc
3页亚太经合组织(APEC) 一、APEC基本情况 (一)成立背景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英文为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 APEC)成立于1989年 2O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向缓和,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潮流;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与此同时,亚太地区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呈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面对东亚的崛起和欧洲的日渐强大,美国调整了其对外经济政策,提出了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设想,欲以亚太为依托抗衡欧洲并牵制日本日本则欲凭借其经济实力,确立自己在亚太的重要地位,与美欧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东盟对日渐增长的贸易保护主义深感忧虑,探求维护自身利益的途径,加之当时“乌拉圭回合”谈判困难重重,全球贸易体制前途未卜,加强合作、互相协调已成为各方的共识尽管此前相继成立了太平洋盆地经济委员会(PBEC)和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但它们都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在此形势下,APEC便应运而生 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提出了“汉城倡议”,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
经与有关国家磋商,首届部长会议于1989年11月6日--7日在澳首都堪培拉举行,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当时东盟六国的外交和经济部长参加了会议,亚太经合组织(APEC)正式成立 (二)宗旨与目标 1991年11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APEC第三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APEC的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三)成员及加入日期 APEC现有成员21个其中,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等12个成员是于1989年11月APEC成立时加入的;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名义加入;1993年11月,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加入;1994年智利加入;1998年11月,秘鲁、俄罗斯、越南加入APEC接纳新成员需全部成员的协商一致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宣布APEC进入十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 (四)观察员 APEC观察员为东盟(ASEAN)秘书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和南太论坛(SPE)。
观察员可参加APEC部长级及其以下各层次的会议或活动 (五)组织机构 APEC的组织机构分为5个层次 1.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每年下半年举行自1993年以来共举行了10次,分别在美国西雅图、印尼茂物、日本大阪、菲律宾苏比克、加拿大温哥华、马来西亚吉隆坡、新西兰奥克兰、文莱斯里巴加湾、中国上海和墨西哥洛斯卡沃斯 2.双部长会议:每年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举行,由各成员的外交部长(中国台北、中国香港除外)和经贸部长出席自APEC成立以来共举行了14届双部长会议此外,APEC每年还举行一些专业部长会议 3.高官会:每年举行3至4次会议,一般由各成员副部、司局或大使级官员组成高官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执行领导人和部长会议的决定,并为下次领导人和部长会议做准备 4.委员会和工作组:高官会下设4个委员会,即:贸易和投资委员会(CTI),经济委员会(EC),高官会经济技术合作分委员会(ESC)和预算管理委员会(BMC)CTI负责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高官会交办的工作,EC负责研究本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和问题,ESC负责指导和协调经济技术合作,BMC负责预算、行政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高官会还下设9个工作组,3个政策级专家组,开展专业活动和合作 5.秘书处:1993年1月在新加坡设立,为APEC各层次的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秘书处最高职务为执行主任,任期1年,由APEC当年的东道主指派副执行主任由下届APEC会议东道主指派,1年之后成为执行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