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3.pdf
11页1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理解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领悟诗情2.通过阅读全文,把握作者的感情色彩,感悟段落之间语言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特征3.查找古汉语词典,利用课文注释,将古诗翻译为现代汉语教学重难点1.学习诗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练习写作技巧, 应用到平时的语文写作当中去2.理解蕴含作者感情的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学时间3 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查找诗作背景资料,整理作者相关经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马诗一、创设情景,新课导入课件出示:马的图片今天这堂课,先来看看这是什么动物?(马那么大家知道跟 “ 马” 有关的诗句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此可见啊, 马,在古诗中是一种独特的意象特征,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首关于 “ 马” 的诗!马诗(板书)二、学习生字,理解注释(一)教师范读课文,再领读课文二)学生整体齐读,找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大漠 燕山 金络脑2 (三)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学习注释,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何当:何时将要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三、课前概况,背景简介(一)课件出示:李贺生平简介,诗作写作背景。
二)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引发兴趣四、阅读分析,感知诗情(一)分析诗的一、二句1.找同学朗读诗的一、二句2.结合注释,翻译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点名回答平沙万里, 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 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3. “大漠沙如雪 ” 这句诗中的 “ 雪” 点明了写诗的季节在冬天吗?(不是冬天)4.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大漠” 比作“ 雪” 5.那么第二句 “ 燕山月似钩 ” 中的“ 似” 字和“ 如” 字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吗?(同样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月” 比作“ 钩”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平沙大漠、明月如钩的画面6.大家还能想出其他含有比喻句的古诗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7.这两句主要是在描写?(景色)其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大漠、沙、燕山、月、钩8.大家还知道边塞诗其他的意象吗?(课件出示: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9.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吗?3 (具有浓厚的汉代文化情结和鲜明的边塞风貌特征二)分析诗的三、四句1.自古诗情融为一体,写景便是为了(抒情)?诗的一、二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为全诗奠定了凄清、雄浑、大气的感情基调,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诗的三、四句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线索。
2.点名朗读三、四句3.结合注释,翻译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点名回答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 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4.根据课文注释, “ 金络脑 ” 的意思是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5.引导学生对 “ 马” 的形象进行描绘,并组织语言写成一段话6.这匹马使用黄金佩戴的鞍具,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象征着马受到重用和地位显著7.所以,作者是真的在写马么?联系之前了解的古诗的写作背景,笔下的马有什么别的寓意呢?小组探讨交流课件出示:作者并不是在写马,实际是在写自己,以马自喻,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的悲愤四、课文结构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一二句;第二部分:三、四句一、二句:写景,渲染环境气氛,为后文抒发的感情做铺垫,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三、四句:抒情,照应前文,通过写“ 马” 以抒情,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悲诉五、课文主旨本诗作者以马自喻, 通过咏马来描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人生,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殷切期盼六、课堂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4 sh m yn sh n xi ng s ()()()h sh lu y b ju ()()(二)形近字组词。
脑()钩()踏()恼()沟()蹋()(三)结合马诗的诗句,发挥想象,写写作者笔下的马的形象答案:(一)沙漠燕山相似何时络绎不绝(二)竖排:头脑恼怒铁钩水沟踏步踢踏(三)略七、总结拓展李贺的写作态度, 他写诗从不急着立题, 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 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迅速记录下来,并把它们投进小童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 一到家里, 他连饭也来不及吃, 就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 当即进行整理, 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这种善思、善于观察,做事高效,认真追求极致的态度,值得后人学习八、课堂小结马诗共有共有23 首,今天我们学习的马诗是其中的第五首,通过这次课堂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作者笔下的 “ 马” 的形象,体会到了作者感情线索的变化特征, 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阅读李贺其余22 首古诗, 以此作为课外的阅读积累,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找我答疑解惑或者小组交流九、板书设计马诗唐李贺5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意象:大漠、沙、燕山、月、钩写景 抒情第二课时石灰吟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大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课件出示: 石灰图片) 那么同学们了解石灰的开采烧制过程吗?(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板书)二、认识生字,理解注释(一)认识生字1.教师范读,师范古诗的正确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3.找出不认识的字词锤凿焚烧碎骨浑(二)理解注释1.学生领读2.同桌之间自由阅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1)等闲:平常2)浑:全,全然3)清白:指高尚的节操三、精读古诗,理解感情(一)理解古诗1.大家自由阅读,小组之间合作交流,翻译古诗2.教师巡视,帮助理解3.学生试翻译6 4.教师进行纠正1)翻译 “ 千锤万凿出深山 ” 课件出示: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2)翻译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课件出示: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3)翻译 “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课件出示: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4)翻译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课件出示: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二) 分析主旨1.分析诗的第一句1)诗的第一句 “ 千锤万凿出深山 ” ,大家能感受到什么?(感受到石灰开采过程的艰难2)“ 千” 和“ 万” 就是一千次或者一万次吗?(这不是实指,是虚指,夸张的手法3)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作者通过夸张的手法,更加突出石灰经历千锤百炼才能开采的事实。
2.分析诗的第二句1)诗的第二句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中“ 烈火” 可以看得出什么?(石灰烧制时温度十分高2)结合注释,想想 “ 若等闲 ” 是什么意思?(好像平常一样3)既然经历了高温,石灰还像平常一样,那么这两个词不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这样从侧面烘托出石灰经历磨练从容不迫的态度3.分析诗的第三句1)诗的第三句 “ 粉骨碎身浑不怕 ” 中“ 粉骨碎身 ” 是什么意思?(粉骨碎身指身躯粉碎,牺牲性命2)从中大家能看出什么?(看出石灰英勇无畏、坚毅刚强的英雄精神7 4.分析诗的第四句1) 石灰即使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粉骨碎身,那么它畏惧了吗? (没有畏惧引出诗的第四句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2)那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什么?(作者通过描写石灰, 以石灰自喻, 表达自己即使经历打击也会保持清白、正直的秉性,追求高尚的人格5.那么这种手法叫做?(课件出示:托物言志四、课文结构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诗的一、二句, 描写石灰开采过程的艰难和石灰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第二部分:诗的三、四句,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五、课文主旨本诗通过对石灰锻造过程的描述,以石灰自比, 通过讴歌、 赞咏石灰来表达自己不畏艰难困阻,永葆高尚人格,坚守个人操守与底线的不懈追求。
六、课堂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qi n chu b i linf n sh o()()li hu f n g su sh n()()(二)根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等闲:2.浑:3.清白:(三)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千锤万凿出深山,2.,要留清白在人间8 答案:(一)千锤百炼焚烧烈火粉骨碎身(二) 1.平常2.全,全然3.指高尚的节操三) 1.烈火焚烧若等闲2.要留清白在人间七、总结拓展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 也称寄意于物, 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 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八、课堂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石灰吟,大家通过课下注释进行了课文翻译,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多加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九、板书设计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托物言志第三课时竹石一、创造情景,新课导入大家知道岁寒三友吗?岁寒三友都包括什么呢?(课件出示:松、竹、梅那么大家都知道它们各自的寓意吗?(课件出示: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9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首关于竹子的古诗!竹石(板书)二、初读古诗,掌握基础1.自学(1)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2)借助书中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3)教师巡视,讨论答疑2.理解诗意(1)点名学生说出每句诗的意思,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2)教师做总结3)翻译为: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 它依然那么坚强, 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 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三、精读古诗,领悟诗情1.纵观全文,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课件出示: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2.作者笔下的竹子都经历了哪些磨难?(风吹、雨打、千磨万击3.即使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竹子仍旧?(不畏艰难4.从哪里可以看出竹子的决心?(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 “任” 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最后一句中的一个 “ 任” 字,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6.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竹子的喜爱的?这种手法叫做什么?(托物言志。
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四、课文结构10 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诗的一二句,描写竹子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坚毅的特征第二部分:诗的三、四句,作者通过描写竹子来以此自喻,通过描写竹子不畏艰险,应对自然,来表达对坚贞不屈的品质和气节的追求五、课文主旨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六、课堂练习(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反义词:放松 ()坚劲()近义词:磨练 ()任凭()(二)根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任:2.尔:(三)把下列诗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答案:(一)紧张柔软锻炼听凭(二) 1.任凭三) 1.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2.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七、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