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pdf
22页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经典名篇,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单元目标】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2.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文中精彩语句3.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教学思路】庄子 二则通过理解大鹏形象和“濠梁之辩”,欣 赏 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体 会 庄子的艺术特色礼记 二则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 和“大同”社会的理想马说让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结合具体语句,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通过把握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及思想感情唐诗三首反复诵读诗歌,体会古体诗在句式和用韵等方面的特点;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中精彩语句,感受诗中描绘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1+1+X 设计课 外 阅 读 庄周梦蝶【课时安排】1.庄子 二则(2课时)2.礼记 二则(2课时)3.马说(2课时)4.唐诗三首(3课时)5.写作:学写故事(2课时)6.综合性学习:以“和1”为贵(2课时)八年下册第六单元21 庄子二则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 庄子及庄子。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理清思路3.理解大鹏形象,领悟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L 由 庄周梦蝶故事引出庄子2.同学交流课前预习中了解的与庄子有关的文学常识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强调以下字读音:鲸 kiln、徙 X i、谐 X iF 技 tudn、邪(同“耶”)ye2.借助课下注释,学习小组内交流课文大意;有疑义之处,组内无法解决的,作标注3.小组有疑义之处,班级交流,教师点拨强调以下字词解释:怒、是、志、水击、按、以、息、4.全班齐读课文,读出语气三、再读课文,读明形象L合作探究,理清思路思考:文中讲了几层意思?要点:第 一 层(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有鲸到鹏的变化第 二 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以息相吹也”),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第 三 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写作者仰视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2.细读多思,赏析形象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反复诵读课文第一层,然后回答)要点: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鳏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2)大鹏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齐读课文第一、二层,结合文本内容回答)要点:大鹏形体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大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大鹏,“不知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大鹏形体之大、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3)重点语句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要点: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大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技”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四、再读深悟,读出寓意1.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北冥有鱼一文的寓意是什么?2要点:文章借大鹏的寓言展开想象和联想,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2.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要点:关键句:“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推己及彼,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五、课堂总结本文是 庄子逍遥游的开头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蛆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六、拓展阅读阅 读 庄周梦蝶,完成文后的任务板书设计_北冥有鱼M-鹏-高飞想象神奇 依附条件八年下册第六单元 北冥有鱼基础知识分类整理L通假字(1)北基有鱼(“冥”同“溟,海)(2)其正色邪(“邪”同“耶”,语气词,呢、吗)2 .一词多义 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L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2)为/其 名 为 鲍(叫作)i化而 为 鸟(成为)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L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其 Jr其名为鹏(代词,它的)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其正色邪(用在选择问句中,表示选择)(5)而 I一化而为鸟(表承接关系)-怒 而 飞(表修饰关系)3.词类活用(1)志径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2)南冥者,木 池 也(名词作形容词,天然的)4.重要词语(1)北界有鱼,其名为鳗(北海)(2)等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3)是鸟也,净塔则将徙于南冥(海水运动)(4)齐谐者,孝摩者也(记载怪异的事物)(5)技林搔而上者九万里(旋风)(6)本以六月国者也(去:离开;息、:风)(7)野时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8)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苍苍:湛蓝色;极:尽头)(9)其视下也,亦若举则目矣(是:这样;已:罢了)5.重要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译文: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译文: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文: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4第二课时教学要点L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2.学习庄子说理技巧,体悟庄子的人生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关 于“鱼”快乐与否的辩论从逻辑上讲,庄子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惠施但这句话好像还有弦外之音,好像不从逻辑上讲,庄子便赢了似的为了一探究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 同 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寻找答案二、自读课文,感知文意1.反复诵读课文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濠 hdo、tio2.借助课下注释直译课文,小组内交流有疑义处班级交流,教师点拨强调以下字词解释:是、安、固、全、循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要点:庄子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三、合作探究,体悟巧辩1.分角色诵读庄子与惠子的对话2.小组合作探究: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要点:(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 么(能)知 道”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3)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3.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作分析要点: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4.再次诵读 庄子 二则,结合课文,体 会 庄子的艺术特色要点:在 北冥有鱼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大鹏的宏大形象,最后又以人之视天来想象鹏之视下,意境开阔邈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二人反复辩难,最后近于说绕口令,正是故事的趣味所在课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庄子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四、课堂总结八年下册第六单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故事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构成,但是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受这种诗意的感染五、拓展阅读阅 读 秋水 目不见睫,完成文后的任务板书设计一 庄子巧辩、尚美、超 然 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 快 乐 自 由”I惠子力辩、求真、拘 泥J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基础知识分类整理1.古今异义彳质其本(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2.一词多义(1)固 固不知子矣(固然)I子固非鱼也(本来)(2)之 犀 鱼 之 乐 也(助词,的)I子之不知鱼之乐(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文言句式(1)蜂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也,表判断)(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状语后置,应 为“于濠梁之上游”)4.重要词语(1)家知鱼之乐(怎么,哪里)(2)图不知子矣(本来)(3)全 矣(完全,肯定)(4)请御其本(追溯)5.重点句子(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6 .文学文化常识庄 子(约 前3 6 9-前2 8 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 3篇,包括内篇7篇,外 篇1 5篇,杂篇1 1篇本文选自外篇中的 秋水代表作有 逍遥游、庖丁解牛等622 礼记二则第一课时教学要点L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注意古今异义的不同2.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特点3.把握短文观点,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半 部 论语治天下,一 帧 礼记誉千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 礼记,领悟为学之道二、检查预习1.交 流 礼记相关文学常识,教师强调课下注释2.检查字词预习正音:(ji yao)自强(qi6ng)电命(yuG)学学半(XiGo)(2)解释重要字词里 有 嘉 肴 弟 食 不知其日也 然后能自理也 虽有至道教学相培奉敢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反也(3)古今异义词申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弗食,不知其目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三、研读课文1.诵读课文,读出节奏要点:(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句式特点1)诵读课文,找出句式特点要点:“故日”之前,全都是对偶句第一组,用“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第二组,用 两 个“然后知”的句式;第三组,用 两 个“知然后能”的句式2)反复诵读,体会其表达效果要点: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 明“教”和“学”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