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第一课时.pptx
37页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拍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毅然奔赴抗日前线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去探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1.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2.制订阅读任务和目标3.梳理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作品所写事实及人物形象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走近作者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迫害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背景资料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你知道书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吗?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作者于 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写作经历内容简介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识别体裁特点: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具体来说,它包括新闻、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而在今天读者看来则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阅读方法: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比如,斯诺带着疑虑出发,采访结束之后,他又有怎样的观点最后,阅读纪实作品,并从中获得启迪,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问题清单:1.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2.中国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3.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思考是什么?红星照耀中国采访时间采访路线采访对象采访内容采访感想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北平西安保安预旺保安西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共产党领导人红军将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不可征服的力量篇次篇名创作特征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作者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了解张学良、杨虎城同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叙述了作者在进人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以及周恩来、贺龙等红军领导人与红军战士们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第三篇在保安叙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以及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和红军大学、红军剧社的有关情况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叙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第五篇长征写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等英勇事迹第六篇红星在西北写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还讲述了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等各方面政策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叙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和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叙述了作者深入到红军内部的实地考察,司令员彭德怀的悲惨童年和生活情况,以及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叙述了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以及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第十篇战争与和平叙述了红色中国的少年们在苏区的生活和学习,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第十一篇回到保安叙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叙述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和结果及其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毛泽东人物肖像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人物形象成长时期:富有反抗性,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好学进取,有恒心和毅力;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成熟时期:质朴纯真,生活简朴;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身体素质好;一丝不苟,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同时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者人物介绍毛泽东相关情节与父亲的矛盾对抗;剪辫子、参军;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谈及牺牲的同志和饥荒引起的死人事件,他总是眼睛湿润;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周恩来人物肖像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人物形象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平易近人,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相关情节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在上海和工人领袖成功组织了五万名工人的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领导举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朱德人物肖像年过半百,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是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人物形象沉默谦虚、爱护部下、天性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大勇大智、爱党爱民,是一个为革命甘愿丢弃个人财富和地位的共产党人,同时还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杰出军事家朱德相关情节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一起讲故事、打球;他喜欢运动,乒乓球打得挺好,篮球也打个“不厌”;他也喜欢读书,仔细制订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在柏林参加共产党为声援五卅运动而召开的大会时被捕;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注:斯诺在陕北期间,并未见到朱德书中关于朱德的部分,是依据作者搜集的资料和他人采访朱德的资料写成)贺龙人物肖像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身体健康,不知疲倦人物形象英勇善战,口才好,威望高,忠诚谦虚相关情节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取意见;使地主士绅闻风逃跑,行军神出鬼没(注:书中关于贺龙的部分,也是采访他人而写成)彭德怀人物形象率直爽朗、乐观爱笑、富有才智、吃苦耐劳、精力旺盛、性格刚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是一位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相关情节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喜欢孩子,尊重少先队员(“红小鬼”),将棉衣披给小号手;将国民党的悬赏通缉传单收集起来印刷红军宣传品;童年时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老师,将祖母的鸦片烟踢掉;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术;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徐海东人物形象有强烈的自豪感,热情真诚,大胆无畏,英勇善战,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阶级意识相关情节为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而自豪,笑称自己是“苦力”;在学堂回击富家子弟的欺压;组织起湖北省的第一支“工农军队”;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全身多处都受过伤;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表现出强烈的阶级意识1.高度纪实性,深刻洞察力。
本书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特别是很多采访,都采用了“口述实录”的新闻叙事方法正是在奔走了解红军、党政机关、经济、文化、教育、宣传等各方面情况,在同革命领袖、普通战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做了无数次谈话的基础上,才有了本作品的问世作品中还蕴含着斯诺周密思虑的见地,渗透着正义的火花和激情斯诺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对新闻事件进行忠于事实、合乎逻辑的分析和判断,得出了令人信服的评价和入木三分的预见性结论,他理性的思辨给读者带来更深的思考艺术特色2.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 作者善于表现人物的外貌、心理、个性,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特写等手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许多红军将领:气度恢宏、学识渊博的毛泽东,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周恩来,健壮如虎、疾恶如仇的贺龙,德高望重、老当益壮的徐特立,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海东这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令读者过目难忘3.善设悬念,擅长场景刻画 作者善设悬念,以替读者揭开谜底的方式叙述作品一开头,斯诺就以人们对于红色中国的种种疑问入文,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亦擅长场景刻画书中描绘了不少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硝烟征尘,磅礴气势立显笔底,读来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有强烈的现场感。
4.语言朴素生动、风趣幽默 作者将陕甘宁边区的生活描绘得亲切生动:比如小脚老太太坚持杀鸡招待客人时与同伴的应答,使人读来倍感亲切另外,斯诺在行文中也不时表现出风趣幽默的特点:如对“红小鬼”与彭德怀的对话的描写就非常幽默精彩片段 那是六月初,北京披上了春天的绿装,无数的杨柳和巍峨的松柏把紫禁城变成了一个迷人的奇境,在许多清幽的花园里,人们很难相信在金碧辉煌的宫殿的大屋顶外边,还有一个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选自探寻红色中国去西安的慢车)精彩选读要点批注 语段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北京城优美清幽的环境、金碧辉煌的宫殿,与“劳苦的、饥俄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平和,一边却是水采火热,反衬出外国侵略者的丑恶面目,以及战争中中国人的艰难处境精彩片段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选自在保安苏维埃掌权人物)要点批注 语段写作者对毛泽东的整体印象。
最后一句中,作者将“夭真质朴”与“机智”“世故”合用,形象刻画出一个懂得世故却不玩弄世故,睿智机敏却心地淳朴的人,深刻展现出了人物身上的复杂性同时,用“奇怪”一词修饰“天真质朴”,反而展现出在特殊环境下这种品质的难得精彩片段 但是根据力学原理,历史的洪水必须找到排泄口它是不能强制倒流到发洪水前的渠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