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学科)高考文综合(地理试卷)评析.doc
6页地理教学计划总结高考文综合(地理试卷)评析 一.试卷评析 1. 试卷知识点分布 课标模块 知识点 题型 分值 自然地理 1 太阳高度、太阳辐射能与地表坡度的关系 选择题(27—28题) 8分 2 阻碍港口封冻与解冻的要素 选择题(29—30题) 8分 3 阻碍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的要素及纬度分布特点 选择题(31—32题) 8分 4 湖泊面积变化的缘故及启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综合题(33题(2)、(3)题) 22分 5 地势高低的推断 简答题(33题(1)题) 8分 6 河流的水文特征 简答题(34题(1)题) 8分 人文地理 1.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的征询题及必备条件 选择题(25—26题) 8分 2.农业消费自然条件和类型 综合题(34题(3题) 12分 区域地理 地理信息技术 选择题(23题) 4分 初中地理 美国的港口 选择题(29—30题) 8分 我国东北地区(部分)的农业活动 综合题(34题(3)题) 12分 乡土地理 安徽省的土地利用类型 选择题(24题) 4分 自然灾祸与防治 区域干旱、洪涝灾祸多发的缘故 简答题(34题(2)题) 10分 2.试题分析 (1)试题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多方面的才能调查 第一,总体上说,试题中图片的表现方式多样,有利于综合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才能及获取信息的才能;材料紧扣现实征询题,有利于防止考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调查学生理论联络实际的情况;征询题设置由浅入深,梯度设置合理,有利于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强调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调查,有利于调查学生对地理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掌握。
第二,试题立意新颖、设征询灵敏,使征询题更贴近生活实际如选择题27—28题,关于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能量之间的关系考核 第三,试题在考核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处理征询题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开展进程中遇到和必须处理的征询题,反映了地理学研究在当代社会经济开展中所产生的作用如第33题关于罗布泊的变迁对干旱区域开发的启示 第四,试题强调对学生地理学习才能的调查,思维才能的调查如调查学生按照已有素材获取、处理多种信息,对信息进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最终获取结论突出表现了思维理性和逻辑过程及分析征询题处理征询题的方法,学以致用如第34题的几征询,就充分反映了现代新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试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2)图像、图表、等值线图是试题内容的重要载体 “才能切入,才能调查”是高考命题根本要求,对地理学科的核心才能的调查是新高考尽力强调的地理学科的核心才能主要是读图读表的才能、演绎分析征询题的才能、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才能、应用知识和实践才能、论证和探究征询题的才能等而这些才能的调查主要是借助对图表、图像、地图等的阅读本套试卷充分利用图像、图表、等值线图、地图等,真正做到了“题不离图”,特别充分地考了查学生的多种才能,同时也使试题极具新颖性,根本防止了猜题押题。
(3)试题内容与课本、课标、考纲的关系 试题所涉及知识内容均在考纲和课标要求的范围之内,完全符合考纲的知识要求和才能要求对使用哪种教材版本关系不大,没有对教材内容进展直截了当调查 3.总体评价 试题难度适中(较08年略微容易一点),对学生知识才能调查恰到好处;区分度特别高,对那些根本功不扎实的考生来说分分难得,而对那些根本知识扎实、才能较强、答题标准的考生来说也较易得到高分;通过一些图表、图像的编制,注重核心知识的调查,兼顾核心才能的调查,使试题十分新颖,防止了与一些模考题的雷同本套地理试卷是新颖而不怪僻、灵敏而不忘才能调查的高质量试卷二.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突出课改精神,强调才能培养 随着地理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学习四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今后高考仍会进一步把学生的才能调查放在首位,按照不同的考核目的和要求,选择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征询题”,突出“以才能测试为主导”的方针,鼓舞学生“多角度、制造性地考虑和处理征询题”今后高考试题开放性会更强,情境设置会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图、表和文字材料提供相关信息,全面检测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处理征询题的才能,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特别难派上用场。
2.突出地理理念,强调地理视角 地理理念和地理视角是分析、处理和处理地理征询题的根本方法,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其本质是地理科学思维方式,即人们用于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方式、思想方法及思维运作程序地理理念和地理视角在高考中详细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动态地看征询题,注重自然地理过程其二是开展地看征询题,关注人类活动与区域开展之间的关系今后高考会浸透地理课改新理念,接着加强才能调查,彰显地理学科特色 3.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区域开展 通常所说的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根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根本知识框架,是学生构成各种学科才能根底高考试题援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社会素材,构成新的征询题情境,构成新的设征询角度,但其落脚点仍然在课本上的主干知识,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现在年高考第33题,通过湖泊(罗布泊)面积的变化这一主干知识的调查,折射出对干旱区域人类活动的启示 4.突出空间定位,强调用图析图才能 近几年来,“区域特征认定”的难度虽说有所降低,但是调查角度增加,空间定位仍然是调查学生读图才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高考第34题,就牵涉到特别重要的区域定位征询题,定位出错,征询题就特别难答对,甚至张冠李戴,不知所云。
5.突出案例研究,强调结合实际 现在新课改一个重要特色是以案例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做为指挥棒的高考命题,将以热点区域与热点信息为载体,通过案例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才能 6.突出对知识的精确阐述,强调标准答题 地理学科牵涉到特别多难明白、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原理的精确描绘对老师来说特别重要,由于这是学生考虑、处理所有征询题的按照,概念原理的模糊必定阻碍对征询题的正确思路,最终阻碍高考成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