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的“高效课堂”.doc
5页本期以来,为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课堂高效为抓手,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在学生自主管理的基础上,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一、做好两个准备7HY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1.科学分组7HY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 根据学生的性别优势、性格特点、处事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并给予不同的、鼓励性的组名2.做好学生的预习工作7HY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传统教学下,我们也强调学生的预习,问题是学生是如何预习的,预习的效果如何往往难以体现所以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借助预习导引中的问题去预习,这样学生预习就有了目的性,方向性,预习效果也有了保障,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情二、建立“一种共识,双向保障”的思想体系1.一种共识:师生双赢观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长,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成长,教学相长,和谐成功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赢”而不仅是“教师奉献、学生收获”改变教师“只奉献无索取”的课堂教学观,教师“给予”学生的同时,也从学生那里得到诸多“收获” 2.双向保障:严格、自由 严格,指对学生课堂秩序、习惯养成、双基训练等严格要求,也指对教师课堂教学常规严格要求,绝不放松要求,绝不降低标准。
严格”保障课堂教学有序、有效 自由,指对学生尊重差异,发扬个性,激励积极性,也指提倡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自由”保障课堂教学有活力、有魅力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互教助教,促进学生集体学习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预习、自评、点评、当小老师、互改作业、互测等互教助教能力,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系数,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系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结果的反馈检测效率,促进学生的互动学习、互动成长,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四、改善习惯性的评价方式从习惯以课外评价为主转为以课内评价为主,加强课堂习惯的评价为使课堂成为学习习惯培养的“磁场”,不断激励指导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校尝试以“课堂表现”为主评选优秀学生,如“自主学习之星”、“讨论之星”、“质疑之星”、“优秀合作小组”、“优秀同桌”、“优秀汇报员”、“优秀补充员”等,让各学科课堂教学发挥对学生的评价与管理效能,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从学生激励方面切实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五、通过开展“三课“活动,从而提升高效课堂的实施力度本期我校在10月份组织开展了优秀教师示范课、新来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赛教课活动,并进行说课、评课活动。
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查找课堂教学低效表现和原因,弥补教学缺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益在目标设置上,要求各位教师要“导”的思路清晰,学生要“学”的目标明确;在环节设计中,要求课前先学有体现,每一环节学生有事做;在学法指导上,要求指导学法得当,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当然,师生的互动,课堂的气氛以及学生的全员参与都有相应的要求六、主抓“导学案“的设计与检查1、引导教师对导学案作用的认识——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2、导学案的设计与要求——我校的导学案是由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导引、问题导学、课堂检测、预习作业等环节组成学习目标要求要有针对性;学习重难点要求要有准确性;预习导引要求要有过渡性;问题导学要求要有探究性;课堂检测要求要有精巧性;预习作业与预习导引要有一致性3、导学案的检查与使用——先自查——备课组长检查——包级领导检查并签字——复印使用七、继续抓好教师的集体备课,使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落到实处。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都能高效备课,必须抓好集体备课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使集体备课充分体现该学科全体教师的智慧和水平 集体备课的过程应成为全体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提高的过程,在每次集体交流中,教师要立足课程标准,高质量落实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不仅讨论教材核心内容、教法及学法,还要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每位教师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使集体备课真正避免形式化、体现高效性 八、引导教师和学生学会学习反思,学会总结教师要经过教学反思方能更上一层楼,学生也要学会反思,反思其阶段学习成果,反思其学习方法,反思其学习得失,吸取经验教训今后学习才能更有针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上是我校本期开展高效课堂研究的一点思考与实践,其间的不成熟、不深入做法,我们将不断改进,努力把课堂教学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2012年11月13日我校的“高效课堂”汤房小学2012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