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城新型农村社区成效.doc
4页邹城新型农村社区成效近年来,邹城市按照济宁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切实把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措施,立足自身实际,完善政策措施,全力攻坚克难,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09年,我市共投资6.33亿元,实施整村迁建项目11个,建设农村住房9529户,建筑面积63.5万平方米,节约土地2080亩一、主要工作做法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公路交通等专业规划,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邹城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将全市889个行政村规划为48个社区和132个特色自然村,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弱村向强村靠拢、小村向大村合并,构建了以市区为中心、小城镇为骨干、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坚持城乡结合、建改结合,启动了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编制工作,计划2010年完成村庄改造24个,新建农村住房1.2万套,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2011年,完成农村住房1.4万套,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在户型设计、设施配套等方面,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切实做到集实用性、安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既满足农民生活居住之需,又为发展农村集体产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注重因地制宜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层层召开会议,深入宣传发动,激发农民群众合村并点建社区的热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都通过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审议表决,努力把道理讲清、政策讲透、经济帐讲明,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另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选点布局立足村居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基层组织现状,把城中村、城边村、压煤搬迁村、园区村、镇驻地村、国省道沿线村作为重点,成熟一个,改造一个,先易后难,重点突破,抓点带面,稳步推进2009年确定的11个济宁社区示范点一次性通过验收,今年确定的11个示范点6个已全面施工,5个通过规划审批,进展较为顺利三是突出政策引导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7000万元,连续3年设立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专项资金,按照楼房建筑面积、居住人口以及完成时间等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镇街加快社区和住房建设对合村并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的土地,市政府按照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每亩15万元的价格统一进行收储,土地纯收益全部用于社区项目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对社区建设免收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50%。
对村民自愿筹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的,由村集体按照银行同期利率,按期支付利息将各级各项“三农”扶持资金优先用于农村住房建设,做到资金集中投入、政策配套运用四是严格责任考核成立了高规格的会战指挥部,从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专门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统筹组织协调,全力全速推进严格实行市级领导包镇街、部门包村庄责任制,与镇街、有关职能部门签订了年度责任状,纳入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综合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动态督查机制,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有力保障了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二、初步成效一是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对城中村、城边村的整体搬迁和集中改造,建成了一批设施完备、环境整洁的城郊集聚型大社区,既改善了城郊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又为城市建设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了6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腾出土地1187亩,3214户村民搬进了新居今年启动建设的钢山花园、龙泉花园、富东花园三个城郊社区竣工后,又可安置居民7358户,腾空土地3593亩新型农村社区竣工入住的同时,同步完善水、电、暖、气、闭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了医疗、文化、社区管理、日用品超市、农资配送等服务设施,有效完善了村庄功能,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推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加快了集体经济发展利用村庄改造腾出的土地,大力发展高效种植、养殖项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田庄社区利用城中村改造腾出的250亩土地,规划建设粮食深加工产业园,成立农工商有限总公司,开办编织厂、石灰厂、面粉厂、机械厂、建筑公司等企业,对社区失地农民开展择业技能培训,给予优先安置目前,社区95%的劳动力在社区企业上班,并安置临近村居失地农民300多人,使普通失地农民转变成为新型产业工人,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钢山街道后八村集体注册成立“鑫琦房地产开发公司”,年底按股分红;小区68间门头房免租金两年,鼓励村民经商致富;免费向村民供应水、暖,每户每月补贴30元电费;民兵连站岗巡逻,维护社会治安,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三是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把农村社区建设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启动了农村环卫新体制,建立了“村设保洁员、环卫设施配套、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农村保洁新模式,初步解决了长期垃圾围村、围田、围路问题,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