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某公路互通立交市政配套项目拉森钢板桩支护施工(含计算书).doc
35页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金湾互通立交市政配套项目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目 录1、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述 11.2、参建单位 21.3、工程环境 22、编制依据 53、施工准备 53.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53.2、主要劳动力计划 53.3、施工管理网络 64、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64.1、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原则 64.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75、基坑支护结构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技术要求 75.1、钢板桩 75.2、支撑体系 76、拉森钢板桩施工工艺 86.1、钢板桩支护施工流程 86.2、钢板桩检验、吊运及堆放 96.3、测量放样 106.4、钢板桩的打设 106.5、土方开挖 116.6、内支撑安装 126.7、基坑排水降水措施 146.8、拉森桩拔除方案 146.9、施工监测 157、质量保证措施 167.1、渗漏和涌沙 167.2、钢板桩侧倾 177.3、共连 178、应急救援预案 188.1、应急预案的原则 188.2、应急预案流程 188.3、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 198.4、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229、安全施工措施 2210、文明施工措施 23附:钢板桩支护结构计算书301、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金湾互通立交市政配套工程项目位于省道S366线与珠海大道的交汇处。
施工范围5条辅道,8个箱涵,一座人行天桥和排给水管道本工程根据不同类型管道的埋置深度,该项目需要进行支护开挖的主要为雨水和污水管道,以及给水管与中海油燃气管道交叉处沟槽开挖深度分布范围为3.0~5.0m,本次设计对应管道的不同挖深选取相宜的支护方式,即(拉森钢板桩+钢管内撑)钢板桩的长度根据开挖深度而定,分为9m、12m两种类型本项目应考虑须保护中海油管、现状供水管的范围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雨水和污水管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1.0.基坑施工工期不超过6个月,施工期间支护周边20m场地范围内地而荷载不得大于20Kpa基坑支护采用(拉森钢板桩+钢管内撑)形式拉森钢板桩选用拉森式NKSP-ⅢA,长度根据开挖深度而定,包括9m及12m两种规格,并按照不同深度设置多道钢管内支撑与工字钢围檩第一道工字钢为128a,第一道热轧无缝钢管d=108,t=6.第二、三道工字钢为I40b,第二、三道热轧无缝钢管d=180,t=74)钢板桩的具体结构形式如下:Ⅰ型:基坑开挖深度3.0m 1.2、参建单位业主单位:珠海交通集团设计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珠海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1.3、工程环境1、地质环境建设场地在大地构造上属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与南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也属华夏地向斜的东南延伸部分 场地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西南段,主要受新华夏系北北东和北东东向断裂构造的控制根据广东省地震 1989 年对全省各地的基本烈度进行复核,本区经复核后的基本烈度为Ⅶ度 按地质年代和成因类型划分,建设场地内自上而下分布的土层分为:人工填土层(Qml)、海相沉积层(Qm)、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花岗岩残积层(Qel)和燕山三期(γ52‐3)花岗岩风化层1)人工填土(Qml)地层岩性(1-1)素填土 亚层号①1:呈浅灰、灰黄色, 主要由花岗岩风化土回填而成,在口岸管理区及周边场地现状绿化带内,粒径较大;在场地南侧湿-很湿,欠压实-稍压实;厚度为0.5~5.8m,平均厚度1.70m1-2)冲填土 亚层号①2:呈灰黄、浅灰色,为石英质粉细砂冲填而成,底部一般杂较多淤泥粘粒,湿-饱和,松散-稍密厚度为1.2~6.5m,平均厚度3.21m。 2)海相沉积层(Qc)层号②地层岩性以淤泥为主,上部浅灰色,下部深灰、灰黑色,刀切面光滑,质较纯,富含有机质,闻有臭味,局部含少许贝壳碎片及石英细砂,底部一般石英细砂含量较多,饱和,流塑;场地内分布普遍,且厚度较大,厚度为6.9~25.6m,平均厚度15.22m3)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层号③地层岩性(3-1)粉质粘土/粘土 亚层号③1: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呈灰黄、褐黄、浅灰、灰白等色,刀切面较光滑,局部粗糙3-2)砾砂 亚层号③2:呈灰白、灰黄色,主要由石英质砾砂组成,局部为粗砂3-3)淤泥质土 亚层号③3:呈灰黑、深灰色,富含有机质,具腐臭味,刀切面光滑,含少量石英砂及贝壳碎片3-4)粉质粘土 亚层号③4: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有粘土产出,呈灰黄、灰白、红褐色,刀切面稍光滑~光滑,主要由粘土和含少量石英砂粒组成3-5)淤泥质土 亚层号③5:呈灰黑、深灰色,富含有机质,具腐臭味,手捏滑腻,刀切面光滑,底部稍光滑,一般含少量石英砂及贝壳碎片,底部石英砂粒含量较高3-6)砾砂层 亚层号③6:以砾砂为主,局部为粗砂或角砾产出,呈灰白、灰黄色,主要为石英和长石,次棱角状4)残积层(Qel)层号④地层岩性主要呈灰白色,个别呈灰黄色,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岩芯呈土柱状,原岩中长石、云母等矿物完成风化成土状,组分为粘土和约25%左右的砾砂组成,饱和,可塑-硬塑;主要分布在场地南侧和北侧,层厚为0.8~6.1m,平均层厚1.86m。 5)燕山三期花岗岩(γ52-3)地层岩性(5-1)全风化花岗岩 亚层号⑤1:主要呈灰白色,个别呈灰黄、青灰色,岩芯土柱状,原岩中长石、云母等矿物多风化成土状或碎屑状,饱和,硬塑-坚硬;主要分布与场地南侧和北侧5-2)强风化花岗岩 亚层号⑤2:主要呈灰白色,岩芯半岩半土状,原岩中长石、云母等矿物多风化成碎屑状,原岩结构清晰,主要组分为粘土和约25%的石英质砾砂及长石碎屑5-3)中风化花岗岩 亚层号⑤3:呈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和云母;平均厚度为1.3m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场地覆盖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淤泥层、粉质粘土层、砾砂层、淤泥质土层及全、强风化花岗岩层,覆盖层厚度约70~80m;场地内主要的不良地质条件是分布厚度较大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层,均属软弱土层,其工程力学性质差;场地不存在断裂带、古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不良地质条件,亦未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发生的可能;场地所处区域近年属弱震区,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小,在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基本适宜工程建设场地稳定性评价场地内未揭露有断裂带、古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不良地质条件,场地内亦未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发生的可能。 场地所处区域近年属弱震区,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小,场地附近虽有活动性断裂通过,但非全新世活动断裂,场地属构造基本稳定区场地地层中下卧淤泥、淤泥质土层属软弱土层,其中淤泥层为欠固结土层,在自然状态下会因自重固结引起地面沉降;同时场地上部分布的冲填土层在7度地震烈度下可能产生轻微的液化现象,但上述不良地质现象对本工程的不良影响可采用排水固结法地基处理、采用桩基础等工程措施予以解决2、水文条件(1)地下水类型及赋存状态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在第四系松散层的孔隙潜水、花岗岩风化裂隙和基岩构造裂隙水其中,第四系松散层的孔隙潜水呈层状分布,为场地主要含水层;花岗岩风化裂隙和基岩裂隙水呈脉状或带状分布,各向异性,为场地次要含水层2)地下水位各含水层的混合稳定水位埋深0.5~1.8m,整体水位埋藏较浅初见水位一般比稳定水位高0.1~0.2m;场地内分布的淤泥层(层号②)为相对隔水层,上、下地层间的水力联系较弱,地下水位随降雨和季节性变化明显3)地下水补、排条件场地内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的入渗补给,接受海水补给的可能性小;花岗岩风化裂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水主要接受西南部及西北部丘陵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 排泄方式主要向海平面潜流排泄和以地面蒸发形式排泄,场地地下水总的地下迳流方向为从西向东场地地下水为常温淡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但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后,不影响结构安全2、编制依据本工程采用的强制性条文、主要的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如下(遵照但不限于):《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120-2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调查资料及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规范、规定、标准,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施工图3、施工准备3.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台数备注1液压履带起重机QNY3812振动锤DZ45A13挖掘机PC20034交流弧焊机Bx1-500-315气割设备氧气、乙炔气13.2、主要劳动力计划工 种人 数职 责工程技术人员1负责全面指导现场施工施工员1负责放线并控制板桩轴线、垂直度起重工1负责吊桩、移桩、送桩就位。 气割、电焊工1负责现场钢材切割、电焊工作电工1保证施工生产用电及用电安全工作机修工1保证现场机械设备正常运转3.3、施工管理网络本工程项目经理部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为原则组建,配备足够的施工力量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由项目部进行全面管理,总公司通过项目对本工程进行协调与控制本工程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网络及成员如下:项目经理 张田申项目副经理 李昌银工程部负责人 董明森安全主管陆生达蔡新质量员孟祥林蔡新技术主管彭厚哲蔡新质量员陆斌预算主管杜伟蔡新4、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管道基坑较深为3.5—5.0m左右,根据地质资料不宜采用自然放坡开挖,且考虑到开挖土体工作量比较大,挖出的土方堆放不便等因素,决定采取拉森钢板桩作为围护体系,型钢作为内支撑体系支护方式对基坑采取支护措施,基坑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4.1、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原则(1)遵循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监测,根据现场监测反馈的住处及时进行分析,达到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目的2)保证围护结构自身的稳定性,有效地控制变形,保证基坑安全3)合理地确定基坑范围,采用常规的基坑支护方法,从工期、材料、设备等方面保证工程经济的合理性。 4)合理地布置水平支撑,尽量地满足机械化施工的需求,以缩短工期4.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拉森钢板桩选用拉森式NKSP-ⅢA,长度根据开挖深度而定,包括9m及12m两种规格,并按照不同深度设置多道钢管内支撑与工字钢围檩第一道工字钢为128a,第一道热轧无缝钢管d=108,t=6.第二、三道工字钢为I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