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中解决问题课型的有效教学研究.docx
5页曹雅研修活动方案设计研修主题“新教材解决问题课型的有效教学背景原因为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进行修订,新教材中为学生获得“四基”、形成“四能”提供有效而丰富的案例2014年陕西省秋季各个年级将全部换用新教材,将3--6年级教材一页一页地与实验教材进行对比后,渐渐发现细微的变化俯拾皆是;感受到这些细微变化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基本思想的理解,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所作的努力,以及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作的铺垫 加强在各个内容领域中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解决问题领域,变化尤为明显,首先内容穿插在各个年级,各个知识领域,在二、三年级的各册教材中,除“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外,其他每个单元几乎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第二学段的各册教材中,大多数单元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这些丰富的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案例,不仅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也有助于学生积累探索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策略的经验 2. 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逐步的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获得数学信息,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之——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与过程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在低年级一般采用 “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提示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当然在解决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问题时,也会根据需要用更合适的提示语,例如,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例6解决问题步骤的提示语是:“知道了什么?”——“应该怎么做?”——“拼出的是钝角吗?”从三年级开始一般采用“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提示在解决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问题时,中间一步采用 “分析与操作”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或“分析与画图” (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单元)提示3. 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修订后教材大大丰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一是,让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现实,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或策略例如,二年级上册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例4呈现的是画图的策略;三年级上册的“测量”单元例9呈现的是列表的策略,这一册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笔算乘法的例9呈现的是画线段图的策略;四年级下册的“四则运算”单元例5呈现的是先假设尝试再调整的策略,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例6呈现的是操作的策略;等等。
二是,许多例题都呈现了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解决问题方法既表达了尊重学生的发展现实,允许学生用合适于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也展示了不同的解决问题思路,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例如,二年级上册的“认识时间”单元例3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例4,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例6,都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呈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单元第2小节例2呈现的是通过“尝试—不完全归纳”和“数形结合—合情推理”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为了切实研究“解决问题”类型课应该怎么上?特确定本册研修主题活动目标1、 在实践中打造“解决问题”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2、 促进思考,引领带动研读新教材,积极落实课标理念,践行课程改革3、 在修订教材的有变化处,着重钻研,寻求成功教学课例,并进行经验推广,辐射带动区域的课堂教学活动步骤一、 研读课标,明确课标对于“解决问题”方面的要求二、 学习钻研,研读文献资料,明确“解决问题”课型的教学思路与流程三、 研磨课例《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进行“三实践三反思”,反复实践,精心研究,反思提升,经验推广四、 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