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某住宅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142页目 录第一章 总论 11.1 项目建设背景和评价任务的由来 11.2 本次评价内容 21.3 评价目的 21.4 编制依据 21.5 环境规划和评价标准 41.6 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71.7 评价工作等级 71.8 评价范围和保护目标 91.9 评价重点 11第二章 工程分析 122.1 项目概况 122.2 项目区用地现状及改造方案 142.3 改造工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52.4 设计文件中环保规划及拟采用环保措施 202.5 工程施工方案 202.6 改造前(现状)污染源分析 212.7 改造后污染源分析 222.8 片区改造前后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 282.9 产业政策分析 302.10 片区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312.11 清洁生产分析 32第三章 区域环境概况 383.1 自然环境概况 383.2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403.3 周边污染源概况 41第四章 社会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434.1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434.2 生态环境现状及影响分析 484.3 运营期生态环境适宜性分析 524.4 景观环境可接受性分析 554.5 光遮挡与光污染分析 574.6 高层建筑局地风影响分析 594.7 防洪排涝影响分析 594.8 小结 60第五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 635.1 区域水系概况 635.2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635.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655.4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675.5 小结 70第六章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726.1 污染气象特征 726.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766.3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776.3 小结 82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 847.1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847.2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867.3 改造片区声环境影响分析 887.4 小结 90第八章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928.1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928.2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948.3 小结 95第九章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969.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969.2 运营期环保措施 1009.3 小结 103第十章 公众参与 10410.1 调查目的 10410.2 调查方式和范围 10410.3 调查内容 10410.4 调查参与表统计结果 10610.5 报告书简本公示情况及结果 10710.6公众意见反馈情况及处理结果 10710.7 小结 108第十一章 总量控制 10911.1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10911.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案 109第十二章 环境经济损益简析 11012.1 社会效益简析 11012.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012.3 社会经济环境损益分析结论 113第十三章 选址合理性分析 11413.1 总体规划适应性分析 11413.2 环境适应性分析 11413.3 环境相容性分析 11413.4 小结 115第十四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1614.1 环境管理 11614.2工程环境保护监理建议 11814.3环境监测计划 12014.4环保工程竣工验收 122第十五章 总结论 12315.1 项目概况 12315.2 工程环境影响评估 12315.3评价总结论 13115.4建议与要求 131附件附件一:莆城发改[2007]161号**区**片区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立项批文。
附件二:关于编制“**市**区**片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附件三:**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6]182号“关于研究东圳路、**大道(**段)、**路两侧城建工作有关问题会议纪要”附件四:**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7]21号“关于研究**路、**大道(**段)两侧旧城改造有关问题会议纪要”附件五: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莆规选2007字第52号、莆规选2007字第55号 附件六:莆城环[2008]4号“关于**市**区**片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附件七:公众参与样表附件八:专家评审会意见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建设背景和评价任务的由来自建市以来,**城区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城区面积由1983年的4.73km2发展到目前的25.75km2;城市人口由5.36万增加到17万市政府在积极进行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的同时,加大对旧城改造的力度;本着长远发展、分期建设的指导思想,已先后对几十个片区进行综合改造,完善了小区各种基础设施,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根据**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6]182号“关于研究东圳路、**大道(**段)、**路两侧城建工作有关问题会议纪要”和**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7]21号“关于研究**路、**大道(**段)两侧旧城改造有关问题会议纪要”精神,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促进经济发展,**市政府决定对**路、**大道(**段)两侧进行旧城改造。
片区位于**市**区**街道**社区(地理位置见图1-1和图1-2),**路二期(**段)与城南大道交叉口西北侧,项目四至为:东临**南大道,西临规划**路,南临**路二期**段,北临**公路本片区现状为低层、高密度城中村,村民自建房杂乱无章、现状城市形象较差,属于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中**路两侧旧城改造范围片区改造工程由**市**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前期工作,**市土地储备中心为建设单位片区改造项目总占地400.905亩(约267270m2),其中安置用地面积174070m2(含**路市政道路用地21870m2),收储用地93200m2建设内容包括:拆迁旧房建筑面积约22万m2,拆迁户数约1100户;安置用地拟建安置房建筑面积24507m2、小学10000m2、幼儿园5000m2并配套建设安置区地下配电室、人防地下室、垃圾收集点、道路、给排水、供电等设施;收储用地仅进行“三通一平”建设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条款规定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的有关要求,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07年11月**市**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承担**片区改造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人员踏勘现场,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对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分析,根据项目性质、规模和项目所在地周围区域环境特征,并在现场踏勘、资料调研、环境监测、数据计算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市**区**片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版),提交建设单位上报环保主管部门2008年3月10日,**市**区环保局主持召开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会根据专家及代表意见,评价单位对报告书进行了补充修改,编制完成了《**市**区**片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以供审批1.2 本次评价内容考虑到**路尚未完成初步设计,而规划的**路北侧地块为收储拍卖地,本次改造仅进行三通一平,根据业主单位委托及合同约定,本次评价内容为:改造片区范围内拆迁、三通一平;安置用地内安置房、学校及配套公建设施的开发建设路及收储拍卖地待完成规划设计后另行委托评价,不纳入本次评价范围1.3 评价目的(1)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域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及生态环境质量现状2)对片区改造过程及改造后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做出预测评价;对拟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论证,提出必要的建议;并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3)通过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果,结合总体规划和周边环境,对片区改造工程的环境可行性分析,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4 编制依据1.4.1法律及法规性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07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10)《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3号,2006年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1998年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13)《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2005年14)《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1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2005年。
17)《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八部委,1997年18)《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2006年19)《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96号,2006年20)《关于开展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的指导意见》,建住房〔2007〕109号,2007年21)《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58 号,2006年22)《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行业环境管理》,国环监[1995]100号,1995年23)《关于加强饮食业油烟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发[2000]191号,2000年24)《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2002年25)《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闽政[1996]39号,1999年26)《福建省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指南》,2003年27)《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闽政办[2006]19号,2006年28)《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2004年29)《**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30)《**市地面水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类别区划分方案》,1999年31)《**市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方案》,1999年1.4.2技术性依据(1)HJ/T2.1-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2)HJ/T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空气》3)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4)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5)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6)SL204-19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7)HJ/T393-2007《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1.4.3 有关文件(1)莆城发改[2007]161号“**区**片区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立项批文2)**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6]182号“关于研究东圳路、**大道(**段)、**路两侧城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