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单元统计.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33450209
  • 上传时间:2023-09-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单元 统计一、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二、教学内容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2.变化义务教材:在六年制八册安排了“求平均数”的内容没有单独安排“数据的分析”内容,对数据的分析是融入在统计图表的学习之中的课标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安排在第一学段教学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三、具体编排1. 简单的数据分析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到此为止,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基本结束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数据的表示方式、作用,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打下坚实的基础①通过对一个超市四种品牌矿泉水上周的销售量进行统计,让学生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再根据统计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进货计划,体现了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②出现了一个横向条形统计图,由于这种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它和纵向条形统计图在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有时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才把横纵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③在这个统计图中,仍然采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式,教材上提供了品牌A的条形作为范例,让学生涂出其他品牌的条形学生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加以掌握。

      ⑵例2①通过一个复式统计表提供了某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的数据,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②提供了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以前学生所见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都是相同的但在这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而第二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28千克,其他每格表示2千克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③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加强锻炼)。

      ⑶关于练习十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第2题,是根据学校图书馆上周的借阅情况了解学生的阅读喜好,并进行决策,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第5题,是一个开放题,鼓励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2.平均数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如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孩子,平均每人分得4块,这个“4块”是每个孩子实际分得的数;如果说3个孩子一共有12块糖,平均每个孩子有4块,这个“4块”就是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有4块糖。

      ⑴例1着重教学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①通过求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使学生明确平均数量不是指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指“假设”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每人收集到多少个②教材用横向的象形条形统计图给出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在这个统计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小红比小兰多收集2个,小明比小亮多收集4个,假如把小红的矿泉水瓶给小兰1个,把小明的矿泉水瓶给小亮2个,四个人的数量就相同了,即13个③教材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理解: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这么多份由此,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着重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①通过求两支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比较这两支球队的身高情况,使学生理解: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不能反映其总体情况,应该用一个统计量来描述这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和其他组数据进行对比,平均数就是这样的一个统计量要比较两支篮球队的身高情况,一个一个地比非常麻烦,而且不容易比清楚所以要先求出两个球队各自的平均身高,再用两个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②通过计算使学生看到: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由此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通过此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统计知识,会看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所以,教学本单元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在本单元出现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横向条形统计图以及一格表示10个、100个或更多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可以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进行学习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进行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3.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实际上,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体现了平均数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