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数学学习畏难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doc
5页学生学术竞赛作品1小学生数学学习畏难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畏难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XxxXxx摘要:摘要:学生害怕学习数学,既有老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要排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心理,教师要从自身综合素质、学生的学习动机、归因、学习方法等方面出发,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关键词:关键词:数学学习;畏难心理;正确归因;对策研究数学是小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但相当多的学生对数学产生畏学、厌学的不良情绪,导致数学学习效果不佳,成绩不 理想长期以来不如意的数学成绩造成他们对数学有深度恐惧,完全失去信心甚至形成了思维定势,凡是数学题都认为自己 没有办法解决,而不想去做努力有的认为即使做也是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花在自己有优势的科目上来的有意义这些现象 在许多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小学生身上有所体现正因为他们长期以这种心理对待数学学习,导致偏科现象严重,甚至由此错失 进重点中学学习的良机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畏难心理产生的原因,并给与了相应的对策一、数学学习畏难心理产生的原因一、数学学习畏难心理产生的原因((1 1))教师的原因教师的原因1.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是决定学生学习心态最主要的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语气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同学生缺少情感交流,对学生过于严肃,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不活跃,都会促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 理 2.2.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数学是需要多加练习的学科,如果老师不认真备课,上课时只是照本宣科,把课堂时间大部分或全部用于单纯讲公式、 概念,或按课本所列的条条框框再照念一遍,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厌恶心理愈积愈重越不 想学,越学不会,越没有兴趣 3.3.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态度不认真由于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有的教师对自身职业缺乏热情,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工作应付,得过且过有的老师为 谋取经济效益,身兼多职,不务正业,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状态4.4.对学生的消极评价对学生的消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由于受升学、择校等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重分数、排名次,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尤其是对数 学课产生恐惧感,谈数色变因此,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消极评价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心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压 力,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二)学生的原因(二)学生的原因大部分学生都能深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有强烈的学好数学的愿望。
但部分学生由于受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 有时会赶不上课程进度,经常处在心理紧张焦虑状态中对数学学科有莫名的恐惧心理和畏难心理,陷入了数学学习的恶性循 环该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1.1.学习的功利性动机过强学习的功利性动机过强, , 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行为主义者也把学习动机看作是 奖励和惩罚的结果,认为学习动机可以塑造学习行为向寻求奖励,避免惩罚的方向发展[1]因此,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 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 学习数学的动机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他们虽然整天在做数学习题,但并不是因为对数学本身有浓厚的兴趣,而是为了应付考试, 或是为了获得家长和老师的奖励以及其他人的认可因此,一旦内部需要已经实现或长期得不到满足,功利性动机很难再激起学生学术竞赛作品2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2.2.归因不当,导致学生难以摆脱数学学习失败的阴影归因不当,导致学生难以摆脱数学学习失败的阴影 不得不说,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解题,这就必然要面对成功与失败。
而对于解题结果的成败,不同的归因方式就 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并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结果或者对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作出的 解释或推论按照心理学家维纳的理论,人们在面对某些任务的成功和失败时,倾向于把结果归结为以下四种原因:能力、努 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维纳认为,归因不同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而会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能力是一个稳定的内部归因,如果将成功归因 为能力,会感到自豪,并期望以后还会成功;如果将失败归因为能力,则会感到羞愧,并期望以后仍将失败努力是一个不稳 定的内部归因,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付出巨大的努力,会增加自豪感,但并不一定期望以后还会成功,一旦放弃努力,可能面临 失败;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会增加羞愧感,并期望以后通过付出更多的努力获得成功任务难度是一个稳定的外部原 因,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任务简单,会减少自豪感,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太难,则会减少羞愧感,但期望下次还将是失败的结果 运气是一个不稳定的外部归因,如果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会减少自豪感,也不会期望下次还会成功;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运气 差,会减少羞愧感,但可以期望下次碰到好运而成功[2]也就是说,同样面对解题成功的结果,如果学生将做对题目归结为数学能力很强或自己的辛勤努力,就会增强学习数学的 自信心;如果学生归因于题目太简单或自己运气好,就会对自己的数学能力缺乏正确的评价,无法预期数学学习成绩的高低, 进而产生考试焦虑症。
反之,同样面对解题失败的结果,如果学生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则会采用增加做题时间、 题目数量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将原因归结为能力很差,则会认为自己缺乏数学学习的天分,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 事,而放弃学习如果学生将原因归结为运气差和题目太难等外在因素,则会降低学习的努力程度而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 时,常有的情况就是归因不当,连续做对了几道题,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数学学得很;或者连续做错了几道题,就自暴自弃, 觉得自己很笨,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学好数学,难以摆脱数学学习失败的阴影3.3. 学习方法不良,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方法不良,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佳数学学习的主要方法是解题,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而大多数学生却忽视思维方法的 训练而一味靠增加做题时间和解题数量来提高学习成绩,这种做法往往本末倒置,事倍功半二、克服数学学习畏难心理的有效策略二、克服数学学习畏难心理的有效策略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对知识主动建构、形成意义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建构知 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为此,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好奇心,帮助学生正确 面对数学学习的成败,以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从而从根本上消除畏难心理,使学生体会到 数学学习的快乐。
一)努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一)努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1.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是形成无拘无束、和谐的课堂氛围激 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发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还会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所传授的课程上来,正所 谓“亲其师,信其道” 情感是人的心理机制的中心,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 作的师生关系,用老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的爱教师爱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学生对教师深切的 信赖,两者交融贯通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的交往中,教师要既做师长又做朋友,要对学生给予关爱、信任与尊重, 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在人格上,师生应完全平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 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 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一般来说,学生回答问题和做作业不可能都是正确无误、完美无暇的老师切忌学生一开口就挑错,使学生畏首畏尾,从 而产生心理障碍,索性缄口不语。
一个学生在正常的状态下能完全正确地回答问题,而在恐惧的状态下就会惊慌失措,变得愚 笨因此,教师应以不批评、少挑错为宜在课堂上或作业本上,适当的鼓励和表扬,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获得别人的肯定学生学术竞赛作品3和赞美是人们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十分重视荣誉,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 位学生们渴望成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挖掘他们的潜力的同时,适时适度地赞美赞美犹如阳光雨露,会使学生产 生喜悦和自豪,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当然,光有鼓励远远不够,惩罚也应该适时地运用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惩罚,有利于锤炼 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耐挫力有位教育家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 教育我们应该正视惩罚,优化这一教育手段,在尊重人格公正合理、集体认可、符合对象年龄特征及个别特点的基础上适时 给学生一些适度的惩罚,也能起到让学生奋发向上的效果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惩罚有别于体罚和变相体罚 2.2.工作态度认真,讲求教学方法工作态度认真,讲求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无论年轻年长,经验多少,都应努力钻研教学工作,认真 备课,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精彩万分,课后反思深刻,认真批改作业,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需。
因为教师的工作具有特 殊性,所面对、所服务、所经营的对象是具有思想的人,所以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 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包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正确的需求要像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那样用童心、母爱给予学 生无私的爱,让学生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 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 探索、 操作和掌握行为兴趣被认为是内在 学习动机的核心一个两岁的孩子就会诵读“1 像铅笔手中拿,2 像鸭子水中游”一类的儿歌;小学生最喜欢探讨的就是类似 “1 加 1 在什么情况下等于 3 的数学问题” 但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靠题海战术提高学生数学分数的做法,逐渐地扼杀了学 生对于数学本身的认知好奇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为此,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重新唤醒他们对数学的 认知好奇心,把畏学变成乐学,把厌学变成愿学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笔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可行策略: 1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实物、图片、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和幻灯机、电视等各种电化设备组织课堂教学,不仅直观 形象,还很生动活泼,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印象深刻,有利于记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口、耳等器官,达到活 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功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2)导课新颖)导课新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但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能使 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心理,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开端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 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一个引人人胜的小故事、小幽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诱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最 佳的学习状态,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开始新课的学习3 3)创设情境)创设情境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提出有关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 的情境,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 ,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从而引发他们 探求知识奥秘的愿望4 4)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瑞士心理学家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