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凤管网延伸供水工程安全评价.doc
38页目 录第一章 概述 11.1评价目的 11.2评价原则 11.3评价依据 11.3.1法律法规和条例 11.3.2采用标准和规范 21.3.3被评价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21.4评价范围及程序 31.4.1评价范围 31.4.2评价内容 31.4.3评价程序 3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 52.1建设项目概况 52.2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52.2.1地理位置 52.2.2自然条件 62.2.3地质条件 62.3.4地震烈度 82.3管网线路 82.3.1总体布置原则 82.3.2管线选择的原则 82.3.3管道敷设工艺 92.4施工组织 92.5安全投入 9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13.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13.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内容 113.3自然危险、有害因素 113.4供水管网对公路、公路附属设施危险性分析 123.5施工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23.6人的不安全行为 133.7重大危险源辨识 133.8小结 14第四章 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方法选择 154.1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 154.2评价单元划分 154.3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154.3.1评价方法概述 154.3.2本项目采用的评价方法 16第五章 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185.1安全检查表定性评价 185.2检查表评价结果 22第六章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236.1安全对策措施 236.1.1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236.1.2工程施工对策措施 256.1.3应急救援预案 266.2建议 29第七章 安全评价结论 307.1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 307.2本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307.3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 307.4采取措施后的安全可控程度 307.5总体评价结论 31双凤管网延伸供水工程 安全评价报告第一章 概述1.1评价目的1、评价的目的是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项目的安全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达到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防止项目建成后留下隐患。
2、通过评价,找出项目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运用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对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评价项目发生危险、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事故后果危害程度3、补充提出消除、预防或减弱供水站管网装置危险性、提高供水站管网装置安全运行等级的对策措施,为工程下一步的劳动安全卫生设计提供依据,以最终实现工程的本质安全化4、针对项目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各种原因和条件,从设计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为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提供决策参考;为路政管理部门对项目的审批、工程验收和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依据1.2评价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与行业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2、采取现场勘查,审查相关资料,进行安全分柝等可靠、适用的评价程序和技术规范,确保预评价质量1.3评价依据1.3.1法律法规和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主席令第19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第74号)(4)《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93号)(5)《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6)《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7)《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16号)(8)《四川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254号)(9)《四川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四川省第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0)《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规范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川交函[2013]12号文) (11)《关于印发<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技术要求>的通知》(川交函[2014]572号)1.3.2采用标准和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5)《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1.3.3被评价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1)《委托书》(2)《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十二五”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发改审批【2012】564号)(3)《双凤管网延伸供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4)《平面布置示意图》(5)安全评价需要的其他资料1.4评价范围及程序1.4.1评价范围本报告限于对《双凤管网延伸供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所涉及到的项目工程内容对321国道影响进行评价,供水站管网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及其他供水管网不在本次安全评价的范围之内。
1.4.2评价内容对本项目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对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项目在设计和施工中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对项目的安全评价作出结论1.4.3评价程序本项目评价程序如下图所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图1-1 评价程序图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2.1建设项目概况双凤管网延伸供水工程项目位于四川省本工程从二水厂高位水池至黄家管网干管上接入,接入点位于龙市镇,设计管径为DN600球墨铸铁管9.81公里、DN350PE管4.56公里,沿321国道西侧铺设至双凤镇建设项目名称:双凤管网延伸供水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供水事务管理所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建设地点:四川省建设项目性质:新建建设项目总投资:2134.22万元人民币2.2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2.2.1地理位置隆昌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发达,为出川出海的必经之路,是成渝线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交通枢纽隆黄铁路、成渝铁路、厦蓉高速公路、渝昆高速公路、隆纳高速公路、自隆高速公路、321国道、348国道(305省道)贯穿隆昌全境,是川、渝、贵、滇物资运输非常重要的集散地。
详见地理位置图)项目所在地图2-1 地理位置图2.2.2自然条件本地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暖夏热,降水适中,年均气温17.5~18℃之间,一月平均气温7.4℃,七月平均气温27.2℃,极端温度为-3℃和41.4℃年降水量1100mm左右,夏季6~9月份降水约占全年的60%,高温期与多雨期基本一致,秋季多绵雨,冬季少雨雪全年无霜期约310天,热量资源丰富,利于农作物生长水资源以地表径流为主建设项目周边无河流,无湖泊2.2.3地质条件1、区域地质经现场调查,项目区所处地貌为丘陵区,地貌较为单一,所处地貌单元为山丘和冲沟;工程区耕地发育,植被不良区域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an=O.05g,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特征周期L=0.35s2、工程地质区内地层分布AI填土和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组成下伏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群砂岩夹泥岩各地层土由上自下描述如下:(1)人工填土(Q4m1):褐色,褐黄色成分以砂质粘土为主,为筑坝之产物,结构稍密至中密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 l+el)粉质粘土:褐色,灰色,黄色带亮色,湿,可~硬塑(分布于原冲沟部分为可塑、山坡部分为硬塑),成分以粘粒、粉砂粒为主,含铁锰质氧化物及结核,夹有风化岩块。
韧性较好,干强度中等3)侏罗系沙溪庙(J2):泥岩:褐、黄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岩质软,岩层倾角近于水平强风化带岩体较破碎,岩体内有竖向裂隙发育,但不太发育,岩石具失水失压开裂特征,极易软化;中风化带泥岩,岩质稍硬该层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砂岩之中砂岩:黄色,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钙质胶结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质稍硬,岩层倾角近于水平强风化带岩体较软,岩体内有竖向裂隙发育,但不太发育,中风化带砂岩,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从区域地质资料查证:场区地质构造位于威远背斜的北东翼,呈单斜岩层产出,岩层产状:倾角3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场区基岩埋藏较浅,构造裂隙不发育场区无断层、滑坡、边坡失稳、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作用,地质构造较简单内江地区属地震波及区,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2008)》查证:东兴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ah=0.05g;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组成,素填土和粉质粘土均属中软土,基岩属坚硬土,场地类别属于1I类,场地特征周期Tg=0.35s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孑L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一般均为潜水型,受大气降水与地表水补给,排泄于河岸陡崖之下,以下降泉水形式补给给溪沟;但由于覆盖层较薄,不利于地下水汇集,在山顶和山坡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水出露:在冲沟部分地表农灌水和地表水渗入第四系覆盖层中形成孔隙潜水,由于汇水面积不大,水量不丰;水质与农灌水一致,对混凝土不具侵蚀性;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为简单。
总体上看:(1)工程区地貌为丘陵地貌,河谷呈“U”形谷,地貌形态主要受岩性及构造控制;(2)区域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ah=0.05g,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特征周期Tg=O.35s,根据“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地震台最新公布结果,地震烈度未变;(3)岩土地基承载力能满足上部承载要求;(4)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5)无影响工程安全的不良地质条件2.3.4地震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历史上无强烈地震记载2.3管网线路2.3.1总体布置原则1、总体布置根据水厂与供水区(范围)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条件,缩短供水线路,优化管线的布置2、节约投资原则:工程布置应考虑尽量与现有工程设施结合,避免浪费,节约投资,将投资效益最大化3、运行经济原则:线路布置应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合理采用分区、分压分质供水,尽可能大的供水范围实现重力供水、减少加压供水范围和供水量,降低运行费用管线的布置尽量靠近公路,方便施工和运营管理期交通运输;4、按照城镇规划平面布置管网,充分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留有发展余地;5、尽量避开不良的地质构造、地质断层、滑坡等地段,减少拆迁,少占良田,少毁植被。
2.3.2管线选择的原则管材选择应根据管径、内压、外部荷载和管道敷设区的地形、地质、管材的供应,按照运行安全、耐久、减少漏损、施工和维护方便、经济合理以及防止二次污染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分析确定管材选择原则:1、管材性能可靠,能承受要求的内压和外荷载;2、管材来源有保证,管件配套方便,运输费用低;3、施工及安装维修方便;4、能够维护做好的供水水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