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诫子书”课文内容梳理、同步练习及中考链接(附答案)》.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sh****na
  • 文档编号:258842912
  • 上传时间:2022-02-2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18.4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 、 诫子书等 二、翻译二、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三、文言知识:诫:警告,劝人警惕夫(f):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励精:振奋精神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穷庐:破房子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四、基础演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6)多不接世( )(1)品德高尚的人(2)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译文: (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用/变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5.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回答(1)(3)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诫子书()淫慢则不能励精()年与时驰()非志无以成学()告诫振奋,振作消失,逝去立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译文: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 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6、文学常识填空诫子书选自 ,作者是 ,字 , 时期著名的 家、 家。

      我们还知道他的 诸葛亮集 诸葛亮 孔明 三国 政治 军事 出师表五、课外链接(一)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3 题 (甲)诫子书全文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你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慎重吗?” 1.写出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2)非学无以广才()(3)悲守穷庐() (4)又相天子() (5)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6)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7)夫君子之行() (8)险躁则不能治性() (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增长(3 屋子) (4)辅佐(5)在(6)因为(7)发语词,无实意(8 就)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要立德、修身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文: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译文: (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2)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47 题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荆:楚国的别称 (j):迷信鬼神和灾祥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楚国人敬畏鬼,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孙叔敖疾() (2)王数封我矣() (1)生病(或生重病)(2)多次(或屡次)5.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译文:(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译文:(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6.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再结合文中“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思考作答答案: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 ,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7.“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答:_【解析】此题考查整体感知、概括文意的能力从孙叔敖不接受封赏和让儿子“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 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